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8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34篇
安全科学   59篇
废物处理   7篇
环保管理   21篇
综合类   318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14篇
评价与监测   24篇
社会与环境   31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1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5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0 毫秒
211.
为了寻找新型有效的赤潮藻杀灭剂,对辣椒素、过碳酸钠、CuSO4、谷氨酸铜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效果以及表面活性剂对谷氨酸铜杀藻的促进作用进行了研究.辣椒素在较低浓度下(0.1,1.0,10 g/L)对亚历山大藻LC3无明显杀灭作用,达到杀藻的目的所需辣椒素量较大;过碳酸钠对亚历山大藻LC3的杀灭率偏低,这两种物质均不适宜用于赤潮防治.谷氨酸铜可有效杀灭亚历山大藻,其对亚历山大藻LC3的灭杀效率优于CuSO4,优势随时间延长而明显,但其对藻的抑制作用并不随谷氨酸铜的浓度加大而增强.辣椒素、过碳酸钠以及谷氨酸铜用于杀灭亚历山大藻LC3在赤潮防治研究中均为首次报告.HDTMAB可有效促进谷氨酸铜杀灭亚历山大藻LC3,促进作用基本随着HDTMAB浓度的提高而逐步增强.谷氨酸铜和HDTMAB复合剂可有效去除亚历山大藻LC3,在赤潮治理中将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12.
苯甲醛清洁生产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硫酸锰与碳酸铵反应制得的碳酸锰为原料 ,在 3种温度条件下连续焙烧转化成Mn2 O3 ,将Mn2 O3 、硫酸和甲苯进行固、油、水非均相氧化反应 ,制备苯甲醛 .反应结束后 3相自然分层 ,油相经简单蒸馏分出苯甲醛产品 ,没反应的甲苯循环使用 ;水相中还原生成的硫酸锰 ,循环与碳酸铵反应 ,制备碳酸锰 ;固相剩余的Mn2 O3 用于循环氧化反应 .对整个工艺流程优化 ,5次循环后的苯甲醛转化率仍保持在 75 %左右  相似文献   
213.
污泥脱水中PAC与PAM联合使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正交试验作单因素分析,对PAC与PAM的投加量、投加方式等因素对污泥脱水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PAC,PAM用量分别为240mg·L-1,60mg·L-1,配制溶液的百分比例分别为4%,0.1%时,投加方式为先加PAC,搅拌后再加PAM,污泥脱水效果较好,形成的泥饼含固率达到22%,且药剂费比单独使用PAM经济。  相似文献   
214.
为了研究围生期双酚A(BPA)暴露对子代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选择F344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对照、低、中、高4个剂量组(BPA暴露剂量分别为0、4、40、400mg·kg-1·d-1),从雌鼠妊娠第0天开始至子鼠出生后30天,每天灌胃染毒1次,观察子鼠脾脏组织形态学的变化,并采用实时定量PCR检测IL-2、IL-12、IFN-γ、TNF-α4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低剂量组子鼠脾重、脾脏指数均显著增加(p<0.05),体重无显著变化(p>0.05);中剂量组子鼠脾脏指数显著增加(p<0.05),体重和脾重无显著变化(p>0.05);高剂量组子鼠体重、脾重均显著降低(p<0.05),脾脏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2)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组子鼠脾脏IL-2、IL-12、IFN-γ、TNF-α4种细胞因子mRNA表达均显著降低(p<0.01).以上结果提示,BPA可能能够透过胎盘屏障并通过乳汁传递给子代,降低子代的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15.
以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为例,对臭氧/活性炭氧化去除废水中有机物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研究,考察了臭氧投加量、pH值和紫外光等因素对臭氧/活性炭催化氧化高浓度有机废水的影响,并在最优条件下,验证了该工艺作为高浓度有机废水预处理手段,在去除废水中COD和提高可生化性(BOD5/COD)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结果表明,活性炭作为催化剂与臭氧共同作用,对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的去除率明显高于单独臭氧氧化和活性炭吸附;臭氧/活性炭氧化对乙醛废水和乙醇胺废水这类短链类有机物降解作用不大,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鸟嘌呤废水这些含有苯环类、长链类的有机物,去除效率较高;在中性偏碱时,pH的提高有利于COD的去除,但过高pH对COD的降解效果反而有所减弱,pH=9.0是比较合适的;在紫外光催化的条件下,采用臭氧/活性炭氧化工艺处理对硝基苯甲酸废水,COD去除率可达到52%,废水的生化性(BOD5/COD)由原来的0.10提高到0.32,大大提高了废水的可生化性.  相似文献   
216.
甲醛对人体健康影响及其暴露水平的调查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文章介绍了室内甲醛来源及其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并运用现场监测结合调查问卷的方法计算出不同人群对甲醛的日暴露量和潜在剂量。  相似文献   
217.
我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思路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分析总结我国海域使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对我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进行了探讨,并提出我国海域使用动态监视监测管理系统建设运行的思路,从系统的目标、总体框架和建设运行的主要任务到系统实施的管理制度等都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18.
基于风险源影响度、生态脆弱度和生态损失度建立矿区生态风险空间评价模型,厘清了矿区生态风险的内在本质。借助采动破坏相关理论中崩落带、移动带和保护带的划分来表征地下采动对地表生态受体的影响,并制定了生态脆弱度和损失度表征方法,为地下采动生态风险评估提供了一条值得参考的途径。程潮铁矿实证研究表明,评价结果符合矿区实际情况,对矿区生态风险防范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19.
底泥内源污染是导致河道黑臭反复的主要因素.为防止河道黑臭现象反复,以无锡市滨湖区某一河道为实验地点,采用CaO_2联合生物炭原位覆盖技术修复黑臭河道底泥,研究了该技术对泥水水质、底泥酸挥发性硫化物(AVS)和磷形态以及微生物的影响,探究该技术对黑臭底泥修复效果.结果表明, CaO_2联合生物炭覆盖可显著提高泥水体系溶解氧(DO)浓度和氧化还原电位(ORP),其中上覆水DO浓度和ORP分别保持在2 mg·L~(-1)和50 mV以上.间隙水氨氮(NH~+_4-N)、化学需氧量(COD)和总磷(TP)去除率分别达到了43.40%、 41.18%和50.97%.底泥AVS去除率达到了37.03%,高通量测序表明,底泥厌氧微生物相对丰度明显降低,出现热单胞菌属(Thermomonas)、Dechloromonas、变形菌属(Proteus hauser)、脱硫微菌属(Desulfomicrobium)和硫杆菌属(Thiobacillus)等脱氮除硫菌群.底泥中磷转化为稳定的铁铝结合态磷和钙结合态磷.因此,CaO_2联合生物炭原位覆盖对黑臭底泥具有良好的修复作用.  相似文献   
220.
地下水石油类污染因其污染普遍、危害性巨大、去除困难以及治理费用昂贵而受到广泛关注。原位曝气修复技术(AS)以低成本、修复效率高、操作简便等优势近些年来发展迅速。文章综述了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现状,阐述了AS修复地下水石油类污染物原理,从曝气流型、组分传质以及生物扰动降解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注入气体运移方式及分布范围的影响因素,污染物的传质行为及质量去除机制,生物降解及监测手段等,总结了AS修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当前AS修复技术在非均质介质的理论模型以及生物降解作用定量化表征方面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强化修复实现多技术协同联用结合新兴监测分析技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AS修复技术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推广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