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33篇 |
免费 | 394篇 |
国内免费 | 58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238篇 |
废物处理 | 31篇 |
环保管理 | 122篇 |
综合类 | 1313篇 |
基础理论 | 244篇 |
污染及防治 | 115篇 |
评价与监测 | 114篇 |
社会与环境 | 76篇 |
灾害及防治 | 5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1篇 |
2023年 | 79篇 |
2022年 | 130篇 |
2021年 | 149篇 |
2020年 | 155篇 |
2019年 | 100篇 |
2018年 | 96篇 |
2017年 | 122篇 |
2016年 | 107篇 |
2015年 | 92篇 |
2014年 | 85篇 |
2013年 | 134篇 |
2012年 | 131篇 |
2011年 | 151篇 |
2010年 | 105篇 |
2009年 | 121篇 |
2008年 | 131篇 |
2007年 | 88篇 |
2006年 | 101篇 |
2005年 | 54篇 |
2004年 | 36篇 |
2003年 | 27篇 |
2002年 | 22篇 |
2001年 | 20篇 |
2000年 | 20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1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1篇 |
1992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3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81.
试验以尼罗罗非鱼作为受试动物,通过直接投喂未经处理的新鲜藻细胞和喂食相同量经超声波破碎过的藻细胞,比较了罗非鱼在摄食完整蓝藻细胞与摄食破碎的蓝藻细胞时微囊藻毒素-LR(MC-LR)在其体内的动态变化规律及代谢差异. 结果表明,无论是喂食破碎蓝藻细胞还是未破碎的蓝藻细胞均可在罗非鱼肝脏和肌肉中检出MC-LR,细胞破碎组肝脏和肌肉的富集能力高于未破碎组. 富集第3d,即可在肝脏和肌肉中检出不同程度的MC-LR,肝脏中MC-LR的含量显著高于肌肉,随着富集时间的延长,MC-LR的含量总体呈上升趋势,破碎组肝脏和肌肉分别在染毒的16d和1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021μg·g-1和0.071μg·g-1);未破碎组则分别在染毒的24d和21d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856μg·g-1和0.036μg·g-1). 整个富集阶段破碎组肝脏MC-LR的平均值为1.171μg·g-1,略高于未破碎组的1.029μg·g-1;破碎组肌肉含量的平均值0.051μg·g-1,高于未破碎组的0.029μg·g-1. 将细胞未破碎组的罗非鱼进行释放阶段的试验. 结果表明,罗非鱼的肝脏能快速清除MC-LR,释放13d时达到释放阶段的最低值(为0.241μg·g-1),与肝脏相比,肌肉对毒素的清除要缓慢得多. 相似文献
282.
283.
国内外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对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国际、国内很多组织都对可持续性评价方法进行过研究分析,但大多是特定的案例研究.目前国内外对可持续发展评价方法没有一个全面系统的分析比较,使得不同地区比较起来很困难.本文对各种评价方法如环境可持续性指数法、生态足迹法、能值分析法和指标综合评价法的来源、理论和应用作了介绍.得出各方法适用范围:可持续性指数法适合于国家间的综合评价;生态足迹和能值分析法适合于各种范围,包括国家、区域、地区和小系统;指标体系综合评价法对于小范围更合适.同时对各种方法的优势和缺陷进行了分析讨论,得出:可持续性指数法信息量大,但是计算复杂;生态足迹法计算过程简单,但是缺失一些可持续性信息;能值分析法考虑问题全面,但是其原理涉及热力学知识,很难被一些学者认同;指标体系评价法变通性较大,可随着评价系统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但是主观性较强.通过分析指出不同方法适用范围并指出每种分析方法的优势和不足,为以后选择合适的分析方法评价对象的可持续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84.
为满足环境管理部门"O3污染过程不漏、AQI类别准确和AQI范围预报准确"的要求,基于大气箱式模型和相似案例分析,引入Ox指标原创性提出"Ox增减量"O3人工订正预报方法。介绍了该方法的预报思路、预报要点和步骤、历史相似案例库构建与基于大气条件预报的判别分析、方法普适性和局限性等,以期为提高区域、城市O3业务预报准确率提供技术参考。以东部沿海城市青岛市为研究案例,结果显示,2020年6—9月24 h人工订正AQI类别预报、AQI范围预报准确率分别为91%和68%,比同期业务化运行的WRF-Chem数值模式预报准确率分别提高19%和25%,应用该预报方法可有效提高O3污染过程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285.
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有效磷空间变异与淋失风险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肥料过施导致的土壤磷素累积和淋失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方面.以湖南省长沙县金井镇脱甲河小流域(52 km2)为研究区,采用高密度布点采样、Arc GIS软件和属性相似反距离加权插值法研究了亚热带丘陵小流域表层(0~20 cm)土壤有效磷(Olsen-P)含量(以P计,下同)的空间分布特征与磷素的淋失风险.结果表明,菜地、果园、稻田和茶园土壤Olsen-P平均含量为62.0、16.1、14.4和13.7 mg·kg-1,是林地(平均含量为2.36 mg·kg-1)的5.8~26.3倍.5个土地利用类型土壤Olsen-P含量均具有高等变异水平和中等程度的空间自相关性(块基比C0/(C0+C)=50%),这与区内地形地貌、土壤母质、人工施肥等具有密切关系.根据土壤0.01 mol·L-1Ca Cl2浸提态P和Olsen-P的非线性关系可确定区内红壤和水稻土P的淋失风险临界值分别为69.97和98.40 mg·kg-1,并据此对脱甲河小流域土壤磷素淋失的风险进行了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旱地土壤具有明显较高的淋失风险,其中中等以上的比例占36.4%,而稻田土壤仅有0.2%,为中等以上淋失风险.因此,控制旱地(尤其是菜地)磷肥的投入是降低亚热带丘陵小流域土壤P淋失风险和减轻农业面源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6.
亚热带红壤丘陵区浅层地下水氮淋失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土壤养分累积引起的氮素(N)淋失是导致农区地下水污染的重要原因,也是农业面源污染的重要形式.本文以湖南省长沙县典型亚热带红壤丘陵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定位观测,研究了林地、稻田、菜地和茶园4种代表性土地利用类型浅层(130~150 cm)地下水中N浓度的逐月动态变化特征.连续3年(2010—2013年)的观测结果表明:4种土地利用类型下浅层地下水总氮(TN)平均浓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林地最低(0.85 mg·L-1),茶园最高(7.64 mg·L-1);从N的形态构成来看,林地、菜地和茶园浅层地下水中N形态以硝态氮(NO-3-N)为主,分别占TN的46.7%、70.2%和72.8%,而稻田浅层地下水N形态则以铵态氮(NH+4-N)为主,占TN 43.5%,表明土壤淹水条件是影响地下水N淋失形态的关键因子.地下水各形态N浓度的动态变化在不同土地利用下也迥然不同:林地地下水各形态N的含量低、变幅小,而稻田、菜地和茶园地下水N浓度变幅较大;采用单因子方法对不同土地利用下地下水的水质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中TN和NO-3-N无显著污染,NH+4-N污染较为严重,而综合指数法(F值法)进一步表明研究区浅层地下水污染主要出现在稻田和茶园,因此,控制稻田和茶园N肥的施用量是预防亚热带红壤丘陵区地下水N污染的关键. 相似文献
287.
以东南亚国家缅甸的若开邦农村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该地区饮用水存在的主要问题,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提出了可行的安全保障对策。实地考察发现:水塘是缅甸若开邦农村地区主要的饮用水水源;然而,若开邦地处热带,雨季降雨量巨大且集中,旱季持续时间长,水分蒸发量较大,水塘水量时间分布极不均匀,导致该地区水塘旱季时供水严重不足;雨季水塘水浊度、色度偏高,旱季铝、锰、铁等离子有超标现象;水塘普遍缺少生态拦截和防护措施,亦疏于维护,不能有效地阻隔周边的面源污染,导致当地水塘水质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结合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村民生活习惯,提出了适于热带地区干湿强烈交替气候特点的“塘-沟-植被缓冲带”生态水塘方案。采用多级屏障手段发挥生态水塘系统对地表和亚表层径流的生态过滤效应,从而增加储水空间,扩大水源涵养容量,强化水体自净功能,再搭配低维护、低能耗的净水工艺,可从水量和水质2个方面保障当地饮用水安全。提出了小而美的生态净化技术,可为其他有类似饮用水问题的国家和地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88.
二氧化碳(CO2)的捕集及转化技术可将CO2转化为清洁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是未来缓解能源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基于CO2的转化机理,结合近几年CO2转化技术的发展,重点介绍了催化转化、电化学还原、光化学转化、光电催化转化及生物转化技术制备CH3OH、HCOOH、C2H6O、CH3COOH等一系列高值化学品的研究进展;基于现有技术,通过进一步开发利用新型催化剂,培育优化具有CO2转化功能的微生物等手段,将CO2转化技术与多领域技术相结合发展,可为CO2转化技术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及实际应用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289.
为了解我国进口含铜原料熔炼烟气中重金属的释放特性,以近年进口申报的铜精矿、铜锍、铜转炉渣和含铜污泥4种典型含铜原料为研究对象,通过高温管式炉模拟研究不同含铜物料、熔炼温度、熔剂添加比例等条件下,熔炼烟气中重金属的释放特性。结果表明,4种进口含铜原料熔炼烟气中As、Pb质量分数较高,进口铜精矿和含铜污泥熔炼烟气重金属质量分数高于进口铜锍和铜转炉渣;熔炼温度从1 000 ℃升至1 300 ℃时,铜精矿和铜锍熔炼烟气中Zn、Cu、As、Pb等重金属的质量分数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加,Mn的质量分数随温度升高变化不大;熔剂添加比例由0增至18%时,铜精矿熔炼烟气中Zn、As的质量分数分别降低了28%、44%,Mn、Cu和Pb质量分数变化不大,进口铜锍熔炼烟气中Zn质量分数减少了85.2%,As的质量分数则随熔剂添加比例的增加而增加。本研究结果可为进口含铜原料熔炼烟气中重金属减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90.
为了探究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厌氧沼渣的热解特性以及2者混合热解的交互作用。采用热重分析法对餐厨厌氧沼渣、园林废弃物及其不同比例的混合样品热解特性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混合比例和升温速率对热解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园林废弃物与沼渣单独热解时,园林废弃物热解反应活性高且能耗低,热解终温为400 ℃左右;沼渣热解反应活性低且能耗高,热解终温为600 ℃左右。混合热解实验中,随着园林废弃物添加比例升高,样品热解残余率不断下降,综合热解指数不断增大,园林废弃物与沼渣混合热解适宜的添加比例为50%,热解终温为600 ℃左右。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园林废弃物、沼渣及混合样品进行动力学分析,园林废弃物和餐厨厌氧沼渣反应活化能分别为12.08和1.79 kJ·mol−1,混合样品实际活化能均略高于理论值。这说明,2者混合热解过程中存在一定抑制作用,但对热解过程影响不大。本研究结果可为园林废弃物与餐厨厌氧沼渣混合热解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