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04篇
  免费   225篇
  国内免费   1448篇
安全科学   237篇
废物处理   175篇
环保管理   305篇
综合类   2226篇
基础理论   597篇
环境理论   1篇
污染及防治   1163篇
评价与监测   169篇
社会与环境   156篇
灾害及防治   14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208篇
  2021年   159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39篇
  2018年   144篇
  2017年   174篇
  2016年   223篇
  2015年   276篇
  2014年   268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297篇
  2011年   319篇
  2010年   283篇
  2009年   250篇
  2008年   239篇
  2007年   22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122篇
  2004年   112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01篇
  2001年   85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86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62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72年   2篇
  194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20年   1篇
  1918年   2篇
  1917年   1篇
  191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乐山大佛景区景云亭危岩灾害分析及其防治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何思明  张晓刚  沈均  罗渝 《灾害学》2009,24(3):39-45
乐山大佛景区离堆山景云亭危岩地处大佛景区乌尤寺附近陡崖地带.危岩严重威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离堆"、乐山巨型睡佛的"睫毛"-景云亭及"中流砥柱"浮雕等重要景点的安全.通过现场调查、测绘、坑探等手段,结合赤平投影、楔形体稳定性分析,系统地研究了离堆山景云亭危岩体的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危岩基本特征及类型、演化发展趋势、影响因素及其稳定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锚固为主体工程,辅以排水、嵌补工程,对危岩体进行综合工程整治.  相似文献   
52.
黄河三角洲湿地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价值估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黄河兰角洲湿地是全球暖温带最典型的河口三角洲湿地,具有多种生态服务功能.本文依据每种生态功能的特点和作用机理,分别运用生态经济学、环境经济学或资源经济学的方法对各主导生态服务功能的价值进行了量化估算.结果表明:在黄河三角洲湿地10项主导生态服务功能中,蓄水调洪和降解污染物的功能价值最大;黄河三角洲湿地单位面积价值大约是全国湿地平均单位面积价值的10倍,其中自然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远高于人工湿地的单位面积价值.本研究结果使人们直观地看到了湿地给人类带来的福利,为湿地生态资源的合理定价、有效补偿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3.
A solid-phase microextration-based sampling method was employed to determine the concentrations of 1,1,1-tr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 (DDT) and its metabolites, 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ane (DDD), 1,1-di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ene (DDE) and 1-chloro-2,2-bis(p-chlorophenyl)ethene (DDMU), in two estuarine bays, Daya Bay and Hailing Bay, of South China. Six DDT components including p,p′-DDT, o,p′-DDD, p,p′-DDD, o,p′-DDE, p,p′-DDE, and p,p′-DDMU were detected in Hailing Bay, while only p,p′-DDD was found in Daya Bay. p,p′-DDD was the most abundant DDT component in both bays, sharply different from the previous finding in the water column of the Palos Verdes Shelf, California, USA that p,p′-DDE was prevalent. In addition, the occurrence of p,p′-DDMU (with a range of 0.047-0.21 ng/L in Hailing Bay) has not been reported around the globe, and its presence in our study region appeared to stem from dehydrochlorination of p,p′-DDD, favored under aerobic conditions, but further investigations are clearly needed to confirm the mechanism for generation of DDMU in estuarin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54.
毛细屏障作为核废物处置库顶盖的工程屏障之一,已经在国内外得到了广泛应用.采用箱体实验方法,研究了非饱和稳定流条件下粗石英砂层厚度和倾角对毛细屏障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粗石英砂层厚度的增大,水分的相对绕流量增大,毛细屏障效应增强;随着粗石英砂层倾角的增大,其表面积水减少,水的横向流动能力增强,毛细屏障效应增强.  相似文献   
55.
Carbonaceous aerosol concentrations were determined for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 samples collected from Muztagh Ata Mountain in western China from December 2003 to February 2006. Elemental carbon (EC) varied from 0.004 to 0.174 μg m?3 (average = 0.055 μg m?3) while organic carbon (OC) ranged from 0.12 to 2.17 μg m?3 and carbonate carbon (CC) from below detection to 3.57 μg m?3. Overall, EC was the least abundant fraction of carbonaceous species, and the EC concentrations approached those in some remote polar areas, possibly representing a regional background. Low EC and OC concentrations occurred in winter and spring while high CC in spring and summer was presumably due to dust from the Taklimakan desert, China. OC/EC ratios averaged 10.0, and strong correlations between OC and EC in spring–winter suggest their cycles are coupled, but lower correlations in summer–autumn suggest influences from biogenic OC emissions and secondary OC formation. Trajectory analyses indicate that air transported from outside of China brings ~0.05 μg m?3 EC, ~0.42 μg m?3 OC, and ~0.10 μg m?3 CC to the site, with higher levels coming from inside China. The observed EC was within the range of loadings estimated from a glacial ice core, and implications of EC-induced warming for regional climate and glacial ice dynamic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56.
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中填料对澄清作用的影响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考察可取代传统二沉池的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技术的原理及关键参数,小试试验研究了填料对新型悬浮填料澄清池固液分离过程中附着污泥形成及其絮凝性能的影响,并对填料在澄清中的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当泥水界面上升至填料区后,可以形成较悬浮污泥更加致密稳定的附着污泥区,并形成孔道流,强化了对混合液中污泥颗粒的絮凝效果;填料区可以捕捉去除从悬浮污泥区中“逃逸”的微小污泥絮体,并降低出水浊度,有效地保证了出水水质的稳定性。填料的存在发挥了强大的整流作用,降低了雷诺数Re,提高了弗汝德数Fr,从而改善了污泥絮凝的水力条件,提高了澄清能力。  相似文献   
57.
生物反应器填埋的沉降加速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室填埋柱模拟实验,研究了生物反应器填埋操作方式对填埋层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相比,回灌经厌氧生物处理后渗滤液的生物反应器填埋方式能够加速填埋层的沉降,140 d内沉降提高比例达10%以上。我国填埋垃圾高含水率、高易腐有机物含量的特性,使得其填埋层的次沉降系数高于文献值。填埋垃圾有机物降解量及其引起的垃圾水分排出量与填埋层沉降有显著相关性,表明有机物降解是引起填埋层沉降的重要因素,也是造成生物反应器填埋与传统卫生填埋方式初期沉降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8.
微生物絮凝剂改善城市污水厂浓缩污泥脱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采用酱油曲霉(Aspergillus sojae)产生的微生物絮凝剂(MBF)作为污泥絮凝脱水剂,对城市污水处理厂浓缩污泥进行调理,确定该絮凝剂对浓缩污泥脱水的处理工艺参数为:微生物絮凝液最佳投加体积为6%~8%(体积比),发挥絮凝作用的最适污泥温度为28~32℃,最适pH为6~7。经微生物絮凝剂调理的污泥在3 000 r/min离心9 min,污泥脱水率高达82.7%,滤饼含水率降低至77.3%,污泥脱水后体积减至原来的1/5左右。  相似文献   
59.
研究了微曝气Fenton氧化法关键工艺参数对模拟双酚A(BPA)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并从活性污泥性质和污染物去除率两方面,采用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 MBR)对微曝气Fenton氧化法的处理效果进行了实验验证,为实现BPA废水的生物处理奠定基础。结果表明,初始pH值、反应时间、H2O2/COD(质量浓度比)、H2O2/Fe2+ (摩尔浓度比)、反应温度及曝气量均对预处理效果有较大影响,在最佳条件下,COD去除率可达70%,BOD/COD值则由原废水的0.02提高到0.50以上。MBR处理上述出水的结果表明,经微曝气Fenton氧化处理BPA的废水,可较好地适应后续的生化处理。  相似文献   
60.
湖岸缓冲带反硝化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硝化作用是湖岸缓冲带去除硝酸盐的重要途径。湖岸缓冲带是联系陆地与湖泊生态系的纽带,不仅为许多动植物提供适宜生境,而且通过反硝化作用能去除地下水中的硝酸盐,提高湖泊水质。概述不同检测反硝化速率的方法,并对比各种方法的优点与缺点。阐述反硝化作用的影响因素:厌氧环境、有机碳、湖岸坡度、缓冲带坡度、pH与温度、硝酸盐浓度。介绍反硝化速率模型的研究开发状况。最后,提出了目前国内外反硝化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