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739篇
安全科学   183篇
废物处理   142篇
环保管理   167篇
综合类   1247篇
基础理论   359篇
污染及防治   747篇
评价与监测   97篇
社会与环境   96篇
灾害及防治   7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137篇
  2021年   134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83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111篇
  2016年   105篇
  2015年   121篇
  2014年   183篇
  2013年   207篇
  2012年   164篇
  2011年   193篇
  2010年   146篇
  2009年   166篇
  2008年   138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00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76篇
  2003年   74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65篇
  1999年   50篇
  1998年   3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531.
在我国,聚丙烯酰胺(PAM)主要应用于石油开采,其长期暴露于环境中可以降解成有毒的丙烯酰胺(AM)。为探究在降解过程中AM的毒性作用,选择斑马鱼作为受试动物,进行AM长期毒性暴露40 d,考察了对斑马鱼的肝脏、脑组织、心脏、腮等器官的影响情况。结果表明:在2.04 mg·L~(-1)、6.12 mg·L~(-1)和18.36 mg·L~(-1)暴露浓度下,形态学观察斑马鱼的鳃丝,鳃小片和鳃细胞有严重的受损现象;随着浓度的升高斑马鱼肝脏、脑组织和心脏中MDA含量、LDH活力的升高,SDH和Na+-K+-ATPase活力的降低,均对其肝脏、脑组织和心脏造成氧化损伤作用,从而影响了斑马鱼体内细胞能量代谢过程。采用彗星试验检测斑马鱼的生殖腺细胞DNA损伤,结果显示暴露于浓度为2.04 mg·L~(-1)~18.36 mg·L~(-1)的AM后,斑马鱼的DNA损伤均表现为显著差异(P0.01)。上述研究结果均确定了AM对斑马鱼的毒性效应并可造成其生殖腺细胞的DNA损伤。  相似文献   
532.
镧及其配合物对鱼体肝脏中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以鲫鱼(Carassius auratus)为实验对象,研究了镧(La)及其配合物(La-EDTA)对鱼体肝脏中过氧化氢酶和超氧歧化酶的早期作用过程。结果表明:在实验浓度下La^3+与La-EDTA对鱼肝中过氧化氢酶有激活作用,但最终表现为强烈抑制:而对超氧歧化酶最初显著抑制,最后表现为激活作用。  相似文献   
533.
为探究室内地面灰尘中15种多环芳烃(PAHs)污染的时间变化规律,于2012年3—7月对北京市一座办公楼内的某办公室进行了每周一次的连续高密度灰尘样品采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15种PAHs含量。结果表明,该办公室内灰尘样品中∑PAHs浓度范围为1 180~24 300 ng·g~(-1),平均浓度为8 960 ng·g~(-1)。总体上,检出的PAHs以3环PAHs为主,其中菲占PAHs总量的59%以上,其次是4环和5环PAHs,4环PAHs中占的比重最高,约占4环PAHs总量的34%。该办公室内灰尘中∑PAHs的浓度存在显著的时间变化差异,总体表现为∑PAHs浓度随气温升高而降低的趋势。源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排放源、石油源、木材与煤燃烧是北京市室内灰尘中PAHs的主要来源。健康风险评估结果显示,ILCR皮肤接触ILCR手口摄入,且CR均值大于10-6,说明该采样点的PAHs污染存在"潜在致癌风险"。  相似文献   
534.
利用基于非完全平衡块原理的Plackett-Burman法和响应面法对不透明红球菌(Rhodococcus opacus DSM 43250)转化合成α-酮异己酸(KIC)的培养条件进行优化,以提高KIC的产量.首先采用Plackett-Burman(PB)设计对影响KIC产量的6个因素的效应进行评价,筛选出具有显著影响的关键因素——接种量、装液量和初始pH,然后通过最陡爬坡实验和Box-Behnken实验设计对关键因素的最佳水平范围进行研究,并利用SAS软件回归分析建立了二次多项式模型,通过模型求解确定最佳培养条件为:接种量6.93%,装液量33.38 mL,初始pH 7.6.在优化后的培养条件下,KIC的理论最高产量为31.08 mg/L,在验证实验中KIC最高产量为30.97 mg/L,比初始产量23.93 mg/L提高了29.42%,为进一步的发酵放大奠定了基础.图3表7参16  相似文献   
535.
废弃线路板的粉碎和所含金属组分的高效解离是后续分选回收的前提条件。本研究分别使用乙二胺等10种溶剂浸泡废弃线路板,比较对线路板中铜箔与基板间剥离强度的影响,从而筛选出4种有代表性的溶剂,即溶剂D、溶剂F、丙酮和水, 比较废弃线路板经化学溶胀后的单体解离度和获得一定粒径分布的颗粒所需的破碎时间。研究结果表明,化学溶胀后破碎能大幅提高金属的单体解离度,浸泡效果的优良排序为:溶剂D>溶剂F>丙酮>水;浸泡时间越长,浸泡温度越高,对剥离强度的降低越有利;使用溶剂D在150℃、3 h或140℃、5 h的工艺下浸泡废弃线路板,可以使铜箔与基板自动脱落。研究结果为后续的分选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相似文献   
536.
乙草胺是我国使用量最大的除草剂之一,在水体中广泛存在。已有研究证明,乙草胺对人类、老鼠和鱼类具有毒害效应,而关于其对浮游植物影响的研究较少。以蛋白核小球藻(Chlorella pyrenoidosa)为模型,使用1~10 000μg·L~(-1)的乙草胺对其进行7 d的暴露实验,考察小球藻生长性能、叶绿素含量、光合作用产氧量以及光合作用相关基因(pbsA、rbcL和rbcS)表达的变化。结果表明,较低浓度的乙草胺可刺激蛋白核小球藻生长,而较高浓度乙草胺则会抑制其生长;并且乙草胺会通过影响小球藻叶绿素的含量而影响光合作用产氧量;小球藻光合作用相关基因pbsA、rbcL和rbcS表达大多显著上升,这可能是对乙草胺胁迫响应的反馈调节。研究表明,乙草胺会对蛋白核小球藻的生长及光合作用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537.
一体化间歇曝气完全混合活性污泥法处理装置采取特殊的沉淀区构造,改变了活性污泥的循环流动方式,通过间歇曝气,反应区交替处于好氧/缺氧状态,达到了有机物高效去除、高效硝化反硝化及控制污泥膨胀的效果.该方法具有出水水质好、运行稳定、能耗低、流程简洁和操作管理方便的特点,是一种很有发展潜力的一体化中小型生活污水、城市污水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538.
大气气溶胶含碳物质基本特征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准确界定了气溶胶含碳物质,特别是有机碳和元素碳的基本概念,指出了元素碳与黑碳的异同,总结了有机碳和元素碳的排放源,以及二次有机碳的经验公式.阐述了有机碳、元素碳对全球气候、大气化学过程及人体健康带来的危害及机理.归纳了气溶胶中有机碳、元素碳组分的空间分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概述了国内气溶胶有机碳、元素碳的研究状况,指出国内相关研究重点和趋势.  相似文献   
539.
Mechanisms of lead, copper, and zinc retention by phosphate rock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The solid-liquid interface reaction between phosphate rock (PR) and metals (Pb, Cu, and Zn) was studied. Phosphate rock has the highest affinity for Pb, followed by Cu and Zn, with sorption capacities of 138, 114, and 83.2 mmol/kg PR, respectively. In the Pb-Cu-Zn ternary system, competitive metal sorption occurred with sorption capacity reduction of 15.2%, 48.3%, and 75.6% for Pb, Cu, and Zn, respectively compared to the mono-metal systems. A fractional factorial design showed the interfering effect in the order of Pb>Cu>Zn. Desorption of Cu and Zn was sensitive to pH change, increasing with pH decline, whereas Pb desorption was decreased with a strongly acidic TCLP extracting solution (pH = 2.93). The greatest stability of Pb retention by PR can be attributed to the formation of insoluble fluoropyromorphite [Pb(10)(PO(4))(6)F(2)], which was primarily responsible for Pb immobilization (up to 78.3%), with less contribution from the surface adsorption or complexation (21.7%), compared to 74.5% for Cu and 95.7% for Zn. Solution pH reduction during metal retention and flow calorimetry analysis both supported the hypothesis of retention of Pb, Cu, and Zn by surface adsorption or complexation. Flow calorimetry indicated that Pb and Cu adsorption onto PR was exothermic, while Zn sorption was endothermic. Our research demonstrated that PR can effectively remove Pb from solutions, even in the presence of other heavy metals (e.g. Cu, Zn).  相似文献   
540.
温度及外加碳源对生物脱氮除磷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污水处理厂普遍面临的进水碳源不足及冬季低温时出水氮磷不能稳定达标的问题,研究了温度(21、15和10℃)和外加碳源(乙酸)对活性污泥缺氧条件下反硝化及释磷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缺氧条件下投加乙酸,释磷与反硝化反应可同时进行,且乙酸投量的增加仅延长快速碳源反硝化阶段及缺氧释磷阶段的反应时间;温度降低为15℃和10℃时,快速碳源反硝化阶段反硝化速率及缺氧释磷速率较21℃分别降低了约29.2%、42.2%和26.1%、32.3%。当硝态氮目标去除量与磷酸盐目标释放量之比超过5时,乙酸的最优投量以满足反硝化要求为准,计算得出21、15和10℃时常州某城镇污水处理厂乙酸最优投加量计算值约为30、39和46 mg/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