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1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199篇
安全科学   96篇
废物处理   8篇
环保管理   57篇
综合类   526篇
基础理论   63篇
污染及防治   17篇
评价与监测   48篇
社会与环境   39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4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6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4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5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18 毫秒
361.
水质报表是水环境监测领域内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水质报表的开发,增强水质报表的可维护性,设计独立于系统并且符合水质报表特性的报表工具。该报表工具分为报表设计器和报表服务器两部分,设计器提供可视化的报表编辑界面,允许用户自己设计报表函数,服务器负责报表的调用和解析并且采用缓存机制提高报表的运行效率,将该报表工具应用于水质环境监测及分析系统以验证其实用性,结果证明,该水质报表工具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362.
忻州市环境空气PM10中有机碳和元素碳污染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采集了忻州市4个监测点位采暖季和非采暖季环境空气PM10样品,利用Elementar Analysensysteme GmbH vario EL cube测定有机碳(organic carbon,OC)和元素碳(elemental carbon,EC)的质量浓度,通过OC和EC的时空分布、比值以及相关性分析揭示忻州市的碳组分污染特征.结果表明,忻州市PM10中OC和EC的平均质量浓度分别为(18.5±4.5)μg·m-3和(16.1±4.3)μg·m-3,采暖季和非采暖季TCA占PM10的比例分别为70.7%和43.8%;4个监测点位采暖季OC的质量浓度均高于非采暖季,XT、DC和KQ监测点采暖季EC的质量浓度高于非采暖季,SQ监测点则相反,采暖季燃煤是OC和EC的主要来源;监测点XT的OC质量浓度最高,为24.1μg·m-3,DC的EC质量浓度最高,为22.0μg·m-3,SQ的OC和EC质量浓度最低,分别为17.2μg·m-3和14.5μg·m-3,区域性污染特征存在差异;OC/EC均值小于2,一次污染严重;非采暖季OC与EC浓度相关性较好(R2=0.55),二者排放源单一,主要来源为机动车尾气排放,采暖季相关性不显著(R2=0.13),二者排放源复杂.忻州市主要通过控制燃煤、机动车尾气、生物质燃烧、工业源等的一次排放来减轻碳组分污染,进而提高环境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363.
不同剂型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型溞的毒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明确剂型对农药制剂毒性的影响,参照《化学农药环境安全评价试验准则》的方法,测定了高效氯氟氰菊酯乳油、脲醛树脂微胶囊悬浮剂、聚脲微胶囊悬浮剂和水乳剂3种剂型4种制剂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并对其体长、摄食等亚急性毒性指标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加工成不同剂型均会提高药剂的毒性,高效氯氟氰菊酯原药对大型溞的48 h-EC50为2.50×10-3mg·L-1,乳油、脲醛树脂微胶囊悬浮剂、聚脲微胶囊悬浮剂和水乳剂3种剂型的4种制剂的48 h-EC50分别为8.04×10-4、6.25×10-4、1.56×10-3、1.65×10-3mg·L-1,且毒性随暴露时间延长而明显增加.亚急性毒性试验结果显示,当浓度为1.00×10-4mg·L-1时,3种剂型的4种制剂均会对体长、摄食等亚急性指标产生影响,且不同剂型的高效氯氟氰菊酯对大型溞体长的影响强弱顺序为:脲醛树脂微胶囊悬浮剂乳油聚脲微胶囊悬浮剂水乳剂,对摄食的影响为:乳油脲醛树脂微胶囊悬浮剂聚脲微胶囊悬浮剂水乳剂.  相似文献   
364.
磷酸钙沉淀法是从污水中回收磷的最常用的方法之一.本文通过测定溶液浊度的方法研究了钙磷比为2∶1的条件下pH和硅酸对磷酸钙沉淀的影响.结果发现,pH低于6时,短时间内溶液中不能形成磷酸钙沉淀;而pH大于7时,溶液中迅速生成磷酸钙沉淀,且随pH的增加沉淀速度变大.XRD谱图表明,pH=7或8时都生成热力学最稳定的羟基磷酸钙沉淀.7 mg·L-1单硅酸的存在使生成的磷酸钙溶液的初始浊度从10NTU增加到20 NTU,使磷酸钙沉淀速度加倍,说明单硅酸能促进磷酸钙的沉淀速度.而聚硅酸使溶液初始浊度从10 NTU降低到0 NTU,抑制了磷酸钙的沉淀速度,表明不同形态的硅酸对磷酸钙的沉淀速度有不同的影响.XRD谱图表明,硅酸存在时,溶液中除了生成羟基磷酸钙外,还生成其他类型的磷酸钙.  相似文献   
365.
通过对造纸厂废水中2,3,7,8-PCDD/Fs的检测,分析了其在造纸厂废水中的浓度水平与特征,并将不同剂量电子束辐照前后废水中2,3,7,8-PCDD/Fs浓度水平进行对比,初步探讨了电子束辐照造纸废水中2,3,7,8-PCDD/Fs的可行性,降解机制以及降解率.结果表明,该造纸厂未经处理过的原水中2,3,7,8-PCDD/Fs浓度为239 pg·L-1,毒性当量浓度为41.0pg·L-1.通过用30 kGy和60 kGy剂量的电子束辐照处理后,废水中2,3,7,8-PCDD/Fs的浓度均有不同程度地降低,其降解率分别为5.27%和23.6%.  相似文献   
366.
自然环境谱转化为加速试验环境谱的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将自然环境监测数据转化为加速试验环境谱的方法。方法提出了自然环境谱向加速试验环境谱转化的方法,举例将某地域的自然环境谱转化为加速试验环境谱,并以天然橡胶1142为试验对象,验证环境谱的转化方法。结果加速试验结果与户外暴露结果一致。样品的硬度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渐增大,拉断伸长率不断下降,表明样品出现老化,交联程度增加,柔韧性降低。结论获得了包括环境应力水平的确定,环境应力作用时间的确定,环境谱的转化、组合和综合以及环境应力施加顺序的环境谱转化方法。  相似文献   
367.
低碳发展已在我国得到广泛接受并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项重大战略。然而,关于低碳发展概念的研究相对滞后,目前尚无权威概念为国内各界普遍接受。加强有关低碳发展概念的研究探讨,形成一个凝聚共识、揭示本质的准确概念,对于指导地方实践和提供国家立法参考,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梳理低碳发展提出的历史过程,在分析现有概念区别与共识并总结提炼的基础上,借鉴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关于清洁生产的定义方法,提出低碳发展概念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368.
信息化弹药贮存寿命评估研究展望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信息化弹药是区别于传统弹药和导弹的新型弹药。文中分析了信息化弹药贮存寿命评估与延寿技术的经济效益;并从信息化弹药的结构原理、检测方法、试验手段、检修模式、寿命评估方法等方面,详细论述了其与传统弹药、导弹在可靠贮存寿命评估和延寿技术方面呈现出的新特点,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信息化弹药贮存寿命评估研究的一些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369.
对太湖北部湖区水体及沉积物中Cd含量、形态分布及其可能产生的环境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太湖北部湖区水体Cd质量浓度为69.35~85.11 ng/L,处于低剂量范围;表层沉积物中Cd质量比范围为0.70 ~ 2.84mg/kg,存在一定的潜在环境污染风险,但沉积物中Cd含量随着深度的增加逐渐降低.沉积物中不同形态Cd的含量及其比重在各点位间均存在明显差别,梅梁湾及环山河底泥中酸溶态、可氧化态和可还原态Cd所占比重均较高,存在较强的生物可利用性,而竺山湾中残渣态比重最高;各形态Cd含量的总体分布趋势与沉积物中Cd总量基本一致,表现为竺山湾>梅梁湾及环山河,且与Cd总量呈现出显著相关关系,竺山湾沉积物Cd的生态风险较大.水体与沉积物中Cd含量的空间分布差异主要与湖湾周围的污水排放及湖流作用下的蓝藻堆积沉降有关.  相似文献   
370.
不同COD浓度下低基质厌氧氨氧化的启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厌氧序批式反应器(ASBR)处理NH4+-N和NO2--N浓度分别为(25. 00±0. 40) mg·L~(-1)和(33. 00±0. 60) mg·L~(-1)的模拟废水,在温度为30℃时,投加乙酸钠控制COD浓度分别为5. 00、15. 00、30. 00和50. 00 mg·L~(-1),研究对厌氧氨氧化启动的影响.结果表明:①4种COD浓度下分别经过74、94、106和129 d均能成功启动厌氧氨氧化. COD浓度为15. 00 mg·L~(-1)和30. 00 mg·L~(-1)时,反应器脱氮性能较好,稳定运行后,平均出水NH4+-N浓度分别为1. 98 mg·L~(-1)和1. 89 mg·L~(-1),平均出水NO2--N浓度低于0. 62 mg·L~(-1),平均出水TN浓度分别为2. 37、2. 28 mg·L~(-1);②启动过程中反硝化对脱氮的平均贡献率逐渐降低至4. 78%、9. 59%、10. 21%和36. 50%,厌氧氨氧化对脱氮的平均贡献率逐渐上升至95. 22%、90. 41%、89. 79%和63. 50%;③厌氧氨氧化活性分别在第44、76、86和114 d时超过反硝化活性,最后分别达到0. 700、0. 690、0. 670和0. 510mg·(g·h)~(-1),反硝化活性分别为0. 110、0. 130、0. 240和0. 410 mg·(g·h)~(-1).该研究结果可为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