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479篇 |
免费 | 330篇 |
国内免费 | 1697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306篇 |
废物处理 | 159篇 |
环保管理 | 260篇 |
综合类 | 2601篇 |
基础理论 | 666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987篇 |
评价与监测 | 213篇 |
社会与环境 | 211篇 |
灾害及防治 | 10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3篇 |
2023年 | 97篇 |
2022年 | 187篇 |
2021年 | 206篇 |
2020年 | 212篇 |
2019年 | 162篇 |
2018年 | 169篇 |
2017年 | 219篇 |
2016年 | 231篇 |
2015年 | 267篇 |
2014年 | 264篇 |
2013年 | 351篇 |
2012年 | 345篇 |
2011年 | 361篇 |
2010年 | 268篇 |
2009年 | 286篇 |
2008年 | 298篇 |
2007年 | 280篇 |
2006年 | 250篇 |
2005年 | 148篇 |
2004年 | 143篇 |
2003年 | 136篇 |
2002年 | 129篇 |
2001年 | 86篇 |
2000年 | 81篇 |
1999年 | 59篇 |
1998年 | 57篇 |
1997年 | 46篇 |
1996年 | 48篇 |
1995年 | 30篇 |
1994年 | 19篇 |
1993年 | 16篇 |
1992年 | 11篇 |
1991年 | 12篇 |
1990年 | 3篇 |
1989年 | 2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3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3篇 |
1981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5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982.
983.
长江中游城市群空间联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流强度模型和城市间相互作用模型,以长江中游城市群27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城市群内的城市辐射能力及其内在的经济联系。结果表明:(1)长江中游城市群整体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区域内中低级城市流强度的城市占多数;(2)城市群内第二、三产业辐射能力存在较大差异,第二产业呈现出较强的辐射能力,而第三产业辐射能力较弱,并且其空间分布相对较为分散;(3)区域中心城市的核心带动作用总体较弱,辐射范围和辐射强度都有待加强;(4)长江中游城市群内城市间空间联系不够紧密,且联系程度空间差异较大。省际城市之间联系贫乏,城市间尚未形成联系紧密的辐射网络。 相似文献
984.
基于长三角地区1951~2014年5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逐日气温记录资料,通过计算极端高温事件相关指标(极端最高温TXx,极端最低温TNn,高温日数Htd和低温日数Ltd),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Mann-Kendall时间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近60 a极端高温事件的空间分异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极端高温事件时空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的上升趋势,极端低温指标(TNn和Ltd)线性变化趋势比极端高温指标(TXx和Htd)更为显著,变化趋势最显著的地区集中在经济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如上海、杭州等)。(2)极端高温指标(TXx和Htd)多年平均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而极端低温指标中TNn多年平均为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降低,Ltd多年平均呈现自中部向南北南侧增多的趋势。(3)从1990~2000到2000~2010年,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增强,快速城市化对北部城市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高于南部城市。 相似文献
985.
长江河口近岸水体自然净化作用及其初步评价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按照水体的净化机理,结合长江口和上海滨岸带近岸水体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等因素的实际特征,对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阐述和分析。并在历史资料和实测资料基础上,就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因长江河口近岸水体存在较强的自然净化作用机制,近岸水体体的自然净化能力较强,环境容量较大,但由于污染物输入量的不断增加,部分岸段近岸水体的环境质量有逐渐下降的趋势;近岸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长江口南岸水域洪水季节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比估水季节强,而杭州湾北岸水域的自然净化作用表现为相反的变化趋势,因此建议在近岸污水排放过程中应考虑近岸水体的净化能力,遵循水体的自然净化作用规律。 相似文献
986.
湖北省雨涝灾害的风险评估与区划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随着我国灾害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及经济建设的日益发展,从风险角度分析灾害已成为灾害分析的一种新视角,它有助于决策者进行灾害管理和制定减灾策略时有针对性地选择最优技术政策,防患于末然。雨涝灾害是湖北省最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据统计,湖北省平均每年受雨涝危害的农田面积为80.62万hm^2,成灾面积为47.07万hm^2,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湖北省工农业生产重地江汉平原和鄂东雨涝事件明显增多,严重威胁和制约着我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依据自然灾害风险分析原理,在分析湖北省雨涝灾害孕灾环境、致灾因子、承灾体密度和经济发展水平及承灾体的抗灾能力的基础上,综合评价了湖北省雨涝灾害风险程度的地域差异,以能综合体现风险程度的风险指数作为指标,将湖北省雨涝灾害分为极重度、重度、中度和轻度四个风险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为有关部门灾害管理和减灾决策制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87.
988.
989.
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