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篇 |
免费 | 40篇 |
国内免费 | 133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6篇 |
废物处理 | 5篇 |
环保管理 | 22篇 |
综合类 | 260篇 |
基础理论 | 67篇 |
污染及防治 | 17篇 |
评价与监测 | 19篇 |
社会与环境 | 22篇 |
灾害及防治 | 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7篇 |
2019年 | 12篇 |
2018年 | 14篇 |
2017年 | 24篇 |
2016年 | 16篇 |
2015年 | 20篇 |
2014年 | 19篇 |
2013年 | 17篇 |
2012年 | 29篇 |
2011年 | 39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9篇 |
2006年 | 22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18篇 |
2003年 | 9篇 |
2002年 | 16篇 |
2001年 | 4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81.
82.
83.
烹饪油烟颗粒物粒径分布与扩散特性研究有助于解析其对室内空气质量和居民健康的影响,采用电子低压撞击器(ELPI)实时监测了油烟机开启和关闭状态下,模拟烹饪油烟发生处和3 m外位置处,0.03~10μm范围内油烟颗粒数浓度和质量浓度随粒径分布.油烟颗粒主要以655 nm以下的细颗粒为主.油烟机能够显著降低室内油烟浓度,开启油烟机后,油烟发生处颗粒数浓度从2.8×106个·cm-3降低到2.3×105个·cm-3,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μm的颗粒)质量浓度从85.9 mg·m-3降低到6.2 mg·m-3.油烟机对PM10的净化效率高于PM2.5.油烟迅速从发生处扩散到3 m外,无通风状态下,总颗粒数浓度衰减达65%,PM2.5质量浓度衰减达75%.计算流体动力学(CFD)模拟了油烟机对油烟PM2.5质量浓度场扩散分布影响.红外摄像仪监测了油烟温度场分布扩散,以扇形向外扩散,伴随着油烟温度梯度降低. 相似文献
84.
Tween 80和鼠李糖脂对稻草酶解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采用纤维素酶促水解的方法,以稻草为底物,探讨了添加化学表面活性剂Tween 80和生物表面活性剂鼠李糖脂对酶解过程的糖产率、酶稳定性、纤维素转化率的作用以及对酶动力学特征和酶在纤维素上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Tween 80和鼠李糖脂对稻草酶解有不同程度的促进,添加0.016%和0.048%Tween 80使糖产率分别提高18.07%和11.98%,而添加0.01%和0.03%鼠李糖脂使糖产率分别增加了23.01%和22.16%,相比较鼠李糖脂的效果更好.表面活性剂能有效增强酶的稳定性,添加高浓度表面活性剂的酶稳定性优于添加低浓度表面活性剂,添加浓度为0.048%的Tween 80得到最高相对CMCA(羧甲基纤维素酶活)108.06%和最高相对FPA(滤纸酶活)80.26%.表面活性剂能提高酶解反应的纤维素转化率,而且添加鼠李糖脂的转化率明显高于Tween 80.表面活性剂不仅能够提高最大反应速度并使米氏常数变大,而且显著地降低了纤维素酶在纤维素上的吸附. 相似文献
85.
"温室效应"日趋严重,生物固碳特别是微生物固碳将发挥独特的作用.固定N2的微生物固氮菌和固定CO2的微生物固碳菌早已被研究和发现,但能同时固定大气中的CO2、N2并以CO2、N2分别为碳、氮源的微生物至今未见报道,本研究称之为兼性固CO2、N2菌.研究通过固碳菌、固氮菌培养基的优化组合出无碳、氮培养基(分别以空中的CO2、N2为碳源和氮源);通过无氮碳源的兼性固碳氮菌培养基进行分离,筛选分离到一株分别以CO2和N2为碳源和氮源.通过对该菌株的生长特性和固碳酶活性及固氮酶活性进行测定;利用PCR和琼脂糖凝胶电泳技术检测到该菌含有固碳酶RubisCO中cbbL基因及固氮酶nifH基因片段的特异性条带;对该菌进行对照验证实验证明该菌能同时固定空气中的CO2和N2并分别以CO2和N2为碳源和氮源;最后对其形态观察和16SrRNA全序列分析证明该菌株HSJ隶属于链霉菌. 相似文献
86.
黄原酸盐是常用的有色金属硫化矿浮选剂,进入环境后会造成潜在风险.本文以丁基黄原酸钾(PBX)为目标污染物,在比较真空紫外辐照法(VUV)、曝气(Aeration)、过氧化氢(H2O2)氧化和次氯酸钠(NaClO)氧化处理对PBX降解效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反应温度、初始pH值、初始底物浓度及共存离子对效果最优的VUV法降解PBX的影响,探明影响VUV降解PBX的关键因素并建立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对初始浓度为20 mg·L-1的PBX进行VUV、NaClO氧化、H2O2氧化和曝气处理60 min后,VUV处理效果最优(PBX降解率为97.49%),随后依次为H2O2氧化、NaClO氧化和曝气处理.在VUV处理过程中,反应温度和初始pH的升高促进了PBX降解,随着PBX初始浓度增加降解速率常数(kC)减小.溶液中共存的CO32-、SiO32-促进了PBX降解,Ca2+则抑制了PBX降解.反应温度和初始pH值是影响PBX降解的关键因素,基于这两个因素建立了PBX降解的模型方程.从经济有效的角度综合考虑,反应温度35℃、pH=8、合适的阴离子(SiO32-、CO32-)及其浓度有利于促进VUV降解PBX.研究结果为选矿废水有机污染物的处理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87.
目的设计一款适用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小型的滤波器天线。方法由一微带开口环谐振器、一段耦合线和一个Г型天线组成一款滤波器天线。这个Г型天线由耦合线激励,在设计中起着导纳变换器的作用。Г型天线不仅起着辐射的作用,同时也是滤波器最后一个谐振器,使滤波器和天线之间基本没有损耗,在仿真调试后,加工成实物进行测试。结果该滤波器天线在反射系数S11<-10 dB的阻抗带宽有12.7%(2.36~2.68 GHz),滤波器天线具有平坦的通带,通带内的最大差异为0.84 dB。滤波器天线通带外增益不到-15 dBi,这说明滤波器天线具有很好的带外抑制性。结论设计的滤波器天线通带内天线增益较为平坦,且拥有良好的带外抑制特性、滤波与辐射特性,并且损耗很低,很适合用于现代无线通信系统的射频前端。 相似文献
88.
城市污泥与稻草堆肥中多环芳烃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将污泥与稻草进行翻堆、菌种 翻堆、连续通气和间歇通气 4种不同方式的堆肥 ,应用GC/MS对堆肥中的多环芳烃类化合物 (PAHs)进行分析 ,探讨堆肥产物中PAHs的含量分布模式以及不同堆肥方式对PAHs的降解效果 . 4种污泥堆肥中ΣPAHs在2 0 83—2 8 4 35mg·kg- 1之间 ,依次是菌种 翻堆 ( 2 8 4 35mg·kg- 1>翻堆 ( 7 30 3mg·kg- 1) >连续通气 ( 4 80 8mg·kg- 1) >间隙通气 ( 2 0 83mg·kg- 1) ,绝大部分化合物的含量都低于 0 2 0mg·kg- 1.堆肥前后ΣPAHs降解率在 6 5 5 %— 93 2 0 %之间 (平均为6 5 0 0 % ) ,绝大部分化合物的降解率都在 90 %以上 .通气堆肥尤其是间歇通气堆肥对污泥中PAHs的降解效果最好 . 相似文献
89.
塑料管中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水中氨氮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建立了塑料管中氧化-气相分子吸收光谱测定水中氨氮的方法,消除了玻璃容器中杂质的干扰。方法空白值低,检出限为0.006mg/L,测定实际水样的精密度≤3.0%,加标回收率为98.4%~104%,与次溴酸盐氧化-分光光度法作比对,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0.
Dynamics of soil inorganic nitrogen and their responses to nitrogen additions in three subtropical forests, south China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Three forests with different historical land-use, forest age, and species assemblages in subtropical China were selected to evaluate current soil N status and investigate the responses of soil inorganic N dynamics to monthly ammonium nitrate additions.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ature monsoo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that has been protected for more than 400 years exhibited an advanced soil N status than the pine (Pinus massoniana) and pine-broadleaf mixed forests, both originated from the 1930's clear-cut and pine plantation. Mature forests had greater extractable inorganic N pool, lower N retention capacity, higher inorganic N leaching, and higher soil C/N ratios. Mineral soil extractable NH4^+-N and NO3-N concentrations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by experimental N additions on several sampling dates, but repeated ANOVA showed that the effect was not significant over the whole year except NH4^+-N in the mature forest. In contrast, inorganic N (both NH4^+-N and NO3^--N) in soil 20-cm below the surface was significantly elevated by the N additions. From 42% to 74% of N added was retained by the upper 20 cm soils in the pine and mixed forests, while 0%-70% was retained in the mature forest.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land-use history, forest age and species composition were likely to be some of the important factors that determine differing forest N retention responses to elevated N deposition in the study reg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