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0篇
  免费   138篇
  国内免费   180篇
安全科学   137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84篇
综合类   616篇
基础理论   72篇
污染及防治   20篇
评价与监测   45篇
社会与环境   57篇
灾害及防治   28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60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68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63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2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豆制品废水一级厌氧法的处理工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豆制品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有机废水,采用4000m^3一级厌氧(UASB)法处理杭州某豆制品厂1500m^3/d的豆制品废水,原水COD浓度为4000—6000mg/L,出水浓度降至300—400mg/L,COD去除率达到95%以上,满足三级排放标准的要求。沼气产量2700—3000m^3/d,用于燃烧加热原水。  相似文献   
222.
固相微萃取是一种快速、简便、集萃取浓缩于一体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具有分析快速、灵敏度高、无需有机溶剂的优点.用固相微萃取-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水中甲醇、丙酮、异丙醇、乙醇、乙腈、丙烯腈,检出限可达0.003~0.03 mg/L.  相似文献   
223.
Cu(Ⅱ)离子在Micrococcus luteus细菌上的吸附机理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采用红外光谱分析法、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散射光谱和离子交换实验探讨了Cu(Ⅱ)离子与Micrococcus luteus细菌可能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Cu(Ⅱ)离子与细菌中常见离子如K^ ,Na^ ,Mg^2 和Ca^2 之间存在着离子交换作用,但并不是唯一的,同时还存在着Cu(Ⅱ)离子与带负电荷细菌表面的静电吸引作用,当溶液pH值较高时,Cu(Ⅱ)离子又可能形成氢氧化物微沉淀沉积在细胞表面。  相似文献   
224.
用离子色谱法测定二甲基甲酰胺(DMF)废液中钠、钾、钙、镁的质量分数,结果分别为4.636%,0.849%,2.083%和1.54%,未检测出铁.灰化温度是影响测量准确性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225.
研究了酸、碱条件下不同化学药品对鸡毛降解的影响,从而筛选出有效的助剂以提高复合氨基酸的产率;并在水解温度恒定、水解剂硫酸3mol·L-1或氢氧化钾6mol·L-1及常压条件下,采用正交试验研究了固液比、助剂用量、水解时间对水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酸、碱处理条件下不同处理间差异显著,酸处理条件下以金属盐作用效果最好,增产率18. 0%;碱处理条件下以硫化钠作用效果最好,增产率达39. 8%。在水解温度115~120℃及常压条件下,水解剂为3mol·L-1硫酸处理的最佳水解工艺为固液比1∶3、助剂用量120g·kg-1、水解时间10h; 6mol·L-1氢氧化钾作为水解剂时的最佳水解工艺为固液比1∶3、助剂用量120g·kg-1、水解时间12h。  相似文献   
226.
荧光光谱法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光光谱法作为一种测定痕量有机化合物和生化物质的高灵敏度和高选择性的测试手段 ,因其操作简单、运行成本低和非破坏性 ,在环境科学等方面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介绍了荧光光谱法研究PAHs与溶解态有机物间相互作用、同步荧光法研究溶解态PAHs的生物降解、荧光分析法直接研究溶解态PAHs的光降解以及用同步荧光法测定鱼胆汁中PAHs的代谢产物等几方面的工作 ,展示了荧光光谱法用于研究有机污染物的环境行为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27.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从对藻类及藻毒素有良好去除作用的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P0 7,对该菌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不但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解效果,而且对淡水中常见的栅藻及小球藻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初始菌浓度越大,溶藻效果越明显,达到最佳溶藻效果的时间越短.当菌浓度为2 . 4×10 7个·mL- 1 时,3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可达到81 .67% .该菌溶藻无需菌体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是通过分泌某种非蛋白质类物质溶藻.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可运动;不能利用大多数常见碳源.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P0 7菌株与多株芽孢杆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 7%以上,归属于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228.
本文对呼市TSP大气污染变化进行了分析,认为呼市TSP污染从2003年以来得到控制,"十五"较"九五"期间有明显的改善,采暖期TSP污染得到有效治理,并提出消除呼市大气TSP污染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229.
阿司匹林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粉末状废弃活性炭,对环境造成了较大的影响。提出了不外加活化气体的微波加热一步再生法再生废弃活性炭,使之循环利用。通过试验考察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和物料厚度等因素对再生活性炭吸附性能和得率的影响。在再生温度700℃、再生时间10 min和物料厚度20 mm的优化条件下,亚甲基蓝吸附量为180 mg/g,再生活性炭的得率为40.875%,与常规方法再生药用活性炭相比,降低了再生温度,再生时间缩短了50%左右。此时再生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为1 296 m~2/g,平均孔径为3.016nm,适合于吸附亚甲基蓝,总孔体积为0.977 4 m L/g,其中微孔占47.81%,表明微孔和中孔都较为发达。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图分析表明,活性炭孔隙和表面性质得到了有效的再生恢复。微波一步再生法避免了通入活化气体而导致大量粉末活性炭被带走的问题,并且该方法具有速度快、效率高等优势。  相似文献   
230.
本文利用管式炉在不同温度下对八宝景天进行直接热解和磷酸预处理热解,研究了As、Pb的迁移特性和形态分布.结果表明:生物炭中As的回收率随温度升高波动,Pb的回收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As、Pb的回收率均在500℃时达到最大,分别为66.2%和73.08%.添加8%磷酸后As、Pb回收率在一定温度范围内增加,并在300℃时达到最大值,分别为83.75%和92.78%.热解温度由300℃升到600℃时,生物炭中As的稳定形态(F4+F5)由不足20%增加到70%左右,Pb的最稳定形态(F5)由3%增加到32%.添加8%磷酸热解后,生物炭中As的稳定性小幅增加,500和600℃时F5分别增加20%和5%;Pb的稳定性显著增加,(F4+F5)均达到90%以上.磷酸添加量对重金属形态分布无明显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采用磷酸预处理用于修复植物热解可提高生物炭中重金属As、Pb的回收率及稳定性,并可降低其生态风险指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