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篇
  免费   192篇
  国内免费   673篇
安全科学   220篇
废物处理   128篇
环保管理   239篇
综合类   1439篇
基础理论   373篇
污染及防治   638篇
评价与监测   145篇
社会与环境   145篇
灾害及防治   10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145篇
  2021年   133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30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51篇
  2014年   211篇
  2013年   264篇
  2012年   213篇
  2011年   221篇
  2010年   174篇
  2009年   175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48篇
  2006年   118篇
  2005年   98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82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6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32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5年   1篇
  1972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01.
生物脱氮除磷工艺中的微生物及其相互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着重对近年来脱氮除磷微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分析了生物脱氮除磷反应器中各类功能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营养物代谢机理和对处理效率的贡献 ,讨论了脱氮除磷生物学应深入研究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902.
土壤中铜、铅离子的竞争吸附动力学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Cu2+、Pb2+在2种土壤上的竞争吸附动力学过程.结果表明,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量均高于在红壤上的吸附量,Pb2+又较Cu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大.分别用一级、二级动力学方程、抛物线方程、Elovich方程和幂函数方程对该吸附动力学过程进行了拟合,其中幂函数方程拟合结果最好.Cu2+、Pb2+在乌栅土上的吸附主要是通过与土壤中的Ca2+、Mg2+进行交换,其累积吸附量与Ca2+、Mg2+的累积解吸量线性关系显著(R2为0.990~1);在红壤上是通过与土壤中的H+进行离子交换而吸附.Pb2+对Ca2+和Mg2+的交换能力比Cu2+强,其存在显著降低了Cu2+在2种土壤上的吸附量;Cu2+的存在略降低Pb2+在土壤上的吸附量.  相似文献   
903.
刘家鑫 《四川环境》2001,20(3):65-66,78
本文论述了党校开展城市生态环境教育的重要意义,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与城市发展的关系,提出了加强城市生态环境管理的对策。  相似文献   
904.
氧化吹脱-离子交换处理2-萘酚生产废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详细分析了2-萘酚生产废水特性,采用前置吹脱氧化,离子交换组合工艺处理并讨论了过程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废水有较强的酸度和缓冲能力,在常温、流速1BV/h和正常pH条件下,COD去除率大于97%,可以回收98%以上的萘磺酸盐,采用该处理方案可有效处理2-萘酚生产废水,并可做到中间体回收、水回用,具有较高的经济和技术可行性.  相似文献   
905.
The study describes the diversity of actino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marine sponge Iotrochota sp. collecte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Species and natural product diversity of isolates were analyzed, including screening for genes encoding polyketide synthases (PKS) and nonribosomal peptide synthetase (NRPS), and 16S rRNA gene 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 (RFLP). PKS and NRPS sequences were detected in more than half of the isolates and the different “PKS-I–PKS-II–NRPS” combinations in different isolates belonging to the same species indicated a potential natural product diversity and divergent genetic evolution. The phylogenetic analysis based on 16S rRNA gene sequencing showed that the isolates belonged to genera Streptomyces, Cellulosimicrobium, and Nocardiopsis. The majority of the strains tested belonged to the genus Streptomyces and one of them may be a new species.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 of a bacterium classified as Cellulosimicrobium sp. isolated from a marine sponge.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Bio-recourses Sustainable Utilization (LMB-CAS), Guangdong Key Laboratory of Marine Materia Medica (LMMM-GD), South China Sea Institute of Ocean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Guangzhou 510301,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相似文献   
906.
江西省表层土壤有机碳库储量估算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土壤中碳较小幅度的变化能引起全球气候较大的变化,而表层土壤有机碳库易受人类活动的影响而发生变化,因此估算土壤有机碳库储量,对土壤碳库变化及土壤固碳潜力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根据2006年江西省各县市典型土壤GPS定点采样样点的理化分析数据计算出有机碳密度并进行空间插值,利用江西省第二次土壤普查相关数据建立土壤空间数据库,结合各土壤类型分布面积,估算表层(0~20 cm)土壤有机碳密度和储量,并探讨其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江西省表层土壤平均有机碳密度介于2.655~6.877 kg·m-2之间,有机碳库总储量为640 355.653×106 kg,其中,仅红壤和水稻土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已占90.71%.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具有高度的空间变异性,赣西、赣东如萍乡、宜春、上饶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高,赣南、赣北地区如九江、赣州等地区土壤有机碳密度较低,总体上呈东西走向高,南北走向低的趋势.江西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类干扰下的土壤碳库研究却很少,其碳库动态变化还值得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907.
三峡库区不同植被覆盖对土壤碳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植被覆盖变化对三峡库区生态环境产生重要影响.土壤有机碳在陆地生态系统的发育和运行等方面均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本课题研究宜昌点军区柏树地,橘树地以及菜地的土壤性质状况.结果表明:土壤含水量是柏树林最大.菜地的最小,而土壤容重的大小顺序是:柑橘树地>柏树地>菜地.土壤有机碳、易氧化碳和二者的比值都是柏树地的最大,柑橘地的最小,菜地的处于中间状态.而微生物碳和微生物墒含量大小顺序是柏树地>柑橘树>菜地;微生物代谢墒的大小顺序是:柑橘地>菜地>柏树地.由此说明柏树生长有利于土壤活性碳源含量的提高和土壤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908.
Long ZT  Bruno JF  Duffy JE 《Ecology》2007,88(11):2821-2829
Biodiversity may enhance productivity either because diverse communities more often contain productive species (selection effects) or because they show greater complementarity in resource use. Our understanding of how these effects influence community production comes almost entirely from studies of plants. To test whether previous results apply to higher trophic levels, we first used simulations to derive expected contributions of selec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to production in competitive assemblages defined by either neutral interactions, dominance, or a trade-off between growth and competitive ability. The three types of simulated assemblages exhibited distinct interaction signatures when diversity effects were partitioned into selection and complementarity components. We then compared these signatures to those of experimental marine communities. Diversity influenced production in fundamentally different ways in assemblages of macroalgae, characterized by growth-competition trade-offs, vs. in herbivores, characterized by dominance. Forecasting the effects of changing biodiversity in multitrophic ecosystems will require recognizing that the mechanism by which diversity influences functioning can vary among trophic levels in the same food web.  相似文献   
909.
用复极固定床电解槽处理硝基苯废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复极固定床电解槽处理模拟硝基苯废水,考察了电解电压、N2SO4质量浓度、pH、硝基苯的初始质量浓度等条件对电解效果的影响。在Na2SO4质量浓度为1000mg/t、电解电压为40V、初始pH为10的条件下,复极固定床电解槽对硝基苯初始质量浓度为120mg/L的废水有较好的处理效果,硝基苯去除率可达到82.8%。探讨了复极固定床电解槽电化学降解硝基苯的机理。  相似文献   
910.
络合剂和酸度控制对土壤铬电动过程的影响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添加络合剂和控制阴极池溶液酸度对铬在黄棕壤中电动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EDTA 柠檬酸和乳酸的加入明显改变了电动过程中电渗流的大小和铬在土柱中的分配,其中柠檬酸因可与土壤中的 Cr(III)发生较强的络合作用而显著增加了土壤总铬的去除率(29.8%);改变阴极池溶液酸度不仅影响了电动过程中电流、电渗流的大小和铬在土柱中的分配,同时也显著改变了总铬的去除率.其中在 pH 6.0 和pH 10.0 时,总铬的去除率分别达 25.3%和 24.0%,较 pH 4.0 和 pH 8.0 时增高近 1 倍.所有电动处理以后土壤中剩余的六价铬浓度均显著减少,约降低 80%,表明电动处理对土壤中六价铬(铬的主要有毒形态)的去除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