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68篇
  免费   393篇
  国内免费   3721篇
安全科学   764篇
废物处理   673篇
环保管理   894篇
综合类   5309篇
基础理论   1714篇
环境理论   2篇
污染及防治   3757篇
评价与监测   413篇
社会与环境   337篇
灾害及防治   41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58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402篇
  2020年   301篇
  2019年   279篇
  2018年   376篇
  2017年   474篇
  2016年   428篇
  2015年   590篇
  2014年   834篇
  2013年   1090篇
  2012年   946篇
  2011年   925篇
  2010年   718篇
  2009年   672篇
  2008年   757篇
  2007年   618篇
  2006年   512篇
  2005年   381篇
  2004年   296篇
  2003年   363篇
  2002年   323篇
  2001年   259篇
  2000年   269篇
  1999年   262篇
  1998年   255篇
  1997年   246篇
  1996年   229篇
  1995年   182篇
  1994年   123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111篇
  1991年   80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7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0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By using the self-developed triaxial servo-controlled seepage equipment for thermo-fluid-solid coupling of coal containing gas and the self-developed coal and gas outburst simulation test device, experiment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gas seepage on coal and gas outburst disasters. The results show that: (i) gas seepage decreases the strength of coal containing gas and accelerates its failure process; (ii) under the same gas pressure, the confining pressure is larger, the more difficult the gas flows and the greater the intensity of coal containing gas is; (iii) in the process of coal and gas outburst, the greater the vertical ground stress is, the more powerful the outburst will be; (iv)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gas seepage on coal and gas outburst disasters is as follows: firstly, gas seepage weakens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coal body, which makes it much easier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 to occur; secondly, on the same effect of external force, it will be easy to form a high gas pressure zone in the coal body under the difficult condition of gas seepage, and accumulate more gas compression energy, which is the energy source for coal and gas outburst, and it is also the main dynamic source to throw and grind the coal.  相似文献   
992.
本文对防护鞋靴有害物质限量值研究进行了阐述。参考国内外标准,设定防护鞋靴有害物质限制项目和限量值。在检测分析我国具有市场代表性的16个防护鞋靴产品中有害物质含量数据基础上,判断设定限制项目及限量值的可行性。检测结果表明我国防护鞋靴生产技术水平基本能够达到限量要求,设定的限量值可以作为制定国家标准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3.
橡胶助剂析出是橡胶制品的常发问题,本文从原料、配方设计、炼胶工艺、硫化工艺、存储条件等方面分析了武警现行鞋靴橡胶助剂析出的原因、形式及危害,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994.
本文介绍了关于护听器实际防护值的研究数据,和用于护听器个人防护效果验证的方法,以及3ME-A-RfitTM听力防护验证系统。研究表明,护听器的标称降噪值对其实际防护值的指示性非常差,目前也还没有一个可靠的方法来使用护听器的标称值。3ME-A-RfitTM听力防护验证系统是使用实地真耳内置麦克风(F-MIRE)方法,在实际工作现场中快速、定量地测定护听器在具体使用者身上取得的个人声衰减值(PAR),让安全管理人员对员工实际获得的防护水平有清晰的了解。  相似文献   
995.
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海军现用的工作服装种类、服装构成及穿着场合,并与我国海军07式作训服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996.
天然气应用对兰州大气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烟型污染是兰州市大气污染严重的主要原因之一,西气东输工程对改变兰州市能源结构,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根据兰州市大气污染现状和特性,以2000年为基准,分析研究了兰州市利用天然气前后能源结构,主要污染源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的变化。针对污染源状况和兰州市天然气用气规划,选用适宜模式预测了兰州市利用天然气后的各主要污染物的年平均浓度,计算了空气质量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997.
为了观察生态系统的转变对土壤有机质的影响,在贵州茂兰喀斯特原始森林保护区内农林生态系统发生转变的地域,分析了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有机质的δ13C值森林点土壤有机碳含量普遍较高(1.81%~16.00%),而农田点土壤有机碳含量在0.43%~2.22%之间,表明毁林造田加速了土壤有机质的降解,使土壤有机质总量减少;利用C3植物与C4植物δ13C值的显著差异,对比森林点与农田点的δ13C值(森林点:-23.86‰~-27.12‰;农田点:-19.66‰~-23.26‰),计算表明,毁林造田同时也降低了土壤有机质中活性大的组分的比例,使土壤肥力下降.  相似文献   
998.
东湖氮循环细菌分布及其作用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0  
用最大可能数法测定东湖不同水期水体及底泥中亚硝化、硝化、反硝化和氨化细菌的分布,并分析其作用.结果表明,水体中亚硝化菌的最大可能数丰水期最高,平水期居中,枯水期最小;硝化菌丰水期小于其他2期,而反硝化、氮化细菌均是平水期最高、丰水期次之,枯水期最小.底泥中亚硝化菌n(MPN)丰水期高于另2期,硝化菌枯水期最高,而反硝化菌枯水期低于其它2水期,氮化细菌无差别.对比水相、泥相发现,亚硝化菌丰水期、枯水期泥相均大于水相(p<0.01),平水期无差别.硝化菌在平水、丰水2期的水相中占优势,枯水期差别不大反硝化菌n(MPN)仅在平水期泥相占优势,氨化细菌2相中无差别.氮循环细菌的分布及微环境的差异,促进了有机氮的分解、氮态氮的硝化和挥发及硝酸盐的反硝化作用.研究还发现,水体、底泥中反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1g[n(MPN)]与其气体截流量之间有显著相关(p<0.001),且不同水期产气量不同(p<0.05),表明氨化作用和反硝化作用随水期变化较大.氨化作用可将有机氮转化为铵和氨,促进水体及底泥中的氮以气态氨的形式挥发;反硝化作用将硝酸盐转化为N2O、N2,促进氮素释放.  相似文献   
999.
中国地表水酸化敏感性的区划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地表水体的酸化与集水区的许多环境因子密切相关,如土壤对酸的缓冲能力、基岩中和酸沉降的能力以及土地利用方式等.其中,土壤的抗酸化能力是关键因素.因此可以根据集水区土壤、基岩和土地利用方式等信息来评估地表水在不同流量下发生酸化的可能性.本研究成功地应用已有资料和数据得到了我国地表水对酸沉降的敏感性等级,并绘制了地表水酸化敏感性区划图.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表水对酸化并不敏感.极易酸化和较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北部地区,占所有国土面积的2.67%,是该地区强酸性漂灰土、酸性母岩和针叶林植被共同作用的结果.对酸化敏感性为中级和低级,即不易酸化的地表水主要分布在东北暗棕壤地区和南方富铝土区域,占所有国土面积的15.2%.其余82.11%国土面积上的地表水对酸化不敏感,完全不可能发生酸化.北方地区主要是由于土壤的强缓冲能力,而在南方,石灰质土壤以及耕作农田的广泛分布是最重要因素.南方重酸雨区由于土壤对酸化并不很敏感,因此在短期内不会出现大面积水体酸化现象.由于东北近年来频频出现酸雨,因此东北的酸沉降必须及早防治,以免出现大面积酸化水体.  相似文献   
1000.
应用动态模型确定酸沉降临界负荷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任何一个天然生态系统都是一个稳定系统.在一定酸沉降量的作用下,生态系统最终会平衡在一个新的稳定状态.动态模型可以模拟不同酸沉降量下生态系统化学状态的变化趋势.根据信号与系统理论,这种趋势可以用一阶指数衰减函数进行模拟,以得到系统达到稳定状态时的化学指标值.根据不同酸沉降量和所对应的稳态化学指标值之间的剂量-响应曲线,可以求出当系统稳态化学指标值达到临界化学值时的酸沉降量,即为系统的酸沉降临界负荷.应用这种方法,以MAGIC模型为例,计算了四川峨眉山顶水和重庆南山湖泊的硫沉降临界负荷,分别为1.54和6.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