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84篇
  免费   129篇
  国内免费   378篇
安全科学   157篇
废物处理   49篇
环保管理   97篇
综合类   878篇
基础理论   179篇
污染及防治   204篇
评价与监测   98篇
社会与环境   78篇
灾害及防治   51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7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82篇
  2020年   81篇
  2019年   62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67篇
  2016年   54篇
  2015年   71篇
  2014年   103篇
  2013年   145篇
  2012年   115篇
  2011年   110篇
  2010年   8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76篇
  2007年   74篇
  2006年   78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7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53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 A study assessing the temperature-injury relationship was conducted among students. ● The maximum risks of injury appeared at moderate temperatures. ●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outdoor falls was greater in older students. Although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non-optimal temperatures may increase the risk of injury, epidemiological studies focusing on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non-fatal injury among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are limited. Therefore, we investigated the short-term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non-fatal falls and road traffic injuries (RTIs) among students across Jiangsu Province, China.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records of non-fatal outdoor injuries due to falls and RTIs among students aged 6–17 were collected during 2018–2020. We performed a time-stratified case-crossover analysis with a distributed lag nonlinear model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the risk of injury. Individual meteorological exposure was estimated based on the address of the selected school. We also performed stratified analyses by sex, age, and area. A total of 57322 and 5455 cases of falls and RTIs were collected, respectively. We observed inverted U-shaped curves for temperature-injury associations, with maximum risk temperatures at 18 °C (48th of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or falls and 22 °C (67th of daily mean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 for RTIs. The corresponding odds ratios (95% confidence intervals) were 2.193 (2.011, 2.391) and 3.038 (1.988, 4.644) for falls and RTIs, respectively. Notab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age-dependent trend in which the temperature effect on falls was greater in older students (P-trend < 0.05). This study suggests a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between ambient temperature and students’ outdoor falls and RTIs. Our findings may help advance tailored strategies to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outdoor falls and RTIs in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相似文献   
922.
新环保法实施以来,环境治理工作取得成效显著。但在一些地区具体环保工作的开展中也出现了一些争议。作为争议焦点事件的临沂治霾工作,引发了地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工作二者关系问题的讨论。实现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政策,需要建立环保长效机制,完善法律体系,优化管理机制。更好发挥以环境财税体制和排污权交易为代表的经济杠杆作用,实现污染末端治理与源头治理及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并举,推进环境微观管理与宏观决策的协调统一,同时做好严格执法与完善立法的最优响应工作。  相似文献   
923.
目前全国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基本结束,开展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工作事关国家生态安全,是今后我国生态保护的重要举措和重点工作。依托国家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监管业务系统,研究基于卫星遥感的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提取方法和流程,并以宁夏为例,验证其科学性和可靠性。结果显示:基于卫星遥感技术构建的方法精度较高,可操作性较强,为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提供了思路;使用该技术方法的作业效率相比人工解译提升了2~3倍,提取的宁夏生态破坏问题图斑准确率达到66%,人类活动提取准确率更是达到95%,能够满足生态保护红线人类活动监管需求;宁夏55%的县(区、市)生态保护红线内发现新增和规模扩大人类活动,从空间分布来看,主要集中在西部和南部,北部和中部分布较少,其中彭阳县、沙坡头区和中宁县人类活动影响面积最大。  相似文献   
924.
科学合理的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不仅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河流的生态环境状况,还能为河流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指明管理方向。基于国内外河流健康评价经验,构建了以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三水”为系统层,包含水质、富营养化、水生生物、生境状况和水资源5个指标层的河流生态环境健康评价体系。将层次分析法和综合评估方法相结合,计算河流健康得分。以大运河(天津段)为例,评价结果显示,大运河(天津段)总体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该评价体系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指标,能够客观真实地反映河流生态健康状况,同时能够为河流管理提供基础数据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25.
为降低砖瓦隧道窑烟气含氧量,使烟气中的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设计了正交实验并应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影响砖瓦隧道窑烟气含氧量的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调整了相关参数并进行了现场运行测试及数值模拟方法的实测验证.结果 表明:现场测试结果与数值模拟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降低排烟风机入口压力、急冷风机风量和冷却风机风量有利于降低...  相似文献   
926.
基于RS与GIS功能互补性的震害评估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震害评估是震后对建筑物和生命线工程等易损性,以及对人员伤亡和直接经济损失进行统计评估,实时有效的震灾评估是减少震灾损失的有力途径,意义重大。随着空间遥感技术以及计算机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数字图像处理的震害评估越来越得到广泛应用。在对RS和GIS技术的介绍的基础上,探讨了二者在震灾评估功能上的互补性,并以特定的方式相结合,建立了由四模块组成的基于RS和GIS的建筑物震害评估系统,得出基于震害提取的损失评估方法。基于震害指数的粗略评估和基于RS图像分类的精细评估方法结合运用,可以实时地、较准确地对建筑物震害损失进行评价。  相似文献   
927.
高校校园安全水平模糊综合评判指标体系建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高校校园安全问题日益严峻,为给高校校园安全工作提供一个可靠可行的方案,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可操作性的高校校园安全评判指标体系,确定了影响高校校园安全的安全设施现状评价、安全管理体系评价和安全保障体系评价3个准则,以及交通设施现状评价、治安管理体系评价、安全文化建设评价等13个安全评价指标,并运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层次评价指标的权重,建立了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最后,结合某高校的实际情况进行评判计算,验证了该指标体系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928.
Metal oxide/hydroxide-based nanocomposite adsorbents with porous supporting matrices have been recognized as efficient adsorbents for phosphorus recovery. Aiming at satisfying increasingly restrictive environmental requirements involving improving metal site utilization and lowering metal leakage risk, a glycol-solvothermal confined-space synthesis strategy was proposed for the fabrication of Fe OOH/anion exchanger nanocomposites(Fe/900s)with enhanced metal site utilization and reduced metal lea...  相似文献   
929.
油田生产设施环境安全距离为减轻或避免生产设施的潜在环境危害.解决城市发展和油田企业之间的利益冲突,以及事故后的人群紧急疏散提供了科学的决策依据。以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为例.对井场类、站库类和管线类三类主要油气生产设施的环境安全距离进行了研究和估算。对于井场类设施.主要研究估算了井喷H2S泄漏的环境风险安全距离;对于站库类设施,主要研究估算了噪声环境影响安全距离;对于管线类设施,主要研究估算了泄漏事故环境风险安全距离。通过现场测量和模拟实验证明.估算结果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930.
目前,对利用城市污泥和粉煤灰改良土壤的研究大多集中在二者对土壤理化特性、作物产量以及重金属累积的影响等方面,而对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研究的相对较少。为了了解城市污泥和粉煤灰改良砂化土壤对土壤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文章对包头试验田改良前后土壤微生物区系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刚刚改良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在改良后的最初2个月内,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有所减少,真菌数量少量增加;改良后2~5个月内,改良后土壤中微生物数量较对照组增加幅度显著,细菌、放线菌和真菌数量分别增加79.53%~589.76%,46.53%~270%,61.92%~143.59%,且微生物数量增加的幅度随着时间的延长,呈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