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54篇
安全科学   27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22篇
综合类   213篇
基础理论   60篇
污染及防治   184篇
评价与监测   14篇
社会与环境   22篇
灾害及防治   20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3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1篇
  2009年   21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91.
灰化苔草叶片铜污染的高光谱响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鄱阳湖湿地的生态安全,通过土壤盆栽实验,研究了不同Cu浓度(0、50、100、150、200和300 mg/kg)下灰化苔草(Carex cinerascens)在整个生长发育期内叶片光谱参数和叶绿素的变化过程。结果表明,灰化苔草对Cu的耐性上限浓度不超过300 mg/kg;随着添加Cu浓度的升高,叶片Cu含量和土壤有效态Cu含量均逐渐升高,叶片SPAD值渐次降低;叶片Cu含量与红谷深度、红边峰值、红边斜率、R750~1250 nm等光谱特征值之间均呈现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灰化苔草最佳监测生育期为生长期。由此,为鄱阳湖湿地生态健康变化进行快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2.
采用静态实验方法研究了白云石对水溶液中Cu2+、Pb2+的吸附特性,通过批实验考察了反应时间、溶液初始浓度、pH值、离子强度、温度以及固液比等因素对吸附的影响,探讨了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动力学、热力学规律及其反应机制。实验结果显示: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在24 h达到平衡,对Pb2+的吸附量大于Cu2+,伪二级和双常数动力学方程分别能较好地拟合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在一定条件下,白云石对Cu2+、Pb2+的去除率与溶液初始浓度呈反比,与固液比呈正比;吸附等温方程符合Langmuir模型,为单分子层吸附;溶液pH值对吸附行为影响显著,在溶液pH=6~7时,吸附效果最好,离子强度对吸附影响甚微;白云石对Cu2+、Pb2+的吸附属于吸热反应,反应自发进行,高温促进白云石的吸附行为。  相似文献   
193.
利用响应面方法(RSM)对光催化/臭氧氧化深度处理炼油废水工艺进行优化,考察了臭氧通量、光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和反应时间对于处理效果的影响,提出采用该工艺的数学模型及优化后的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影响因子对COD去除率影响顺序为反应时间>光催化剂投加量>初始pH>臭氧通量,方程的F值为11.54,相关系数为0.9537,调整相关系数为0.915,说明数学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真实的反应曲面。优化得到最佳的工艺参数:臭氧通量1.05 L/min、光催化剂投加量0.33 g/L、初始pH 7.51、反应时间96.95 min,在该条件下,对COD去除率为97.88%,与预测值99.49%接近。采用95%处理水和5%新鲜水混合,水质达到了循环冷凝水的补充水水质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94.
气体扩散电极(GDE)气液固三相界面可高效产生H2O2,但对铁离子还原能力较弱。针对这一问题,本文构建了一种基于缓释铁源的电芬顿体系(SRIS-EF),通过引入柱状铁棒与GDE电极协同作用加强体系的氧化能力。该体系旨在改进Fe2+投加方式,通过电场与溶液酸碱度协同作用持续生成Fe2+,提高羟基自由基(·OH)的生成和利用率,加速污染物的降解与矿化。以100 mg·L−1环丙沙星(CIP)为目标物,通过定量分析体系内生成的主要活性氧化物质(ROS)表征其氧化能力,结果表明SRIS-EF能够持续生成更高浓度的·OH。对比了不同体系对CIP的矿化能力,发现SRIS-EF的TOC矿化率与常规EF相比提高了12.1%。此外,考察了SRIS-EF体系中柱状铁棒面积、初始pH、电流密度等因素对降解效能的影响,得出了SRIS-EF体系的最佳条件为:铁棒面积2.89 cm2,初始pH 3.00,电流密度30 mA·cm−2,在此条件下反应60 min即可被完全去除CIP,处理360 min后TOC去除率可达47.3%。还对体系中无机离子和小分子有机酸的生成情况进行了测定,检测出CIP内的N和F主要以NH4+、NO3和F形式释放,降解过程中生成了草酸、甲酸、富马酸和丙二酸等四种短链羧酸,其中甲酸浓度较高。研究证实了SRIS-EF体系在降解水中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优异的氧化性能。  相似文献   
195.
谈绿色住区环境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未来的住区环境是绿色的,人类的取向与选择是生态的,绿色住区环境设计会使人类 拥有更加美好与广阔的绿色空间。  相似文献   
196.
蒸发力是气候学上的一个重要特征量。在水利工程设计、灌溉定额的制定、农林牧的合理布局需要以蒸发力资料为依据。彭曼公式具有较可靠的物理基础和计算精度较高的优点,在国际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某些学者在运用该公式时,未考虑海拔高度对蒸发力的影响,因此在高海拔地区应用彭曼公式会产生较大的误差。 本文应用高度订正后的彭曼公式:计算了黄土高原地区的蒸发力。 森林减弱了近地层风速,降低了该地区的蒸发力,农田水分状况得到了改善。  相似文献   
197.
香烟燃烧过程有害元素气固分配比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香烟燃烧过程中会有部分元素残留在灰相,另一部分元素随气相迁移进入大气和吸烟者呼吸道,本文借助稳定残留在烟灰中的元素K为桥梁,估算了三种品牌香烟中8个有害元素在香烟燃烧过程中随气相迁移和残留在灰相中的分配比例。Hg、Cd、As、Se是其中容易进入气相的元素,迁移比例为Hg89.40%、Cd73.92%、As67.12%、Se61.68%,Pb、Be、Ni、Cr则容易残留在烟灰中,迁移比例为Pb44.53%、Be23.90%、Ni19.60%、Cr19.56%。不同品牌的香烟中元素含量和元素的迁移状况虽有不同,但元素总体表现一致。考虑元素在香烟中的赋存量和迁移进入气相的比例后,Pb、Cd是燃烧过程中释放量较大的元素。  相似文献   
198.
基于改进蒙特卡罗方法的再生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传统的健康风险评价主要是进行单值点计算的确定性评价,为了解决再生水回用对人体健康风险影响的不确定性,利用Logistic混沌系统方法来产生可靠、简单、高效的随机数,进而改进传统蒙特卡罗方法中利用线性同余产生随机数的方法,以提高随机数输入的可靠性程度,最终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蒙特卡罗算法的再生水回用健康风险评价方法.最后,以西安市某污水处理厂再生水中的风险指标(As、Cd、Cr、Mn、Pb和Zn)为研究对象进行蒙特卡罗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各指标满足终生可接受风险水平的概率分别为97.25%、93.48%、97.86%、98.69%、97.13%和96.38%,影响各指标进入人体的单位体重日均暴露剂量和终生风险水平的主要因素为污染物浓度和胃肠吸收因子.研究结果可为再生水回用的不确定性健康风险评价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9.
Ni X  Meng J  Wu W  Ye J 《Die Naturwissenschaften》2007,94(3):237-241
Tertiary marsupial records are very scarce in Asia. A new peradectine marsupial, Junggaroperadectes burqinensis gen. et sp. nov., is reported from the Early Oligocene Keziletuogayi Formation in the Burqin region, Xinjiang, China. This new species is based on a single right upper M2. The tooth possesses a straight centrocrista, a characteristic of peradectines. Its main cusps lean buccally, with the paracone being smaller and lower than the metacone. The conules and stylar cusps are weakly developed. These characters distinguish J. burqinensis from Euro-American Tertiary peradectines, but they also imply a close phylogenetic relationship to Siamoperadectes and Sinoperadectes, two Asian Early Miocene peradectines.  相似文献   
200.
Coagulation followed by sedimentation, as a conventional technique in the water treatment plant, can be the first line of defense against exposures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to aquatic organisms and human beings, which has been rarely documented. This study investigated the removal of dispersant-stabilized CNT suspensions by poly aluminum chloride (PACl) and KAl(SO4)2. 12H2O (alum), with a focus on the effects of dispersant type, coagulant type and dosage. PACl performed better than alum in the removal of tannic acid-, humic acid-, and sodium dodecyl benzenesulfonate-stabilized CNTs, but worse for polyethylene glycol octylphenyl ether (TX100)-stabilized CNTs. Neither coagulant could effectively precipitate cetyltrimethyl ammonium bromide-stabilized CNTs. The removal by PACl first increased up to a plateau and then decreased with the continued increase of coagulant dosage. However, the removal rates leveled off but did not decrease after achieving their highest level with the continued addition of alum. The coagulation and flocculation of the CNT suspensions by PACl could be regulated mainly by the mechanism of adsorption charge neutralization, whereas the coagulation by alum mainly involved electrical double-layer compress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