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安全科学   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9篇
综合类   85篇
基础理论   23篇
污染及防治   19篇
社会与环境   6篇
灾害及防治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51.
用双步胺缔合相变-两步反革法处理茶磺酸系废液,以自制的2,4-二(N,N-二丁基)氨基十二烷基苯(HG-1)作相变试剂,考察了缔合相变法和两步反萃法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在萘磺酸系废液pH小于等于2的条件下,与三辛胺相比,用HG-1处理萘磺酸系废液可将循环处理次数减少2~3次,循环处理效率提高40%-60%,萃取罐的容积利用率可提高40%。G盐废液、NH2-J酸废液、T酸母液及脱硝废液的COD去除率分别可达99.40%,96.73%,97.77%,99.20%;在氨水加入量为20mL条件下,两步反萃法可从NH2-J酸废液中分出14mL无机盐水相,并可得到7g硫酸铵,分出无机盐水相后的萘磺酸浓缩液体体积比传统的一步反萃法减小了44%。  相似文献   
52.
Cr(VI)离子在TiO2表面的吸附与光催化还原消除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随着体系pH值增大,Cr(VI)离子在TiO2表面的吸附下降。当Cr(VI)离子初始浓度为300μmol/L时,其在TiO2表面具有最大值吸附。H2PO4-阴离子及乙酸的存在对Cr(VI)离子的吸附有阻抑作用,甲酸存在会提高Cr(VI)离子的吸附。Cr(VI)离子在TiO2半导体催化剂表面的光催化还原受体系的酸度影响较大。H2PO4-阴离子或Mn2+离子存在会降低Cr(VI)离子的光催化还原效率。在太阳光照下,Cr(VI)离子在TiO2上的光催化还原也可实现。通过调节反应结束后水溶液的酸碱度,Cr(VI)离子得以消除。反应后催化剂经酸处理,其活性恢复并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53.
Liu Y  Mou S 《Chemosphere》2004,55(9):1253-1258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of interest such as bromate, chlorate and chlorinated haloacetic acids in 10 representative brands of bottled drinking water were investigated with ion chromatography. With the developed method, the detection limits of the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were in sub-microgl(-1) level. It was observed that bromate, chlorate and dichloroacetic acid could be detected in some water samples. In the bottled natural water, th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three compounds were 0.1, 0.9 and 0.6 microgl(-1), respectively. The total concentr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the natural water sample was the highest among all the bottled drinking waters. The concentrations for the sum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in the four types of bottled drinking water investigated were natural water > mineral water > spring water > purified water. The generation of disinfection by-products was much influenced by the original components and process procedure of the source water. The concentrations of bromate and chlorate in the bottled water samples hardly degraded with the increasing storage time. For dichloroacetic acid, with the prolonging of storage time, the concentration was much decreased.  相似文献   
54.
莴苣盆栽试验表明,氨基酸厂废水在适宜浓度下,可以提高蔬菜的鲜嫩度和维生素C、可溶性糖的含量,并使全氯和硝酸盐的含量限定在卫生标准之内;同时又不会使土壤原有性质产生破坏。废水在紫色土上的最适浓度为1:80(废水与清水体积比,下同),但它在作物生长前期表现为毒害作用与低浓度促进作用并存,且以毒害作用为主,直到后期才表现出营养肥效作用。  相似文献   
55.
大地震在主破裂前往往行成地壳变形,高应力作用下进入峰值后的变形阶段,反映到地倾斜观测日均值曲线上,表现为固体潮形变趋势异常,这些异常能否指示远距离的地震,近年来不少研究者发现,远场前兆往往出现在对应力、应变变化反应灵敏的特殊构造部位.佳木斯台可能处于这种特殊的构造部位,对东北地区浅源地震短期前兆异常"场兆"的趋势性变化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降尘和酸雨对土壤蔬菜系统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土壤蔬菜系统常受到降尘和酸雨的交替污染。但不同的土壤蔬菜系统对大气降尘的酸雨的反应不同。酸雨和降尘的复合污染比单因子污染的危害更大。本文通过模拟重庆市酸雨和降尘,研究了以上生态环境效应及其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7.
通过对抚顺市危险废物现状的调查,发现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58.
RECOVERY是美国环保局用于评价被污染底泥对水质长期影响的数学模型。文章介绍了模型的理论基础,并且以某湖泊中的铅为例,运用模型模拟底泥释放对水质影响的规律。结果表明:RECOVERY很好地模拟了污染物在真实系统中的行为;上覆水中污染物浓度与表泥层中污染物浓度有直接关系;深层底泥中污染物对上覆水的影响较表泥层缓慢。  相似文献   
59.
本文基于联合国可持续发展行动网络牵头发布的可持续发展目标指数和指示板报告,对中国实现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状况进行了分析,认为尽管中国的SDG指数在全球整体排名中呈逐步上升趋势,但生态环境相关指标总体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国与生态环境相关的目标评级偏低;SDG指数和指示板报告采用的评价指标与中国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关联性不强;中国的统计数据难以满足测量2030年议程的数据需求等。为实现联合国倡议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目标,中国应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提高环境治理水平,加快建立中国本土化评估指标体系,形成SDGs指标年度报告制,建立SDGs实施机制,建立与2030年议程相适应的统计支撑体系。  相似文献   
60.
长江流域干旱时空变化特征及演变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干旱通常被认为是我国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其造成的经济损失十分巨大.长江流域作为典型的湿润-半湿润区,干湿交替明显,干旱事件时空分布特征较为复杂.为了深入认识和理解长江流域气象干旱现状及其特征,探究干旱事件发生规律,采用长江流域1951-2015年PDSI(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帕尔默干旱指数,运用Mann-Kendall检验、EEMD(ensemble empirical mode decomposition,集合经验模分解)、REOF(rotation empirical orthogonal function,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分解)、森斜率估算等分析方法,探讨长江流域干旱面积时间变化特征、干湿情景时空分布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结果表明:1951-2015年,长江流域发生季节性干旱的面积整体呈扩大趋势,2000年后该趋势有所减缓.流域内呈现6个明显的干湿空间分布型,2000年后流域的东南部呈变旱态势,整体而言,流域内"南涝北旱"特征十分明显.未来,长江流域整体有变湿的趋势,西北部更旱,东北部变湿,南部以及东南部PDSI上升趋势明显,有发生旱涝急转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