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69篇
安全科学   21篇
环保管理   19篇
综合类   205篇
基础理论   27篇
污染及防治   2篇
评价与监测   22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采用铁基金属有机框架(MIL-101(Fe))在模拟太阳光下活化过氧化氢氧化降解ROX—吸附去除生成的砷酸根.结果表明,光助MIL-101(Fe)(250mg/L)活化氧化剂H2O2(1.0mmol/L)体系可在120min内实现95.27%的ROX去除率,反应过程中形成的无机砷酸盐(As(Ⅴ))会吸附在MIL-101...  相似文献   
32.
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预测分析了黑龙江省1971-2006年各年热量年型,计算了哈尔滨市1984-2006年玉米抽雄期的冷害发生概率,同时采用以5-9月平均温度和的距平作为低温冷害指标的方法计算了1971-2006年低温冷害的发生状况.结果显示,上述两种方法计算得到的低温冷害的年份与历史实况基本相符.通过对比分析发现,有81%的年份两种方法计算的结果一致,且在低温年玉米抽雄期的冷害发生概率均较大,说明东北玉米低温冷害监测预测系统在黑龙江省的应用效果较好,可为防灾减灾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33.
秦皇岛褐潮暴发敏感海域细菌种群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掌握细菌种群在褐潮生消过程中的作用,于2013年4—8月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调查了秦皇岛近岸海域褐潮暴发敏感海域细菌种群的结构特征. 结果表明:研究区域内细菌种群丰度和多样性在8月最高、5月最低;不同月份水体中细菌种群种类组成及其丰度均存在明显差异,其中第一优势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2013年4月、5月、6月、7月和8月相对丰度分别为46.26%、41.11%、49.69%、38.48%和40.55%;第一优势科为α-变形菌(α-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分别为42.20%、34.36%、44.68%、32.17%和28.79%;4月、5月和7月第一优势属为Chloroplast_norank,相对丰度分别为21.48%、16.44%和11.66%;6月第一优势属为Roseobacter_clade_DC5-80-3_lineage,相对丰度为17.85%;8月第一优势属为Candidatus_pelagibacter,相对丰度为15.55%. 典范相关分析(CCA)结果显示,ρ(NO3-N)、ρ(Chla)和富营养化指数(卡尔森指数,TLI)是研究区域内影响细菌种群结构的主要因素,表明细菌种群结构特征与水体富营养化状态、藻类生物量及其特征密切相关,细菌对研究区域有害赤潮暴发的调节作用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4.
园林植物挥发油成分分析及抗菌活性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试管稀释法和平板涂布法,测定黄皮,白皮松,香榧,侧柏,龙柏,雪松,圆柏等7种常见园林植物的挥发油对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及绿脓杆菌的抗菌活性(包括抑菌和杀菌两个方面)。结果显示,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均具有一定的抗菌活性。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侧柏=龙柏>圆柏>雪松>香榧;对表皮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为侧柏>圆柏>龙柏=雪松=黄皮>白皮松>香榧;仅圆柏挥发油对大肠杆菌具有抑菌作用,所有供试植物挥发油对绿脓杆菌均无抑菌作用。实验证明,圆柏,侧柏,龙柏,雪松具有较强抗菌活性,是较为理想的城市生态保健型绿化模式的栽培树种。  相似文献   
35.
以海生单齿螺(Monodonta labio)为受试生物,研究不同浓度Cu2+胁迫下,Cu2+对单齿螺的急性毒性、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以及Cu2+对单齿螺体内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Cu2+对单齿螺的96和72 h的半致死浓度〔ρ(LC50)〕分别为19.36和38.49 mg.L-1,安全浓度(ρs)为1.936 mg.L-1。单齿螺对Cu2+的富集性随ρ(Cu2+)的增加而增强,具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当ρ(Cu2+)为4.00 mg.L-1时,单齿螺对Cu2+的累积量随处理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具有较明显的时间效应。各Cu2+处理组单齿螺肝胰腺CAT活性均比对照(海水)组高,而且大多数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均达显著水平(P〈0.05)或极显著水平(P〈0.01或P〈0.001)。但部分Cu2+处理组单齿螺肝胰腺SOD活性低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36.
中国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情景潜力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西北旱区水土资源供需矛盾突出,同时作为该区农业生产的瓶颈因素,决定该区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因此有必要开展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相结合的空间情景潜力研究。论文采用水土资源匹配指数计算分析了西北旱区现状年(2010年)农业水土资源的匹配状况,采用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估算方法计算了西北旱区2020、2030年RCP 8.5和RCP 4.5两种情景下的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实现了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的可视化表达。结果表明:2020和2030年RCP 8.5和RCP 4.5排放情景下,相对于2010年,西北旱区各省2020和2030年的总农业水资源量和种植面积均减小。西北旱区6省份2020和2030年两种情景下整体综合效益和整体潜力值均为正,表明各省种植结构整体得到了优化。2020年RCP 8.5和RCP 4.5情景下,西北旱区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分布范围分别在-0.10×104~0.83×104元/hm2之间和 -1.20×104~0.97×104元/hm2之间;2030年RCP 8.5和RCP 4.5情景下,农业水土资源利用潜力分布范围分别在-0.39×104~2.17×104元/hm2之间和-0.36×104~1.66×104元/hm2之间。  相似文献   
37.
乙醇在地下水硝酸盐原位去除中的可利用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地下水中溶解氧的约束与电子供体的缺乏,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的原位修复十分困难。论文通过实验室微元体、砂柱和含水砂槽实验研究,发现:乙醇作为电子供体,容易被普遍存在的反硝化菌利用,同时导致硝酸盐被快速去除,且没有亚硝酸盐积累;含水介质中的溶解氧对该过程影响是短暂的,有限的溶解氧被率先利用后,硝酸盐去除速率明显加快;乙醇不会被含水介质吸附,迁移能力强,其羽状体中溶解氧与硝酸盐通常是低浓度的,甚至是缺失的。用乙醇作为电子供体,促进地下水硝酸盐原位修复,投注简便,不要外来微生物接种,具有很强的可利用潜力。  相似文献   
38.
干旱区绿洲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分布及生物有效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测定了Cd、Pb、Zn和Ni等重金属在不同处理土壤中的全量和各赋存形态,以及它们在盆栽试验油菜(Brassica cole)中的质量分数,并利用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了该区土壤-油菜体系的生物有效性。结果表明,供试绿洲土壤原状土中,Cd、Pb、Zn和Ni均以稳定的残渣态形式存在;而在处理土壤中,重金属被钝化的量有限,Cd的存在形式主要以碳酸盐态为主,Pb、Zn和Ni则主要以铁锰氧化态为主。根据相关性分析,油菜根部和叶部的Ni质量分数均与土壤中Ni的各非残渣态分布系数有相关性,表明当土壤中Ni以非残渣态存在时,活动性Ni的质量分数较高,其被生物吸收利用的可能性也较大;油菜根部的Zn质量分数与土壤中Zn的碳酸盐结合态分布系数显著的正相关性;油菜各部位Cd和Pb的质量分数与土壤中Cd和Pb的各形态分布系数之间无显著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9.
分类回归树(CART)是一种非参数化的分类与回归方法,在用于遥感影像自动分类时,可方便地应用多源知识,提高分类精度.以延边州试验区土地利用/覆被分类为例,利用分类回归树分析从训练样本中集中发现分类规则,集成遥感影像的光谱特征、纹理特征和辅助地学特征进行分类试验,并与传统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基于CART的决策树分类结果的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0.37%和0.8863,分类精度比MLC监督分类方法有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40.
通过对1985年和1987年Thematic Mapper(TM)影像中提取出的归一化植被指数进行对比分析,提取了1986年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内遭受台风袭击后的灾区范围,并通过比较1988年和2007年的TM影像,分析了风灾区的植被恢复过程。同时,结合该地区的地形、水文、土壤和公路数据对风灾区的植被恢复进行了驱动力分析。发现地形驱动因子与风灾区的恢复程度呈高度相关,随着高程、坡度和平地所占比例的减少,恢复程度逐渐变好;此外水文、土壤和人类活动都对风灾区的植被恢复产生一定影响,另外人工干预恢复对植被生长也起着积极的作用。研究结果可供风灾区内植被的进一步恢复和森林防火工作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