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202篇
安全科学   73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54篇
综合类   462篇
基础理论   87篇
污染及防治   15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5篇
灾害及防治   3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5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2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751.
采用两步溶胶-凝胶法制备了TiO2/SiO2纳米介孔复合薄膜,经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透射及扫描电子显微镜(TEM,SEM)表征,显示介孔复合薄膜中锐钛矿型TiO2纳米粒子均匀分散在 SiO2介孔基底中,经光催化降解氨气的试验,结果表明该介孔复合薄膜的光催化活性比普通的TiO2粒子有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752.
This study presents a special problem on vertical distribution for sediment and copper in hyper-concentrated turbulent solid-liquid system that is essentially different from the ordinary low-concentrated turbulent system. A resonance type turbulent simulation equipment is used for the experimental study in which a vertically uniform turbulent field of the mixture of loess and water is produced in a testing cylinder with a grille stirrer that moves up and down harmoniously with varying vibration frequencies, in order to compare the variations of the vertical profiles of sediment and copper in low- and hyper-concentratod solid-liquid system, different scenarios for input sediment content ranging from 5 to 800 kg/m^3 was considered in the experimental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solids copper content increases with input sediment content, So, and reaches its peak as So goes to 10 kg/m^3 and then decreases rapidly with increasing input sediment content. Such a behavior is possibly resulted from the joint effect of the specific adsorption of copper on loess, precipitation of carbonate and hydroxide of copper due to high carbonate content in the loess and the so-called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 effect" due to the present of the sediment variation in water. The vertical sediment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 resulted from the uniform turbulence is generally uniform, but slight non-uniformity does occur as sediment concentration exceeds certain value. However, the vertical concentration distributions of soluble copper seem not to be affected much by the variation of sediment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753.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开展深入到山区,也遇到了山区特有的灾害,滚石就是其中一种.本文在野外试验的基础上,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并通过数据统计,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对滚石运动特征的影响因素进行了优势因素分析,即在传统定性分析的基础上进行了定量探讨,使人们对滚石运动特征影响因素的感性认识得到了定量验证,以为有针对...  相似文献   
754.
地膜覆盖和施氮对菜地N2O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地膜覆盖和不同施氮处理对菜地N_2O排放的影响,以位于西南大学农业部重庆紫色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内辣椒-萝卜轮作菜地为研究对象,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进行为期2 a的田间原位观测.试验设置8个处理,分别为对照常规(NN0)、对照覆膜(FN0),低N常规(NN1)、低N覆膜(FN1),中N常规(NN2)、中N覆膜(FN2),高N常规(NN3)、高N覆膜(FN3),研究地膜覆盖和施氮对菜地N_2O的排放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覆膜与常规两种种植方式对于菜地N_2O的排放体现出明显差异,表现为辣椒季常规显著大于覆膜(P 0. 05),萝卜季为覆膜显著大于常规(P 0. 05). 2014年5月至2016年4月观测期间,覆膜种植下无氮、低氮、中氮和高氮菜地N_2O年均累积排放量分别为244. 91、730. 49、903. 32和1 867. 45 mg·m-2,常规种植下N_2O年均累积排放量为221. 48、840. 33、1 256. 50和1 469. 67 mg·m-2.不同施氮梯度对于菜地N_2O的排放呈现为随施氮量增加N_2O的排放随之增加.通过计算N_2O排放系数可知,覆膜可以一定程度上降低辣椒季N_2O的排放系数,而萝卜季则没有明显规律. 2014年5月至2015年4月,辣椒季常规和覆膜种植下均为低氮菜地的N_2O排放系数最高,在萝卜季则显示为高氮排放系数最高; 2015年5月至2016年4月,则显示辣椒季为高氮菜地N_2O排放系数最高,而萝卜季低氮菜地最高. N_2O的排放通量和土壤氮素含量以及土壤温度呈显著相关关系,而地膜覆盖可一定程度地增加土壤中氮素的含量,进而影响菜地N_2O的排放通量.  相似文献   
755.
为了解哈尔滨松江湿地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程度,对其表层沉积物中8种重金属元素(Hg、Cd、As、Cu、Pb、Cr、Ni、Zn)的含量及其空间分布进行研究,并采用地累积指数法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法对表层沉积物重金属污染程度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松江湿地沉积物中w(Cd)、w(Hg)和w(Pb)的平均值均高于松嫩平原土壤环境背景值,表明Cd、Hg、Pb这3种重金属元素存在富集.②相关分析显示,沉积物中w(TOC)、w(TN)均与各重金属含量之间存在相关性,而pH与各重金属含量无相关性.主成分分析显示,8种重金属可被辨识为2个主成分,即Cr、Ni、Cu、Zn和Pb为人为复合源因子,As、Cd和Hg为农业源因子.空间分析显示,松江湿地沉积物中Ni、Cu、Zn和Cr主要分布在阿什河口和白鱼泡湿地,As、Cd和Hg主要分布在金河湾、阿什河口和白鱼泡湿地,Pb主要分布在阿什河口湿地.③地积累指数(Igeo)评价表明,在所有采样点中Cd和Hg分别处于轻度和偏中度污染水平,其他元素均处于无污染水平.④潜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结果表明,松江湿地重金属的潜在生态风险主要是由Cd和Hg引起,二者贡献率分别为33.4%和57.6%;整个研究区综合潜在生态风险指数(RI)介于135.28~733.27之间,平均值为234.47,属于中度污染.8个采样区的生态风险指数依次为阿什河口>金河湾>白鱼泡>太平庄滩>松江>呼兰河口>滨江>太阳岛,其中,阿什河口湿地达到了较高污染,其他采样区均为中度污染.研究显示,松江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存在生态风险,其中以阿什河口湿地风险为最高.   相似文献   
756.
为了解红松湿生演替系列过程中土壤生境及土壤细菌多样性的变化规律,以小兴安岭汤旺河国家公园的白桦次生林、人工针阔混交林和原始云冷杉红松林为研究对象,分别代表湿生演替系列的演替先锋群落、演替中期群落和演替顶级群落,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分析森林土壤细菌的多样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汤旺河国家公园从先锋演替到顶级演替阶段,森林土壤中w(OC)、w(TN)、w(AN)、w(AP)和w(AK)升高,而pH降低.此次分析土壤细菌包括16门27纲52目60科75属,其中Acidobacteria、Proteobacteria、Actinobacteria、Bacteroidetes为共有的优势菌门(相对丰度>1%).演替先锋阶段(白桦次生林)Prote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然而演替后期(云冷杉红松林)Acidobacteria相对丰度最高.通过冗余分析和相关性分析发现,不同演替阶段的森林土壤细菌多样性与土壤中w(OC)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w(TK)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中w(AK)呈极显著负相关.研究显示,土壤细菌群落结构和多样性在不同湿生演替阶段有明显差异,主要可能受到土壤中w(OC)、w(TK)和w(AK)的影响.   相似文献   
757.
山地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微生物不仅是陆地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地上、地下过程与功能有机结合的重要纽带。分子生物技术的发展以及土壤微生物分离和鉴定准确性的提高,推动了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不断发展,但宏观尺度上的格局特征与区域规律尚未揭示。本文集成分析了全球不同气候带、不同植被类型的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生物多样性)沿海拔梯度的地理分布格局,发现在全球尺度上并无一致规律,线性(递增或递减)、非线性(单峰或双峰)、无固定趋势3种地理格局并存。植被类型、植物多样性、土壤pH及其它物理化学性质、气候等各种因素,都有可能决定某一地区的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海拔梯度分布格局。全球尺度上的现有数据分析发现,海拔跨度和气候的影响较为明显,二者实际上综合反映了大尺度上气候决定着山地土壤微生物的地理分布格局,这与传统的生物地理学观点是一致的,其它生态环境因子如地理坐标、植被类型、土壤微生物类型、土壤pH等的影响处于从属地位。然而,当前山地土壤微生物生物地理学的研究仍有较多局限性,全球更多山地、更大海拔跨度的土壤微生物研究、更精确的微生物分离鉴定技术、更多样的环境与生物驱动因素分析,以及更多现代生物地理学研究方法的使用,将有助于土壤微生物地理分布格局的深入研究,及其与气候、土壤和生态系统关系的深入挖掘,这对深刻认识土壤微生物的空间分布规律,从而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土壤微生物资源,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58.
本文概述了全国辐射环境监测网络的建设及现状情况,梳理了辐射环境监测国控网空气自动监测站、陆地辐射监测点、水体国控监测断面、饮用水源地、地下水监测点、海水监测点、土壤监测点、电磁辐射监测点以及国家重点监管民用核设施监督性监测的设置规模,分析了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核电厂外围辐射环境监督性监测、核应急监测、辐射监测仪器设备国产化、部分省市委托监测等方面工作上存在的一些技术问题及困难,并针对问题和困难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759.
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探究不同丰度(土壤干重的0.5%、1%、2%)和不同类型(PP、PVC、PE)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的影响,采用室内土柱模拟的方法,阐明了不同丰度及不同类型微塑料对土壤水分累积入渗时间、土壤含水率、湿润锋和蒸发特性等的影响,其中A1,A2,A3、Q1,Q2,Q3和Z1,Z2,Z3分别代表PE、PVC和PP在0.5%、1%和2%丰度下的实验编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和不同丰度下的微塑料对土壤水分入渗和蒸发存在显著差异,同类型条件下随着微塑料丰度增大,累积入渗时间显著增加,而类型不同丰度相同微塑料赋存条件下,PP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PVC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PE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空白实验组累积入渗时间;赋存微塑料条件下土壤含水率最大值基本呈现于土层深度10~25 cm处,空白组CK出现在20~25 cm处;相同入渗时间内土壤湿润锋运移距离和湿润锋运移速率随微塑料丰度增加而减小,当入渗时间为60 min时,A1、A2、A3,Q1、Q2、Q3和Z1、Z2、Z3湿润锋运移距离较CK分别减少4.38%、8.76%、10.58%,7.30%、10.22%、14.60%和10.95%、13.14%、15.33%,其中PP微塑料的影响最为显著;微塑料赋存对土壤水分蒸发产生抑制作用,同类型微塑料下土壤的累积蒸发量随丰度的增加而减小,在蒸发27 h时,添加2%丰度下PP、PVC和PE微塑料的实验土柱累积蒸发量比CK分别减小22.9%、19.4%和13.3%,Rose蒸发模型更能较真实地反映微塑料赋存情况下土壤累积蒸发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研究可为微塑料赋存条件下土壤水分运移的变化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60.
二氧化氯是一种性能优良、应用广泛的消毒剂,可通过破坏细胞或病毒的组成结构、阻碍细胞代谢等方式实现微生物灭活。在自配水条件下,以二氧化氯投加量×消毒时间计算,二氧化氯剂量在15(mg·min)/L时,可实现对常见病毒(包括肠病毒71型、大肠杆菌噬菌体MS2等)3 log以上灭活率,在60(mg·min)/L时,可实现对常见细菌(包括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1.5 log以上灭活率,但灭活隐孢子虫卵则需要更高的剂量(如1.9 log灭活率可能需约600(mg·min)/L剂量);在实际污水厂进水中,30(mg·min)/L二氧化氯剂量只能分别实现0.8 log和0.5 log的大肠杆菌和总大肠菌群灭活率。二氧化氯消毒效果随温度升高显著提升,对于不同微生物,pH的变化对二氧化氯消毒效果的影响可能存在不同,而水中的有机物通常会因消耗二氧化氯而降低消毒效果,但在自然水体中也存在由于天然有机物可能的影响导致消毒效果优于自配水的情况。关于二氧化氯消毒后细菌群落结构的变化研究不多,仅有少量研究涉及市政污水、再生水、饮用水等。二氧化氯消毒一定时间后,悬浮态和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均可能出现再生长现象,但再生长过程中这些残生细菌的群落结构变化及其生长分泌特性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