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5篇
  免费   158篇
  国内免费   204篇
安全科学   142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1篇
综合类   575篇
基础理论   110篇
污染及防治   13篇
评价与监测   75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4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47篇
  2021年   61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31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75篇
  2010年   72篇
  2009年   54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红壤丘陵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鄂南红壤丘陵典型区的三个村为代表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对 1981和 1998年两个时期的土地利用变化和土壤质量进行对比研究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总体上具有农业型特点 ,17a间水田减少了 2 1% ;其余的利用方式则有不同幅度的增加 ,居民地、水域、林地、园地和旱地增加了 4 2 .2 %、99.6 %、8%、5 6 .8%和 8%。土壤质量有从优劣两端向中等靠拢的趋势 ,17a后 、 、 和 等地面积分别减少 18.6 %、12 .2 %、2 9.6 %和 2 5 % ; 等地增幅达 5 1.9%。土地利用方式及管理措施是影响土壤质量演变方向和强度的关键因子 ,园地和林地的土壤质量大多得到明显改善 ,水田的Δ SQI多数呈下降的趋势 ,旱地的土壤质量变化比较复杂 ,与土地利用结构相关。依此 ,本文探讨了定向培育土壤质量的途径  相似文献   
42.
永磁磁轨制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国外永磁制动技术在轨道交通中的应用情况;阐述旋转型永磁制动器和直线型永磁制动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对永磁磁轨制动安装方式、控制方法、联合制动模式进行探讨。介绍了直线型永磁制动器的3种磁化形式:Halbach磁化、水平磁化和垂直磁化;运用准静态磁场分析方法,得出了各部分的磁场分布控制方程,矢量磁势A、磁感应强度B和涡流损耗的分布;从而得出了制动力的计算方法。实践证明永磁磁轨制动技术在轨道交通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43.
一氯二乙基铝装置为甲类火灾危险装置。通过对一氯二乙基铝装置工艺流程及各单元工艺特点的详细分析,危险源的辨识从物料危险性、工艺过程危险性、工艺操作危险性等角度展开,从而确定出该装置的重大风险因素。在对一氯二乙基铝装置危险源辨识和分析的基础上,对各工艺单元提出相应的控制措施,预防事故发生。  相似文献   
44.
现有评价方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安全评价工作正在成为新建及在役管道安全运行的保障。针对目前国内已开展的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现状,结合自身安全评价工作实践,对现有评价方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45.
以长春市第一次污染源普查为基础,分析了长春市空气环境污染状况、主要的环境问题,并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46.
中国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影响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消费视角开展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研究,有助于深入认识两者相互关系。为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文章借助单位人的概念、构建的消费模型以及系统聚类分析法研究2005年中国大陆31个省区消费水平差异对资源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强度可分为四类地区,多数处于单位人水平。北京和上海人口消费水平最高,人均资源环境影响强度相当于甘肃为单位人的2倍;浙江和广东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5-2.0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次影响区;江苏、重庆、福建和天津人均影响强度介予1.0-1,5个单位人之间,是资源环境的第三层次影响区;其余23个省区人均影响强度大体在1.0个单位人左右,基本处于同一层次。资源环境影响强度较大的省区基本位于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对资源环境作用总量大致分为四类地区,差异明显。广东人口众多且消费水平高,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占全国的10.627%;河北、湖南、河南、四川、江苏、浙江及山东,人口消费水平均高于1个单位人,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为5.74%;内蒙古、吉林、甘肃等17个省区人口数量和消费水平差异较大,对资源环境平均影响总量占2.676%;天津、新疆、青海、宁夏、海南及西藏,人口总量和消费水平普遍较低。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小,平均仅为0.616%。对资源环境影响总量较大的省区多位于东中部地区,广大的西部省区仍是资源环境消费或终端压力的弱影响地区。  相似文献   
47.
以昆明市为研究区域,基于系统论思想构建城市协调发展评价体,采用比较分析法、person相关分析法、格兰杰因果检验、脉冲响应系数、偏差系数法对昆明市2000—2010年城市产业结构和用地结构的动态变化及其耦合关系进行了综合研究。结果表明:昆明市产业结构与用地结构之间经历了非同步变化后逐渐步入同步变化的轨迹,两者间存在长期稳定的相关性。从短期看,昆明市用地结构变化是产业结构变化的格兰杰原因,但产业结构变化与城市用地结构变化间不存在因果性关系,即城市用地结构与产业结构的有机耦合状态并不显著。在现阶段发展中,昆明市产业结构变化滞后于用地结构变化,两者间还未达到耦合协调的发展状态。  相似文献   
48.
废旧锌锰电池锌锰元素的分析表征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为了解废旧锌锰电池的锌锰元素特征,以废旧碱性(A-A)和酸性(Zn-C)电池为研究对象,采用化学分析、BCR连续萃取技术、SEM-EDS和XRD等手段对拆分的电池正、负电极材料中的锌锰元素进行了分析表征.实验表明:废旧碱性(A-A)电池中Mn、Zn分别占到正极材料质量的49.2%、10.3%,以Zn Mn2O4四方体锌锰矿结构晶体存在;Zn占负极材料的52.5%,以Zn O晶体存在;废旧酸性(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Zn各占41.8%和25.2%,分别以Zn Mn2O4、Mn O2、Zn5(OH)8Cl2·H2O和Zn(NH3)2Cl2等晶体存在.BCR处理结果显示,A-A电池正极和Zn-C电池混合电解质中,Mn主要为残渣态较难酸释,而A-A电池负极中的Zn易于回收.  相似文献   
49.
振动实验室比对探讨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把实验室比对应用到振动实验室。方法参考测量实验室比对的成熟方法,分析振动环境试验的特点及其与普通测量试验比对的区别。结果指出一般的测试实验室被测量是样品的客观属性,但是振动实验室的被测量由各实验室自己产生的振动及其时域频域属性。提出了振动实验室开展比对的初步方案,包括样品设计、试验项目和条件、比对试验组织、比对参数处理等。结论实验室比可以用于振动实验室,对评价振动实验室能力、评价多个振动实验室能力分布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0.
北京10个常绿树种颗粒物吸附能力研究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王兵  张维康  牛香  王晓燕 《环境科学》2015,36(2):408-414
大气中颗粒物PM(particulate matter)不仅造成环境污染,还对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城市绿色植物作为大气过滤器,能够有效地提高城市空气质量,保护人体健康.因此了解不同树种对空气颗粒物的吸附滞纳作用是必要的.以北京植物园10种常绿植被为研究对象,应用空气气溶胶再发生器(QRJZFSQ-I)测定了北京市常见6种乔木和4种灌木叶片对空气总悬浮颗粒物(TSP)、PM10、PM2.5和PM1.0的吸附能力.结果表明:1不同树种叶片表面附着颗粒物的能力差异明显,最高的是雪松(Cedrus deodara)和油松(Pinus tabuliformis),吸附量分别是(18.95±0.71)μg·cm-2和(14.61±0.78)μg·cm-2,冷杉(Abies fabri)最小,为(8.02±0.4)μg·cm-2;2不同树种叶片单位面积对不同颗粒物的附着能力也存在差异,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油松和雪松,附着PM2.5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Juniperus procumbens)、龙柏(Juniperus chinensis cv.kaizuka)和油松,附着PM1.0能力最强的是雪松、铺地柏、冷杉和油松;3不同月份叶片上附着的各粒级颗粒物(PM10、PM2.5)占TSP的比例不同.其中PM10在4~6月之间主要表现两种变化趋势,一是先上升后下降,主要为灌木树种;二是逐渐上升,主要的树种是乔木树种.而PM2.5则没有这种明显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