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462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7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流域污染的主要来源,并已威胁到城乡居民的饮水安全,影响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峡库区是生态脆弱区,水资源安全对促进库区生态环境保护与区域经济社会和谐发展尤为重要.为探明三峡库区重庆段农业面源污染与流域水资源安全演进变化的过程与内在机制,根据DPSIR框架原理,运用结构方程模型进行分析,并评价了2000-2011年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结果表明:流域水资源安全程度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5年水资源安全等级从一般安全下降到很不安全,2005-2011年水资源安全等级从很不安全上升到安全,出现阶段变化的主要原因在于从2006年开始,政府认识到流域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并加大了对农业面源污染的控制力度,加强了对水土流失的治理.因此,为有效地减缓农业面源污染、改善流域水体质量,需要调整农业经济发展方式和农业产业结构,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农用化学药品的投入,推广有机农业、改善耕地质量;加强水资源监督管理,实施农业生产节水措施;进一步加强面源污染控制投入,有效控制水土流失程度以减缓面源污染,实现流域水资源安全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572.
阿什河是松花江重要的一级支流,水环境污染问题最为突出.针对阿什河流域氮磷污染严重、水质恶化、生物多样性低等问题,选取千屈菜(Lythrum salicaria)、菖蒲(Acorus calamus)、泽泻(Alisma plantago-aquatica)、慈姑(Sagittaria trifolia)、芦苇(Phragmites australis)、菰(Zizania latifolia)、显脉苔草(Carex kirganica)、水葱(Scirpus validus)、狭叶香蒲(Typha angustifolia)、香蒲(Typha orientalis)10种阿什河流域常见植物作为研究对象,在室内静水条件下对其氮磷富集和水质净化的能力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不同植物净增生物量之间具有显著差异(P < 0.05),生物量的变化范围为492.71~939.19 g/m2,其中净增生物量最高的泽泻是最低的慈姑的1.91倍.②不同植物的植株茎叶部和根部的氮、磷含量也具有一定的差异,茎叶部TN含量(以质量分数计)为3.46~19.55 mg/g,TP含量为1.34~4.77 mg/g;根部TN含量为3.88~13.59 mg/g,TP含量为1.16~7.59 mg/g;TN、TP在茎叶部的富集能力均大于根部,有效刈割是彻底去除污染物的有效手段.③在水体中TN、TP浓度(以质量浓度计)为2.08~3.03、0.56~0.77 mg/L时,不同植物对水质的净化能力也存在一定的差异,不同植物对TN、TP的去除率为64.96%~86.03%、64.64%~85.12%.④不同植物TN、TP富集贡献率范围分别为50.24%~80.71%、54.85%~93.44%.研究显示,植物净增生物量湿质量、干质量均与TP富集率相关性较高,可以作为植物筛选的一个重要的参考因素;水葱、芦苇、菰和千屈菜可作为阿什河流域生态修复的备选植物.   相似文献   
573.
李岫雯  曾辉  倪宏刚 《环境科学》2015,36(6):1989-1997
通过对封闭房间、通风房间和室外环境中大气颗粒物分级采样,分析了大气颗粒相上溴系阻燃剂(BFRs)的负荷水平,并对目标污染物在颗粒相的粒径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进行研究.以此为基础,采用人体呼吸暴露数值模型,估算了大气颗粒相载带BFRs在人体呼吸道各部位的暴露量.研究表明,在室内外大气颗粒相样品中,多溴联苯醚(PBDEs)以BDE-209为主,而六溴环十二烷(HBCDs)则以α-HBCD为主;整体上,室内大气颗粒物中BFRs高于室外的相应浓度,其浓度水平与电子垃圾处理厂周边大气颗粒相目标物浓度近似,高于中国其它地区室内外大气颗粒相载带BFRs浓度.粒径分布分析结果显示,PBDEs在封闭房间中主要分布在0.4~0.7μm和5.8~9.0μm的粒径上,呈现双峰形式,而在通风和室外环境中则主要分布在4.7~10.0μm的大颗粒上;HBCDs则主要分布在大颗粒上.呼吸暴露估算结果表明,在封闭状态下的办公室内,呼吸道各部位经由呼吸摄入的总PBDEs和HBCDs暴露量分别为22.56~1 503 pg·(h·kg)-1和0.09~9.25 pg·(h·kg)-1;而在自然通风状态下的办公室内,上述暴露量则分别为13.89~601.1 pg·(h·kg)-1和0.07~1.75 pg·(h·kg)-1.显然,自然通风有利于室内污染物向室外扩散,从而减小了室内呼吸暴露风险.通过比较,可以看出呼吸摄入BFRs暴露量小于灰尘摄入的暴露量,呼吸不是BFRs室内人体暴露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574.
基于2000年、2008年、2016年遥感影像、历史矿井信息以及GIS空间分析方法,应用生态安全格局研究范式:综合识别生态源地-经井田边界修正生态阻力面-应用电路理论构建生态廊道-判别生态过程障碍区,将代表生态修复需求、生态过程难易和生态要素特征的生态源地、障碍区和生态阻力面空间叠加,最终划定生态修复分区。研究结果表明:(1)三个年份生态源地面积平均约占贾汪区面积的17.77%,随着城镇化发展和矿井闭坑等因素影响呈现先降后升的趋势;生态阻力面变化规律与之相反,并逐步以城镇化发展为主导影响因子。(2)生态廊道分布明显存在整体空间相似性和各镇内部分异性,呈环形沿河流分布或位于植被覆盖较好的低山丘陵区;障碍区明显存在重叠区域,主要分布在京杭大运河以北的区域,以北部和中部较多。(3)划分了生态保育区、生态提升区、生态修复区、生态控制区四个生态修复分区,面积分别为144.38 km2、189.60 km2、182.68 km2、103.34 km2。研究结论能够为贾汪区生态转型发展和生态修复提供空间指引。  相似文献   
575.
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对土壤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探究黄土丘陵区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对土壤细菌群落的影响,本文以宁南山区玉米农地为对照,人工柠条地和天然草地为退耕还林还草的处理,利用Illumina二代高通量测序技术MiSeq对土壤细菌的16S rRNA V3~V4可变区进行测序,研究3种植被下土壤细菌的α多样性、物种组成和丰富度,并结合土壤理化性质探讨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环境因素.3种土壤样品中共检测到细菌29门,76纲,135目,250科,375属,682种,主要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绿弯菌门(Chloroflexi)、芽单胞菌门(Gemmatimonadetes)、厚壁菌门(Firmicutes),主要的优势菌纲为α-变形菌纲(α-Proteobacteria)、放线菌纲(Actinobacteria)、酸杆菌纲(Acidobacteria)、β-变形菌纲(β-Proteobacteria)、嗜热油菌纲(Thermoleophilia)、芽单胞菌纲(Gemmatimonadetes)、杆菌纲(Bacilli)、δ-变形菌纲(δ-Proteobacteria).与耕地相比,林地的优势菌主要是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草地的是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酸杆菌门(Acidobacteria).柠条林地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最高.通过RDA分析发现,影响本研究区域土壤细菌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因子是全氮和有机质.研究表明通过退耕还林与还草工程明显地改善了土壤肥力和环境状况,改变了土壤细菌群落组成.  相似文献   
576.
物元分析在环境质量评价及优化布点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阐述了物元分析的基本原理,分析物元分析目前在环境质量评价、环境监测优化布点等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577.
应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废轮胎回转窑中试热解炭(PCB)中O、S、N、Zn的化学形态进行分析,结果发现,热解炭本体中“双键氧/S—O”峰随热解温度升高不断增大,硫化物含量高,Zn和大部分N分别以ZnS和胺的形态仅存在于热解炭本体中;商用炭黑中不含硫化物、N及Zn,O主要以“双键氧/S—O”形态存在;热解炭表面吸附层中S以“S-C/R-S-S-R”形态存在,O的存在形态随热解温度的不同而改变,而450℃时热解不完全,表面吸附物很少;热解炭本体、表面吸附层及商用炭黑中均不含氧化物;热解炭粒径越小,O、S、N和Zn的存在形态越接近本体,表面吸附层的厚度大约为0.2mm,表面吸附层对热解炭整体的影响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578.
地质累积指数是评价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的常用参数。选择地球化学背景对地质累积指数的影响 ,在应用地质累积指数评价沉积物中的重金属污染时 ,应选择与该沉积物有直接联系的地球化学背景 ,由此而进行的污染状况分析才更真实。  相似文献   
579.
为了解我国西南山区湖泊水体CO_2的释放/吸收特征,于2017年7月对重庆西部山区典型9个湖泊表层水体溶解性无机碳进行调查,并同步监测关键环境因子,运用薄边界层法和静态箱法对其水-气界面CO_2通量[F(CO_2)]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渝西山区湖泊夏季表层水p(CO_2)介于2.1~45.0 Pa之间,均值为(18.1±12.1) Pa;模型法和静态箱法计算的CO_2通量均值分别为(-8.0±2.9)、(-3.4±3.6)和(-7.1±22.3) mmol·(m2·d)-1,总体表现出大气CO_2汇的特征.水体p(CO_2)和F(CO_2)与关键环境因子的相关分析,表明表层水p(CO_2)和F(CO_2)与风速和ORP显著正相关,与pH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580.
依托河北省灰霾污染防治重点实验室,对2019年11月26日—12月31日石家庄市大气PM2.5中的NO3-和SO42-进行连续在线观测,研究NO3-和SO42-与环境空气相对湿度的相关性,解析冬季发生PM2.5重污染天气的RH阈值.观测期间,RH为10%~60%时,NO3-的浓度与RH呈显著正相关,为PM2.5中浓度最高的无机水溶性离子.RH超过70%后,NO3-与RH呈负相关,NO3-浓度和NOR开始下降.SO42-浓度与RH在整个湿度区间均呈正相关.RH低于50%时,SO2向SO42-的转化以气相反应为主.RH高于50%以后,颗粒物达到潮解点,SO2的主要反应转入液相,转化速率加快,SO2液相反应贡献逐渐增加至64.6%.RH超过70%后,SO42-成为PM2.5中浓度最高的无机水溶性离子.RH超过PM2.5潮解点以后,NO3-和SO42-大量合成,推高PM2.5环境浓度,易于形成重污染天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