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5篇
  免费   277篇
  国内免费   466篇
安全科学   223篇
废物处理   31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1171篇
基础理论   183篇
污染及防治   30篇
评价与监测   87篇
社会与环境   90篇
灾害及防治   5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5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10篇
  2020年   135篇
  2019年   81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87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72篇
  2013年   112篇
  2012年   124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97篇
  2009年   9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5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为探讨重金属与兽药抗生素共存时在土壤及地下水砂层中的吸附行为及机理,以重金属镉(Cd)和环丙沙星(Ciprfloxacin,CIP)为研究对象,石英砂为介质,通过批平衡实验法,研究不同Cd2+浓度、pH及离子强度等因素下Cd2+与环丙沙星共存时在石英砂上的吸附行为及其交互影响.结果表明:①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可分为两个阶段,6 h内为快速吸附,6~24 h为慢速吸附,24 h后达到吸附平衡;Cd2+在石英砂上的吸附表现为瞬时吸附,且吸附行为不受环丙沙星浓度的影响;环丙沙星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动力学过程用伪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效果最优,其次是伪一级动力学方程,颗粒内扩散方程拟合效果最差.②不同Cd2+浓度对环丙沙星吸附的影响不同,当Cd2+浓度较低(5、20 mg·L-1)时,Cd2+的存在对吸附起促进作用;当Cd2+浓度为100 mg·L-1时,Cd2+的存在对吸附起抑制作用;pH越高,离子强度越大,石英砂对环丙沙星的吸附量越低,而石英砂对Cd2+的吸附则表现为pH越高,吸附量越大,离子强度越高,吸附量越小;不同Cd2+浓度、pH及离子强度对CIP吸附的影响程度与CIP浓度有关,CIP浓度越低,影响越显著;除了pH为7的条件外,CIP对Cd2+在石英砂上的吸附基本没有影响.③Freundlich方程能较好地拟合不同条件下CIP在石英砂中的吸附曲线,R2均大于0.949,且大部分n值在0.326~0.651之间,说明石英砂对CIP的吸附是非线性的.④Cd可与CIP中的羧基(—COOH)和羰基(C=O)发生络合作用形成络合物而被石英砂所吸附.  相似文献   
952.
根据生产工序的不同将焦化场地划分为堆煤区、炼焦区、化产区,共采集40组土壤样品,分析各类污染源作用下场地PAHs污染程度、分布、影响途径及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场地处于严重污染水平且BaP是健康风险首要关注污染物.按ΣPAHs含量中位数排序,化产区(1733.87mg/kg)>炼焦区(32.86mg/kg)>堆煤区(21.21mg/kg).对应污染途径依次为化工副产品的泄漏及填埋、烟粉尘大气沉降、煤粉(渣)降雨淋滤.异构体比值法判定的污染源不能明显区分各工序的土壤污染特点且存在偏差,利用ω(低环PAHs)/ω(高环PAHs)比值法进行排序,化产区深层(7.39)>化产区表层(1.33)>堆煤区(1.06)>炼焦区(0.39),PAHs组成特征受污染源自身特性及外环境作用共同所致.4~5环PAHs是该焦化场地的特征污染物,化产区、堆煤区土壤中Nap、Phe占ΣPAHs比重较高,而炼焦区以BbF、Fla、Chry为主要组分.  相似文献   
953.
利用2015~2019年环境监测数据,对比分析华北地区平原城市保定市和山区城市张家口市PM2.5和O3变化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保定市PM2.5夏低冬高,O3夏高冬低,日变化为午后单峰型,而张家口市PM2.5浓度低,日变化幅度较弱,冬季O3日变化为午后峰值和凌晨5:00左右弱峰值双峰型.张家口市冬季全天及春夏秋季夜间O3浓度显著高于保定市,甚至夏季出现夜间O3超标异常,最高浓度达到202μg/m3,反映了平原城市和清洁山区大气物理化学过程变化的影响.PM2.5和O3在4~9月为正相关,11~3月为负相关;保定市PM2.5-O3相关系数日变化呈单峰型,张家口市为双峰型变化,凌晨和午后各有一峰值,华北地区平原污染区和高山相对清洁区,大气复合污染物PM2.5和O3作用关系的日变化及季节特征具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54.
干湿交替会影响土壤硝化和反硝化等N2O主要的产生过程,频繁的干湿交替在以海南为代表的热带水稻种植地区十分常见.生物炭作为一种土壤改良剂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减少土壤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应用广泛,然而当前关于生物炭在琼北地区水稻土频繁干湿交替过程中减排效果研究并未深入.本试验以海南琼北地区典型水稻土为供试土壤,以400℃厌氧条件下炭化的玉米秸秆生物炭为供试生物炭,探究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添加生物炭对土壤温室气体排放及微生物相关功能基因的影响.试验设置干湿交替条件下不添加生物炭(AWD1),干湿交替并添加2%生物炭(AWD2),干湿交替并添加4%生物炭(AWD3),持续淹水不添加生物炭(CF1),持续淹水并添加2%生物炭(CF2),持续淹水并添加4%生物炭(CF3)共6个处理,进行为期30 d的25℃恒温避光培养.结果表明:①不同水分条件下添加玉米秸秆生物炭均可减少酸性水稻土中N2O的排放(P<0.05,下同),AWD3处理N2O排放总量为0.43 mg·kg-1,相比AWD1处理减少了68%;②玉米秸秆生物炭在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均可以显著提高土壤pH,添加生物炭处理相对于不添加生物炭处理在培养结束后土壤pH平均提高了0.5个单位,同时提高土壤NH4+-N含量,但会导致Eh的降低;③玉米秸秆生物炭的添加显著降低了氨氧化细菌(AOB)丰度,显著提高了nosZ基因丰度,降低了(nirK+nirS)/nosZ的比值,抑制了硝化过程,同时促进了反硝化过程N2O的还原,从而降低了N2O排放.结果表明,干湿交替过程添加生物炭有利于减少水稻田土N2O排放,在琼北地区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方面有较大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55.
采用盆栽试验,研究蚯蚓粪施用量为0 t/hm2(CK)、15 t/hm2(A1)、30 t/hm2(A2)、45 t/hm2(A3)、60 t/hm2(A4)五种处理对土壤氮含量及形态的影响。结果表明,与CK相比,施用蚯蚓粪后土壤有机质、电导率增加,土壤全氮(TN)含量也显著增加,TN含量在2.06~2.56 g/kg之间,平均含量为2.23 g/kg。A2的TN含量(2.56 g/kg)比CK(1.75 g/kg)提高了46.28%。非可转化态氮(NTF-N)含量较高,占TN的89.43%~91.46%,可转化态氮(TF-N)占TN的10.57%~13.54%。不同形态氮含量依次为:有机态及硫化物结合态氮(OSF-N)>铁锰氧化态氮(IMOF-N)>碳酸盐结合态氮(CF-N)>离子交换态氮(IEF-N)。随着蚯蚓粪用量的增加,OSF-N含量呈逐渐增加的趋势,IEF-N、CF-N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IMOF-N含量呈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OSF-N在TF-N中含量最高,是主要的赋存形态,说明可转化态氮的活性比较稳定,不易流失造成土壤-水体体系污染。TN和NTF-N含量之间呈显著正相关,说明NTF-N是TN的主要组成部分,NTF-N对TN贡献较大。本研究表明蚯蚓粪施用对土壤氮含量及形态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56.
利用某废弃焦化场地内6眼深层采样孔,样品最大采集深度9. 5~42 m不等,分析包气带剖面上16种PAHs分布特征、污染来源以及影响迁移的因素.结果表明,各钻孔ΣPAHs最大含量介于134. 79~11 266. 81 mg·kg~(-1)之间,主要分布层位为地表以下1~5 m,含量以低环(2+3环)为主,单体以萘含量最高.场地污染主要来自于煤的燃烧源.焦油、沥青及其深加工产物的污染对场地ΣPAHs含量起控制作用.包气带砂卵砾石层作为污染物良好的下渗通道,砂层透镜体通过吸附及截留作用成为PAHs的主要富集层.化产区排放或泄漏的各类油液通过混溶、竞争性吸附等作用增强了PAHs垂向迁移能力,并致使深部包气带受到污染.地表0~1 m土壤受人为扰动、降雨淋滤、降解作用,30 m以下岩层受到地下水溶滤作用,导致低环/高环比例随深度增加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污染来源、包气带理化指标及水文地质条件等共同作用控制PAHs垂向分布及迁移.  相似文献   
957.
闫慧  张维  侯墨  李银松  高平  夏青  孟晓艳  范丽雅  叶代启 《环境科学》2020,41(12):5215-5224
为划分我国臭氧污染控制区,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臭氧污染控制措施,根据2018年地面臭氧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全国33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臭氧超标情况,利用TCEQ方法计算出各城市的本地生成O3量与区域传输O3量,对本地生成O3量与O3日最大8 h平均值进行相关性分析,根据决定系数(R2)确定了各城市臭氧污染的主要来源.结果表明,2018年全国共有121个城市O3浓度超标,超标率达35.8%;104个城市本地生成O3对当地O3污染影响较大,是O3污染的主要来源;另外234个城市O3污染的主要来源则以区域传输O3为主.利用城市O3超标情况与O3污染来源将城市分为4类:超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N-L)、超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N-T)、达标-以本地生成O3为主的城市(S-L)和达标-以区域传输O3为主的城市(S-T).最终根据各个省份中4类城市的占比,将全国划分为3类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度控制区及一般控制区.重度控制区中的N-L城市在3类控制区中占比最多(20.3%),污染最为严重;中度控制区中4类城市的占比均属于中等水平;一般控制区中S-T城市占比最多(65.4%),污染程度较轻.  相似文献   
958.
合理施氮是获得较高目标产量和降低因氮环境污染的重要策略.通过盆栽试验研究等氮量下不同分施次数对玉米产量及土壤N2O排放的影响,并探讨氮转化功能基因丰度与N2O排放的关系.本试验设空白(CK,不施尿素)、一次性施氮(S1,将0.5g·kg-1尿素一次性施入土壤+硝化抑制剂)、二次分施(S2,将0.5g·kg-1尿素分40%和60%两次施入土壤)和三次分施(S3,将0.5g·kg-1尿素分20%、40%和40% 3次施入土壤).结果表明:①施氮促进土壤酸化,氮分施次数造成土壤酸化程度的显著差异,氮分施次数越多,土壤酸化越强.施氮显著提高鲜食玉米果穗产量及茎秆生物量,但氮肥分施次数对土壤pH影响的差异可能会导致植物对氮的吸收利用程度也存在着差异.S3处理显著降低土壤pH的同时,也降低了植物氮吸收累积量和氮素利用效率,也造成了高的N2O累积排放量.与S3处理相比,S1和S2处理分别增产了40.21%和42.55%,其N2O累积排放量也分别显著降低了79.4%和20.9%.② N2O排放与AOB和nirK基因丰度呈显著正相关关系,AOB和nirK是N2O排放的主要贡献者.S1处理显著降低了AOB和nirK基因丰度,降低N2O排放,S2和S3处理施肥后显著增加了nirKnirS基因丰度,降低了nosZ基因丰度,促进了N2O的排放.氮分施次数影响氮转化过程的功能基因,从而影响N2O排放.由此可见,尿素配合DCD一次性施入不仅能保证玉米产量,提高氮素利用效率,还能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可作为海南地区鲜食玉米种植过程推荐的施肥模式.  相似文献   
959.
目的探索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规律。方法开展实验室内2A12铝合金的加速腐蚀实验。为实现表面粗糙度与腐蚀损伤相关性的定量研究,首先采用3D扫描成像仪对实验样品进行扫描,取得样品微观几何特征,实现表面粗糙度值的数字化定量表征。观察样品在EXCO溶液中腐蚀损伤的发生发展过程、腐蚀形貌的演化过程,测量腐蚀样品蚀坑深度,并分析表面粗糙度对样品腐蚀损伤的影响。结果当腐蚀时间不超过6 h时,2A12铝合金样品在EXCO溶液中的腐蚀类型主要为点蚀,随着时间的延长,将向全面腐蚀发展。粗糙度值高的试件表面有打磨时形成的较深表面纹理,这些纹理制约了点蚀坑的扩展,使蚀坑沿纹理的方向发展,有演化为微裂纹的可能性,蚀坑边界的不规则处也会萌生微裂纹。粗糙度值较小的样品,腐蚀损伤也较小,但粗糙度对腐蚀损伤的影响随时间的延长而减弱。结论常温下,2A12铝合金在EXCO溶液中首先发生点蚀,由于蚀坑向四周扩展的速度快于深度方向,使腐蚀类型从点蚀向全面腐蚀演变。表面粗糙度对2A12铝合金样品腐蚀损伤形貌的演化有重要影响,表面微观几何特征通过制约蚀坑扩展方向的方式来改变样品的腐蚀行为,并造成腐蚀损伤的明显差异。随着腐蚀时间的延长,材料逐渐失去其原有表面微观几何特征,表面粗糙度对腐蚀行为的影响下降。  相似文献   
960.
选取河北省唐山市2017年12月27~31日一次典型重污染过程,开展其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对污染期间气象要素、大气颗粒物组分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中PM2.5平均质量浓度为154μg/m3,重度污染及以上时PM2.5/PM10为0.7;PM2.5中SNA质量浓度占比达58.0%,OC/EC的比值为4.1,说明颗粒物二次反应和有机物在此次污染过程有较大贡献;长期均压场以及近地面高湿、小风、逆温的出现导致唐山地区大气层结稳定,加之周边地区区域传输的贡献,是导致此次大气重污染过程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