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2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397篇
安全科学   209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854篇
基础理论   164篇
污染及防治   135篇
评价与监测   80篇
社会与环境   63篇
灾害及防治   44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102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74篇
  2016年   65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67篇
  2013年   128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11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90篇
  2007年   62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2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长江上游不同地形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基于1〖DK〗∶10万的1980、2000和2005年的土地利用/覆盖数据和90 m分辨率的DEM数据,采用转移概率矩阵和地形 面积频度方法,分析了1980~2005年长江上游地区不同地形因子条件下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结果表明:1)1980~2000年,草地、林地和农业用地面积变化趋势与2000~2005年相反。后5 a,可能由于退耕的土地出现反弹现象增多,草地和林地面积出现缩减而农业用地面积增加。两个分析时段主要的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趋势类似,包括农业用地向林地和草地的转化,林地向农业用地的转化以及草地向裸地的转化。2)农业用地和城镇用地主要分布于低海拔区而林地、草地则主要分布于高海拔区。低海拔区主要是退耕还林和城市化过程。高海拔区主要是林地的退化消失和草地退化沙化过程。3)农业用地在坡度段10~25°所占面积比例最大。林地用地面积比例随坡度变陡呈现规则递增,城镇用地分布趋势与之相反。近年裸地趋向分布于缓坡区。坡度0~5°的区域主要是草地退化沙化过程;5~10°坡度段主要是退耕还林过程;大于10°的区域造林工程与森林退化并存。4)各种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对不同坡向的适宜性相差不大。各种坡向上土地利用/覆盖类型变化类似.  相似文献   
992.
基于灰色理论和气象灾害普查资料对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灾变预测。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主要发生在5-9月,其中7月损失最大;1990年以来暴雨次数虽然有所减少,但暴雨洪涝造成的损失却明显增加;黑龙江省暴雨洪涝灾害可划分为严重洪涝区、重洪涝区、中洪涝区和轻洪涝区,严重洪涝区位于松花江及其支流沿岸的大庆市、伊春市、齐齐哈尔市、佳木斯市和哈尔滨市。根据灰色灾变预测理论预测2013年出现严重暴雨洪涝灾害(全省农作物受灾面积≥500 000 hm2、可比经济损失≥50 000万元)的可能性最大,其次是2016年。  相似文献   
993.
为解决传统潜水推流器故障率高、可靠性低、使用寿命短的技术问题,对主机和安装系统进行多方面的技术提升,原创"玻璃钢叶轮、微型潜水式减速机构、V锥夹固式吸振耦合座"三大核心技术和"内外组合式动密封机构、电缆进线密封防损坏装置、水上悬挂式安装系统"三大应用技术,使设备主机结构、水力结构、安装结构有了大的创新和突破,极大地提高了设备的机械性能,水力性能,同时工况适应性和降耗节能性大大增强。  相似文献   
994.
污泥土地利用是目前国内外污泥处置的主要方式和鼓励方向,在中国西北黄土地区更有前景和意义.污泥富含有机质和营养元素可弥补黄土的贫瘠缺陷,改善黄土肥力、增加植物产量.污泥施入黄土后,灌溉水对污泥重金属的淋滤迁移和污染风险是值得研究的课题之一.研究旨在了解重金属Cu、Zn、Cd在黄土层中的淋滤迁移特征,为黄土地区污泥的土地利用及重金属污染控制提供实验依据.实验选择污泥中含量或毒性大的Cu、Zn、Cd 3种重金属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室内模拟土柱对表层堆肥污泥中2种源强的重金属进行1年灌溉用水量的淋滤对比实验,测定淋滤前后土柱中和渗出液的Cu、Zn、Cd总量、有机质及pH值,以期分析重金属在黄土中的淋滤、迁移特征.结果表明,淋滤作用可使堆肥污泥Cu、Zn、Cd发生少量迁移并富集于土柱中、上部,大部分或绝大部分重金属仍滞留于耕作层(0~20 cm);淋滤使堆肥污泥Cd与Cu向下迁移约30 cm,Zn向下迁移约20 cm;渗出液呈弱碱性,其中Cu、Zn、Cd 3种重金属的浓度较入渗水均有增多,但随渗出液从黄土柱中溶出的重金属量极少.实验表明,耕作层重金属源强对Cu、Zn、Cd在土柱剖面中的淋滤、迁移和滞留作用以及溶出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堆肥污泥土地利用可以明显改善黄土肥力,灌溉对耕作层污泥有机质的淋滤损失量较小.并得出,堆肥污泥在黄土地区的土地利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95.
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国内期刊2000年以来刊载的有关旅游空间结构的152篇文献进行统计、分类和总结。结果发现:国内旅游空间结构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基础理论研究,旅游空间组织形态研究,旅游空间结构模式、演化与优化研究,旅游流空间结构研究,旅游空间相互作用研究,旅游空间结构影响研究,旅游空间发展战略研究和其他研究等方面。指出了当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96.
Ming Han  Zhen Guo  Guangke Li  Nan Sang 《Chemosphere》2013,90(11):2737-2742
Nitrogen dioxide (NO2) is a ubiquitous reactive free-radical gas, which has been associated with momentary and chronic health effects. In the present study, comet, micronucleus (MN) and DNA–protein crosslinks (DPC) assay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the genotoxicity following in vivo inhalation exposure of rats to NO2.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halation exposure of rats to NO2 induced DNA strand breakage and the formation of DPC in the cells from various internal organs (brain, lung, liver, spleen, kidney and heart), as well as resulted in obvious increase of MN frequency in the bone marrow cells of rats. Furthermore, above genotoxic responses showed significant linear dose-dependent manners. These results implicate that NO2 is a genotoxic agent and these observations are informative for understanding the mechanisms of adverse effects of nitrogen dioxide.  相似文献   
997.
强化混凝去除尖针杆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嘉陵江水系藻类暴发,水源水中的藻类在水厂前处理工艺中难以去除,造成该流域附近10余个水厂发生滤池堵塞现象,其中个别水厂滤池反冲洗周期由正常情况的24 h缩短至2~3 h,严重影响净水厂的正常运行,使得制水能力大幅降低。针对藻类(优势藻为硅藻中的针杆藻)暴发问题,通过对比PAFS、PAC和PFC3种混凝剂的除藻除浊效果,选取PAFS为最佳混凝剂;通过添加预氧化剂和助凝剂强化混凝除藻效果,其结果表明,使用助凝剂PDMDAAC的对PAFS的助凝效果最好,其余药剂结合PAFS的除藻效果为PPC〉ClO2〉PAM〉H2O2〉HCA-1,并将其应用到现有水厂,结果表明,0.6mg/L PDMDAAC+25 mg/L PAFS在水厂混凝沉淀,尖针杆藻含量降至49×104~55×104cells/L,其除藻率可达70%~75%,大大减轻了滤池的运行负荷,使得水厂运行恢复到正常水平。  相似文献   
998.
稻壳活性炭制备及其对磷的吸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农业废弃物稻壳经炭化、活化、酸洗、水洗和干燥等工艺制备出一种富含微孔和中孔结构的稻壳活性炭,其BET比表面积达886.3 m2/g。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了稻壳活性炭对磷吸附条件,并在该条件下进行了吸附等温和吸附动力学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稻壳活性炭对磷的吸附等温曲线能较好符合Langmuir模型(R2=0.9284)和Freundlich模型(R2=0.9208),由Langmuir线性拟合方程可得稻壳活性炭对磷饱和吸附量达6.93 mg/g;稻壳活性炭对磷的吸附过程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方程描述(R2=0.9968),吸附速度较快,颗粒内扩散为该过程控速阶段。稻壳活性炭作为一种易得、廉价、高效的填料,在农村分散型污水生态处理技术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9.
生物强化组合工艺处理河水的三维荧光及生物多样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受污染地表水进行生物滤池-臭氧预氧化-生物活性炭滤池工艺处理,考察生物强化条件下该项工艺对河水中主要污染物的净化效果,并采用EEM光谱技术进行了溶解性有机物变化和去除规律分析,利用PCR-DGGE技术进行各单元中微生物多样性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强化组合工艺系统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已达到/接近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Ⅳ类限值,生物强化滤池填料中微生物多样性指数和物种数均高于其他工艺单元。受污染河水DOM中主要的荧光物质有类芳香族蛋白质(荧光峰A、B和E)及类腐殖酸(荧光峰C)及类富里酸(荧光峰D),其中,A峰、B峰与E峰的中心位置分别位于225/340 nm、275/336 nm和225/298 nm,各特征荧光峰强度发生明显改变表明,污水中溶解性有机物的含量随系统处理过程而变化。  相似文献   
1000.
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隶属于战略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是国内外环境影响评价发展的一个新的阶段.其评价的方法和内容尚处于研究探索中,并未形成规范的方法系统.以某城市化工园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为例,对规划环境影响评价的环境影响界定方法进行初步探讨,提出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应设置以环境影响识别和层次划分为具体内容的环境影响界定的观点.实例研究表明,在规划环境影响界定中,将规划的决策因子与识别出的主要环境议题联系起来,进行相关性分析和环境影响行为分析是十分有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