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8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安全科学   77篇
废物处理   13篇
环保管理   60篇
综合类   528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3篇
社会与环境   71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1篇
  2020年   42篇
  2019年   38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34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0篇
  2010年   5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43篇
  2001年   39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水质安全的动态超声波强化混凝除藻水处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超声波辐射能够破坏蓝藻气囊,在水处理工艺中达到强化蓝藻混凝沉淀的效果.然而不适当的超声处理会进一步破坏蓝藻细胞,导致胞内毒素大量释放,加重水质污染负荷.本研究为获得水质安全的超声波强化混凝沉淀蓝藻水处理方法,采用频率40~120 k Hz的超声波辐射蓝藻水,考察处理后蓝藻混凝沉淀去除效果及藻毒素释放情况.结果表明,频率68~120 k Hz、能量密度59.1~186.4 W·L-1的静态超声波作用10~15 s后进行混凝沉淀,藻类去除率达98%以上,且频率越高效果越好;然而各频率静态超声波作用5 s以上均会导致藻细胞内藻毒素释放.采用内衬吸声棉及动态超声方式,频率120 k Hz、能量密度38.5~196.6 W·L-1超声波作用7.5~30 s后,可避免胞内藻毒素释放,且能去除水中溶解性藻毒素18.7%~30.7%,混凝沉淀后藻类去除率97.0%以上,其它有机物也降低.  相似文献   
82.
地貌对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规模与危害等特征具有重要的影响,宏观及微观地貌指标均能在一定程度上刻画其作用特征。应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详细解译崩塌和滑坡灾害,采用高精度DEM和滑动窗口技术提取地貌分维特征,并用其解析灾害分布的地貌特征。结果表明:灾害体的内部与后壁、前缘、侧壁和邻区均表现出较为明显的分异性,崩塌的微地貌分异特征较之滑坡显著,大型、厚层、老(古)崩塌及滑坡分异特征更为突出。计算地貌分维值可有效识别与其同时期的或更早的地质灾害,也可间接挖掘新发生灾害的微地貌复杂性和离散性。  相似文献   
83.
石油业和滨海旅游业是现代产业体系中关联度较小的两个产业部门,但它们在现代社会共同具备的快速发展特点,使两者之间形成了"破坏与被破坏"的特殊关系。海上石油开采输运、海上船舶运输和港口码头作业等生产活动的快速增长,导致溢油污染事故随之增多,对同样快速发展的滨海旅游业构成威胁和破坏,致使滨海旅游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海岸和海洋生态环境遭受损害,带来程度不等的经济损失和社会负面影响。本文以分析导致滨海旅游业受损的溢油污染来源为前提,全面剖析溢油污染对滨海旅游业的损害构成及损害程度影响因素,旨在引起政府和全社会对溢油污染防治的重视,采取措施消除或减小对滨海旅游业的威胁和破坏。  相似文献   
84.
基于修正A值法核算成都市季节大气环境容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选取成都市2010-2012年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及温江站探空资料,通过重新计算成都地区季节A值建立修正A值法,再对成都市的季节环境容量进行核算。研究结果表明:1成都四季A值分别为1.01、1.28、0.46、0.38;2成都市各污染物均为夏季环境容量最大,冬季环境容量最小,各污染物的夏季环境容量均约为冬季的5倍以上,其中SO2的夏季环境容量达到了冬季的13倍;3季节间大气环境容量的差别主要源于湿沉降在年内分布的不均匀,其次通风量季节间的不同也是其中一个重要诱因。  相似文献   
85.
为解决和应涌流造成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的问题,通过分析和应涌流的产生机理,结合现场实际系统的运行情况搭建模型,对产生变压器和应涌流的影响因素进行仿真研究,提出减小和应涌流的相应防治措施。应用结果表明:加强电力系统网架结构建设,合理选择空投变压器时机,消除剩磁等措施可减少和应涌流产生,防止变压器差动保护误动作。  相似文献   
86.
柴油车的黑碳排放对空气质量和气候变化有重要影响,但我国柴油车黑碳排放清单编制仍有较大局限性. 为进一步提高柴油车黑碳排放清单编制精度,采用整车转毂台架和热光折射的方法研究不同排放标准、行驶工况和负载状况对重型柴油货车黑碳排放的影响. 结果表明:我国排放标准升级对重型柴油货车的黑碳排放有重要影响,从国Ⅰ、国Ⅱ排放标准升级到国Ⅲ、国Ⅳ和国Ⅴ排放标准,黑碳在颗粒物中的占比由41%左右逐步提至72%左右. 行驶工况对重型柴油货车的黑碳排放也有一定影响,车辆在C-WTVC (中国重型商用车燃料消耗量测试工况)下的黑碳排放占比较VECC (重型车典型道路行驶工况)下高5%~10%. 与半载状态相比,重型柴油货车在满载状态下黑碳排放占比更高,国Ⅲ、国Ⅳ重型柴油货车满载状态下黑碳排放占比较半载状态高7%~8%,国Ⅱ重型柴油货车满载状态下黑碳排放占比较半载状态高15%左右. 研究显示,柴油货车黑碳排放清单编制要综合考虑排放标准、驾驶特征、负荷状况等对黑碳排放的影响,不宜使用固定系数利用颗粒物排放因子外推黑碳排放因子.   相似文献   
87.
以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为培养基,研究了添加Pb2+对Bt(Bacillus thuringiensis,苏云金芽孢杆菌)生长和晶体蛋白合成的影响,同时分析了Bt发酵过程中有效态Pb含量(以ρ计)的变化,并采用FTIR(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初步探讨了Pb2+在Bt表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污泥培养基在支持Bt生长代谢和降低重金属有效态含量方面均优于商用培养基,当初始ρ(Pb2+)高达400 mg/L时,与未添加Pb2+相比,污泥培养基中Bt活菌数与晶体蛋白产量约分别下降48%和54%,而商用培养基中约分别下降82%和75%,证实了污泥作为Bt发酵培养基的可行性;Bt对Pb2+有较好的耐受性,当ρ(有效态Pb)在80 mg/L以下时,Bt生长代谢不会受到显著影响.光谱学分析表明,Bt对Pb2+有少量吸附,从而降低Bt发酵过程中Pb的生物有效性,吸附位点主要为羟基,部分C O和S O也参与了吸附反应.  相似文献   
88.
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多环芳烃的分布、来源及其生态风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对闽江福州段37个沉积物样品中的15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5种PAHs的总量在241.5~1310.8ng·g-1之间,均值为630.9ng·g-1,且从上游到下游整体上呈下降的趋势,但在福州市区附近有突增的现象.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SOM)与PAHs总量呈显著正相关(r=0.58,p<0.01).同时,应用因子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PAHs进行了源解析.结果表明,煤燃烧来源占31.7%,汽油燃烧占25.2%,柴油燃烧占28.7%,石油泄漏源占14.5%,石油燃烧是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PAHs的主要来源.用效应区间中值ERM(the effects range median)和效应区间低值ERL(the effects range low)及其商值平均方法对闽江福州段沉积物中PAHs的生态风险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有4个样品芴的含量超过ERL指导值(19ng·g-1),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其余PAH单体和PAHs总量都不超标.  相似文献   
89.
徐特  曾辉  倪宏刚 《环境科学》2016,37(1):262-269
本研究以深圳市作为典型城市化地区代表,以直链烷基苯(LABs)作为环境分子标志物,在分析土壤LABs空间分布特征基础上,通过土壤LABs污染水平与城市化过程指标的相关分析,对直链烷基苯指示城市化过程可能性开展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城市化过程中人口规模、用水状况、城市建设、收入与消费及产业结构这5个方面的因素与土壤中LABs污染水平均有相关性,表明环境LABs水平与城市化过程相关,可以作为环境分子标志物用于指示城市化过程.  相似文献   
90.
游璟  倪九派  黄容  张洋  谢德体 《环境科学》2019,40(10):4708-4717
以柑橘/大球盖菇套作模式为研究对象,利用秸秆作为大球盖菇的培养基原料,通过原位试验,连续监测大球盖菇生长期内,不同秸秆还田量(半量、全量和倍量)下土壤CO_2排放规律,并进一步对比栽培大球盖菇(HSM、ASM和DSM)和未栽培大球盖菇(HS、AS和DS)处理下土壤CO_2排放量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结合大球盖菇产量及土壤碳排放效率,分析不同秸秆还田量所产生的环境及经济效益,为合理利用柑橘园林下土地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均高于常规种植(CK),随着秸秆还田量的增加呈增加趋势;且栽培大球盖菇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大于未栽培大球盖菇,表现为:DSM(52. 09 t·hm-2) ASM(41. 10 t·hm-2) HSM(33. 20 t·hm-2) DS(27. 15 t·hm-2) AS(25. 34t·hm-2) HS(18. 94 t·hm-2) CK(12. 16 t·hm-2);其中,倍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DSM)处理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增加最为显著,较CK增加了328. 37%;②对于栽培了大球盖菇的处理,土壤CO_2排放量最大时段均集中在大球盖菇菌丝生长期,其次为出菇后和出菇期;其中DSM处理在菌丝生长期的土壤CO_2累积排放量占其总累积排放量的43. 27%,其次为全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ASM,42. 63%)和半量秸秆填埋还田+栽培大球盖菇(HSM,40. 57%);③栽培大球盖菇处理降低了温度敏感系数Q10; 5cm土壤温度能解释27%~71%的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P 0. 01),而土壤体积含水量单因子对土壤CO_2排放速率不存在显著影响;但双因子拟合发现,5 cm土壤温度和体积含水量可以解释土壤CO_2排放速率变化的36%~82%;④对于栽培了大球盖菇的处理,各处理产量分别为:DSM(49. 7 t·hm-2) ASM(47. 0 t·hm-2) HSM(23. 3 t·hm-2),其中ASM的土壤碳排放效率最高(CEE=1. 14).综上,柑橘/大球盖菇套作模式短期内会显著促进土壤CO_2排放,但同时也提高了柑橘园综合经济效益,其中全量秸秆还田能较好地协调其产生的经济及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