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4篇
  免费   410篇
  国内免费   54篇
安全科学   95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05篇
综合类   736篇
基础理论   244篇
污染及防治   218篇
评价与监测   63篇
社会与环境   58篇
灾害及防治   31篇
  2025年   10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6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60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92篇
  2013年   96篇
  2012年   79篇
  2011年   84篇
  2010年   80篇
  2009年   7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69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47年   1篇
  1921年   1篇
  1920年   1篇
  19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31.
利用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发布的数据,针对近45 a(1970~2014年)来我国农业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及其对粮食产量影响的问题,采用数理统计和偏相关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黑龙江、山东和河南是受灾和成灾面积最大的省份;山西和内蒙古是受灾率和成灾率最高的两个省份;旱灾是我国主要的气象灾害,洪涝灾害波动明显,沿海地区台风灾害持续上升;东北地区旱灾比重增加,低温灾害有所减轻;华东地区洪涝、低温和台风灾害比重增加;华北地区低温和风雹呈现上升趋势;华南地区台风灾害增长显著;西北地区风雹和低温增加;西南地区旱灾和洪涝走势相反;中南地区旱灾减轻,洪涝加重;气象灾害直接影响到粮食总产量,干旱和洪涝灾害影响尤为明显;气象灾害与粮食产量的关系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32.
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对海岸带开发强度的不断提高,海岸带资源、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海岸带可持续发展成为人类共识,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研究作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研究,可以为海岸带区域合理开发与管理提供重要理论支撑。本文选取东营市海岸带为研究区域,以海岸带湿地遥感解译数据、浅海水质监测数据及社会经济统计数据为数据源,运用状态空间法计算了研究区2010—2014年海岸带区域的综合承载力;对东营市与潍坊市、滨州市的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进行了比较分析;预测了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依据研究结果探讨了海岸带可持续利用的未来途径。结果表明:在过去的2010—2014年和预测的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但总趋势是向好的;同时,2010—2014年东营市海岸带在吸引外资、港口发展、海岸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浅海海域水环境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社会公共服务投入不平衡、不稳定。与2016—2020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预测结果相比较而言,2011年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超载最明显,与该年环境压力大和社会投入不足有关。2014年东营市各县区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均处于超载状态,广饶县超载最明显;同时各县区自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市辖区社会经济指标优于各县区。东营市海岸带区域综合承载力相比潍坊市、滨州市在资源、环境、生态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社会支撑方面投入不足,因此可以通过保持资源、生态优势,弥补社会投入不足等措施提高东营市海岸带可持续利用水平。  相似文献   
833.
根据2015年1、4、7、10月对长湖水生植物的调查结果,按季节分析了长湖水生植物的优势种、物种多样性、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值的季节性变化.菹草(Potamogeton crispus)、微齿眼子菜(P.maackianus)和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是冬、春季相对重要值前3的物种;夏、秋季荇菜(Nymphoides peltatum)和凤眼莲(Eichhornia crassipes)的相对重要值增加.长湖水生植物多样性指数夏季最高(H'=2.946、D=0.940),冬季最低(H'=0.931、D=0.428).菹草的生态位宽度最大,分别为冬季0.523、春季0.363和夏季0.273,其他物种的生态位均小于0.2,长湖水生植物倾向于特化种,其分布具有一定局限性.长湖发生生态位重叠的物种较少,冬季为7对,春季为19对,夏季为23对,秋季为17对.其中轮叶黑藻(Hydrilla verticillata)与马来眼子菜(P.malaianus)、菱(Trapa bispinosa)与穗花狐尾藻(Myriophyllum spicatum)、满江红(Azolla imbricate)和槐叶萍(Salvinia natans)以及红蓼(Polygonum orientale)与水蓼(P.hydropiper)的生态位重叠值较高,表明其生态习性相近,对资源的生态要求相似性较高.菹草是发生生态位重叠最多的物种,冬季4对,春9对,夏季7对,秋季1对,这与其生态位宽度较宽一致.生态位能较好地解释长湖水生植物的物种组成、分布特点及多样性变化,结果表明长湖处于水生植物种类组成较简单,种群结构稳定性较差的状态.  相似文献   
834.
为了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及功能的可持续性,需要根据湖泊的具体情况加强对湖泊生态系统的管理,建立在湖泊生态敏感性分析基础上的生态功能分区,可为湖泊生态管理的具体措施的实施提供依据。以斧头湖为研究对象,在进行斧头湖生态环境调查基础上,选择有代表性的生态因子,利用GIS技术,采用因子叠加法,对其进行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极高和高生态敏感区面积占斧头湖面积的32.0%,中度敏感区占斧头湖面积的57.1%,说明斧头湖生态敏感性总体上很高;同时根据生态敏感性分析结果对斧头湖保护与开发提出建议。首次将GIS矢量技术应用于湖泊生态敏感性区划,使生态敏感性因子空间叠加分析更为有效。同时,建议选取更多的因子如水生生物多样性、生物量等因素作为评价指标,可得到更全面的生态敏感性分区结果。  相似文献   
835.
1INTRODUCTIONAncient lakes are lakes that once existed in history,butnow have died out.As a kind of land water and geomorphicconfiguration,the formation and evolution of ancientlakes were closely linked with the variance of geographicenvironment.The south coast plain of Laizhou Bay is aplain extending from the estuary of the Xiaoqing Riverin the west to the estuary of the Jiaolai River in the east.There were once some lakes on the plain in history,suchas Judian Lake,Qingshuibo Lake,an…  相似文献   
836.
新型杀菌剂双季铵盐BQAS性能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型杀菌剂双季铵盐以其低毒、性能优良而受到广泛的关注。以自制的N,N-二甲基十二烷基叔胺和1,4-二溴丁烷为原料合成产物双季铵盐(BQAS)。对双季铵盐BQAS的杀菌性能及缓蚀性能研究表明,双季铵盐对SRB和TGB的杀灭能力均优于1227,双季铵盐在有氧中性水介质中表现出一定的缓蚀性能,并具有较强的杀菌能力,是一种吸附成膜型缓蚀剂。  相似文献   
837.
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水化学监测,将莱州湾南岸平原浅埋古河道带及冲只扇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环境分为3大区域,即北部的全咸水区,中部的咸淡水过渡区和南部的全淡水区,在3个系统的浅埋古河道带风的全淡水我,仍有水化学特征的南北向差异,浅层地下水水化学特征具有年内及年际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838.
利用高分辨率扫描电镜加能谱仪(SEM-EDX)和图像数据分析技术对2011年秋季广州市中心大气PM2.5的微观形貌和粒度分布特征进行研究,系统获得3种典型颗粒(矿物、烟尘集合体和燃煤飞灰)和其它未知颗粒的数量-粒度分布和体积-粒度分布数据.结果表明,PM2.5颗粒数量-粒度分布峰值落在0.1~0.2μm之间,属于积聚模态中含有气相反应产物的凝结亚模态.3种典型颗粒对PM2.5的数量和体积贡献均为矿物>>烟尘集合体>飞灰.矿物主要分布在0.1~0.3μm范围内,所占数量百分比为41.97%,其中0.1~0.2μm范围内矿物占比高达26.42%,是影响PM2.5颗粒整体分布的主要因素.不同采样时段(上午、下午、晚上)和下雨前后PM2.5颗粒的粒度分布特征基本一致,但晚上和下雨后小于0.1μm的颗粒比例有明显减少趋势.  相似文献   
839.
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云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利用前混合磨料射流的工作原理,进行了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云母的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喷嘴对云母有粉碎作用,喷嘴直径可以小于云母给料粒度;压力是影响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效果的最重要参数,在压力为10—50MPa范围内,细粒度产率随压力增加呈直线上升;给料粒度越小,粉碎产品中细粒度的产率越高;水射流超细粉碎在淹没状态下比在非淹没状态下粉碎效果好;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云母粉,不但能够满足珠光云母粉的细度要求,而且能够保护云母的片状结构和晶面光泽度;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技术是一种较实用的超细粉碎云母技术。  相似文献   
840.
为了弄清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云母的规律,本文通过假设颗粒中的校裂纹、表面裂纹和体裂纹的扩展概率相互独立,以及颗粒中发生多少个裂纹扩展的概率服从普哇松分布,推导出粒度特性方程;并认为裂纹扩展概率与水压成正比,与给料调和平均粒率成反比;然后用粒度特性方程拟合和分析了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云母的实验测试数据,发现高压水射流超细粉碎云母主要是云母粉中的棱裂纹扩展所致,且粒度分布由水压和给料调和平均粒度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