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3篇
  免费   258篇
  国内免费   504篇
安全科学   207篇
废物处理   30篇
环保管理   96篇
综合类   1091篇
基础理论   178篇
污染及防治   113篇
评价与监测   84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60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117篇
  2020年   139篇
  2019年   85篇
  2018年   79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87篇
  2015年   72篇
  2014年   6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16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5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93篇
  2005年   45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采用污泥连续培养的方式,分别考察了米诺环素在质量浓度为0、0.001、0.01、0.1、1和10 mg·L−1水平下对活性污泥初期增殖阶段的影响。结果表明,各组污泥增殖均能在20 d内进入平台期,且组间的稳态污泥量差异不显著 (P>0.05),表明活性污泥宏观生物量的增长与米诺环素浓度无关,但10 mg·L−1米诺环素的暴露可抑制污泥絮体的形成。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分析结果表明,1 mg·L−1的米诺环素即可导致活性污泥初期增殖阶段细菌多样性的降低,10 mg·L−1的米诺环素会选择性富集Flavobacterium菌属,使其丰度在第20天的活性污泥细菌群落中达到83.14%,可进一步降低形成的活性污泥细菌多样性。网络分析结果表明,Proteobacteria细菌是活性污泥初期增殖阶段的关键物种,低质量浓度米诺环素(0.001 mg·L−1和0.01 mg·L−1)可能促进了活性污泥细菌间的互作,而高质量浓度(1 mg·L−1和10 mg·L−1)暴露会显著降低互作网络的复杂度和稳定性。本研究结果可为含抗生素废水的高效生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72.
供电企业岗位风险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供电企业,从岗位风险出发,对其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将岗位风险分为动态风险和静态风险两类,并针对每一类风险给出了具体的定义,提出了岗位风险评价切实可行的方案.  相似文献   
573.
通过分析青海省祁连山疏勒河—哈拉湖汇水区山、水、草、田(天然牧草地)、湖之间的内在关系和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围绕布哈河、疏勒河、大通河三河河源区、疏勒河河源—出境段及哈拉湖东岸等重点区域,以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湿地保护、黑土滩型退化草地综合治理、沙化土地治理、退化草场改良、草地生态系统破碎化治理、草原鼠害防控、人口聚集区环境综合整治及河道生态修复治理等为重点工程,提出提高水源涵养功能、修复破碎生境和提升生态环境功能三大重点任务,探索推进高寒内流河源头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与修复,以期构建生态安全格局,重塑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提升区域生态系统服务和生态屏障功能,切实保障西北内陆地区和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574.
以粉煤灰为基质、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和NH4Cl为改性剂,通过湿法制备了复合改性粉煤灰,研究了改性粉煤灰对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Zn的吸附效果。通过单因素实验优化了改性粉煤灰去除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Zn的条件,用Langmuir方程和Freundlich方程较好的拟合了改性粉煤灰的等温吸附实验数据。改性粉煤灰的饱和吸附量为17.39 mg·g-1,在模拟和实际尾矿浸出液中,改性粉煤灰对Zn的去除率分别为96.8%和91.9%,与原粉煤灰相比均有显著增加。对于实际尾矿浸出液,通过正交实验优化的改性粉煤灰的最佳使用条件是:投加量2.5 g·(50 g)-1尾矿,反应温度25℃,pH≥4.0。模拟酸雨实验的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适合在酸雨频发的地区使用。  相似文献   
575.
为了提高微生物还原固定Cr(Ⅵ)的速率,实现地下水Cr(Ⅵ)污染物的快速有效去除,采用添加黏土矿物与电子传递体的方法,考察了含铁黏土矿物NAu-2和电子传递体AQDS单独/共存条件下对希瓦氏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还原固定地下水中不同浓度Cr(Ⅵ)(0.1~2.0 mmol·L−1)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独添加NAu-2对不同浓度Cr(Ⅵ)生物还原过程均无促进作用;单独添加AQDS对不同浓度Cr(Ⅵ)(0.2~2.0 mmol·L−1)生物还原过程均产生强化作用,强化系数达到1.33~3.90;同时添加NAu-2和AQDS时,不同浓度Cr(Ⅵ)(0.2~2.0 mmol·L−1)生物还原时的强化作用均得到明显提升,强化系数达到2.02~10.49。此外,对比NAu-2和AQDS共存时对MR-1还原不同浓度Cr(Ⅵ)的协同促进作用,发现在低浓度Cr(Ⅵ)(0.1~0.5 mmol·L−1)体系中未产生协同作用(协同系数<1.0),中、高浓度Cr(Ⅵ)(0.8~2.0 mmol·L−1)体系中产生了明显的协同作用(SF>1.0),且在Cr(Ⅵ)浓度为1.2 mmol·L−1时,协同效果最为明显(协同系数为2.98),说明NAu-2和AQDS对中、高浓度Cr(Ⅵ)(0.8~2.0 mmol·L−1)还原过程的协同促进作用差异较大。通过对不同Cr(Ⅵ)浓度条件下NAu-2、AQDS与MR-1共存的复杂体系中Cr(Ⅵ)迁移转化过程和机理进行研究,可为实际Cr(Ⅵ)污染场地修复提供新的修复思路及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576.
用电动修复方法对硝酸盐污染高岭土进行修复试验研究,试验所用硝酸盐污染高岭土中氮的初始浓度为1 000 mg/kg;研究了pH、修复时间、修复电压对硝酸盐氮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硝酸盐氮的去除率随修复时间延长和修复电压增大而升高;延长修复时间电能消耗呈增加趋势,增大修复电压电能消耗也会增加;综合考虑去除率和能耗2种因素,对于试验所研究的硝酸盐污染高岭土最佳修复时间是4 d,最佳修复电压为0.7~1.0 V/cm。当修复电压为1.0 V/cm,修复时间为4 d时,土壤硝酸盐氮的去除率为87.67%,电能消耗为335.2 kW·h/g。  相似文献   
577.
生物滴滤池存在脱氮除磷效果较差、滤料易堵塞、有异味等缺点。针对不同农村地区不同水质的废水,为达到出水标准,提高运行效率,国内外很多学者对生物滴滤池进行了改进研究。滴滤池的结构设计可从降低进水有机负荷、增加含氧量和脱氮除磷分段进行等方面改进;布水方式可从减小进水水滴体积、均匀布水、适当提高布水高度等方面改进;滤料的选择可根据废水的特点选择组合滤料实现优势互补;生物膜的培养可采用人工接种挂膜和自然挂膜相结合的方式来缩短培养时间;适当提高回流比,可提高氮去除率,一般回流比设为60%~80%。生物滴滤池的不断改进使其在农村废水处理中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578.
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光照、温度、盐度对羊栖菜(Sargassum fusiforme)N、P吸收速率、生长速率和叶绿素a含量的影响。单因子实验结果显示:羊栖菜适宜的N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150~300μE/(m2.s)、温度20~25℃、盐度18~28;适宜的P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150~300μE/(m2.s)、温度15~25℃、盐度18~23;适宜的生长条件为光照强度150~300μE/(m2.s)、温度15~25℃、盐度18~28。光照、温度、盐度三因子综合实验结果显示:羊栖菜最佳N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200μE/(m2.s)、温度20℃、盐度18;适宜的P吸收条件为光照强度150μE/(m2.s)、温度15℃、盐度23至光照强度300μE/(m2.s)、温度25℃、盐度13范围内;适宜的生长条件为光照强度150μE/(m2.s)、温度15℃、盐度23至光照强度200μE/(m2.s)、温度20℃、盐度18范围内。  相似文献   
579.
农耕驱动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石质化的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论文介绍了西南喀斯特地区坡地岩土组构与产流产沙的特点,系统阐明了农耕促进土壤地表、地下流失和生物流失,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和犁耕运移土壤,直接驱动坡地石质化的机制。分析了石质坡地和土质坡地的农耕驱动土地石质化的主要方式,并给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坡腰土石质土地是西南喀斯特丘陵坡地加速石质化发生的主要地段,要痛下决心,彻底改变坡腰土石质土地的农业利用方式,尽可能退耕还林、还灌、还草,尽量避免犁耕运移土壤和扰动土壤。  相似文献   
580.
基于低碳循环经济的规划环评指标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要解决城市发展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矛盾,必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生态文明的和谐社会。推动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是建设生态文明的必由之路。文章研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环境评价在构建循环型城市中的应用,在评价中将循环经济指标纳入到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并加入符合低碳经济模式的指标,组成融合了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理念的规划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而以佛山市"十一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纲要为例,运用灰色关联法,探讨所建立的指标体系的应用,分析规划目标的设置是否对佛山"十一五"可持续发展具有导向性作用,分析规划末期的阶段目标和理想目标的贴近程度和差距,并从发展低碳经济模式,构建循环型城市的角度出发,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