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56篇
  国内免费   214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558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4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21.
微生物技术处理饮食服务业含油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3次采自乌鲁木齐市鸿春园饭店不同时期排放的污水,经培养筛选出的28株具有较强除油能力的菌种回接污水后,其平均除油率达68%,其优选菌种回接污水24h后的除油率达90%,而同批污水自然存放10d后的除油率仅为29%。采用选培优良菌种集中快速处理,可以显著提高此类污水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922.
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及其演化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基于复杂网络视角,选择谷物、油料、纤维、糖料、果蔬、肉类6大类57种农产品,用1986—2013年间的贸易数据,构建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定量分析了这个复杂网络的特征和演化趋势。结果表明:1)1986—2013年,全球农产品贸易总量增加了2.26倍,其中油料作物增加幅度最大,增加了4.97倍。参与到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中的国家(地区)逐年增多。2)拟合节点累积度分布的幂函数曲线,表明全球农产品贸易节点度分布具有不均匀性,节点度小的节点数量多,节点度大的节点数量少,满足幂律分布。“枢纽”节点不断成长。3)全球农产品贸易网络密度上升、平均路径长度下降、多元化趋势加强、网络结构复杂化等特征日益突出。4)我国农产品进口来源国(地区)集中程度较高,农产品进口潜在风险较大。一方面要进一步扩大开放,拓展进口来源国(地区)的数量,更好地利用国际资源;另一方面强化农业基础,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防范风险,保障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23.
正确处理耕地保护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论文从省级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协调性出发,基于粮食安全及区域耕地生产力均衡视角确定了耕地盈余区、平衡区、赤字区,并利用机会成本法测算了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以及补偿额度。结果表明:1)2007—2015年我国耕地资源禀赋与经济增长间存在非协调性,需要进行区际间耕地保护利益协调;2)将全国划分为8个耕地盈余区、11个耕地平衡区及12个耕地赤字区;3)2015年全国平均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为2.90万元/hm2,其中,耕地赤字区最高,耕地盈余区次之,耕地平衡区最低;4)基于情景模拟法得出,不同区域的耕地盈亏量及耕地保护补偿额度存在较大差异。据此提出:实行差别化耕地保护政策;建立动态化的耕地保护制度,制定合理的区域差异化的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标准,尽快建立健全耕地保护利益协调机制,以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目标。  相似文献   
924.
925.
为了进一步了解在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中,高温冲击对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影响,本研究中,以在不同NO~-_2-N浓度条件下富集的硝化活性污泥为研究对象,利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方法,通过改变环境温度考察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丰度变化及结构特征.高通量测序分析结果表明:25℃时易于微生物生长,系统活性污泥微生物菌群多样性最丰富.随着高温冲击试验进行,系统内菌群丰富度、均匀度和多样性呈下降趋势.此外,分析发现本系统主要硝化功能菌为Nitrospirae的Nitrospira,更适宜在35℃生长.且高温冲击试验同样引起了活性污泥中非硝化功能微生物(Bacteroidetes、Chloroflexi、Halomonas和Pseudomonas等)的菌群结构差异.试验结果可为高温冲击条件下亚硝酸盐氧化过程中微生物菌群分布特点的研究提供部分理论参考,并为相关高温冲击试验给予部分借鉴.  相似文献   
926.
以两步水(溶剂)热法制备了一种新型磁性Mn_(0.6)Zn_(0.4)Fe_2O_4@CdS纳米复合光催化剂,并采用X-射线衍射(XRD)、比表面(S_(BET))、扫描电镜-能谱(SEM-EDX)、紫外漫反射(UV-vis)、透射电镜(TEM)、磁滞回线(VSM)和价带能谱(VB-XPS)等手段对制备的铁氧体、CdS和复合材料进行了表征分析.结果发现,得到的材料元素含量与设计预期值吻合,纯相晶格参数与理论值匹配较高,特征峰证实复合材料中存在尖晶石铁氧体和CdS晶格;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分析表明,CdS有效地附着在铁氧体上,且在可见光区发生了红移.利用该材料对亚甲基蓝(MB)进行了暗室吸附和光催化活性的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复合物吸附速率较快,适宜用Langmuir模型描述吸附平衡,最大吸附容量q_(max)高达79.6 mg·g~(-1);在测试的3个样品中,复合物光催化活性最高,经5次重复光催化实验,MB的降解率仍可保留在50%以上,且易磁分离回收;此外,通过自由基和空穴捕获实验、光致发光(PL)和电子顺磁共振(ESR)测试分析提出了MB降解机理.  相似文献   
92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安全和影响国家经济发展.截至目前,关于环境条件(湿度与温度)、空气污染及人为活动对2019-nCoV传播的文献鲜见报道.由于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采样困难,难以开展直接试验研究,因此通过对国内外其他类似病毒文献调研,探究影响病毒传播和生存的影响因素,以期为疫情防控和控制2019-nCoV传播提供指导.结果表明:①冠状病毒在低温低湿的环境中能够保持较长的存活时间与传播力,尤其在干燥物体表面停留时间更长,如冠状病毒能在温度为22~25℃、相对湿度(RH)为40%~45%的光滑物体表面存活5 d以上;②同时,冠状病毒气溶胶在低温低湿的条件下也具有高存活率,提示在密闭环境中2019-nCoV气溶胶可能在温度为20~25℃、相对湿度为30%~50%的条件下具有较高的存活率;③颗粒物浓度越高,2019-nCoV传播的风险可能随之增加;④感染者的行为活动也对2019-nCoV的传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应避免在人群中打喷嚏、咳嗽,并且用手、手肘或其他物品加以防护,降低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综上,提出几点疫情防控的相关建议,如改善室内微环境和开展2019-nCoV的检测、灭活、影响因素、传播规律等相关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928.
在实验室模拟青海和西藏2种牛粪在民用炉具中的燃烧过程,采用稀释通道系统与质子转移飞行时间质谱(PTR-TOF-MS)在线分析牛粪燃烧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VOCs),通过电子秤实时记录燃料质量的动态变化,获得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序列与实时排放因子.结果表明,70g牛粪一次燃烧过程持续1100~1500s.牛粪燃烧排放VOCs浓度的时间变化趋势总体上呈单峰分布;西藏牛粪在燃烧45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7.92×10-6;青海牛粪在燃烧400s左右VOCs浓度达到峰值6.01×10-6.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变化范围为40.74~156.88mg/g,趋势不同于VOCs浓度变化,随燃烧过程进行排放因子呈上升趋势.牛粪燃烧至3~4min左右,VOCs排放因子最低.甲醇、甲醛和乙醛3种VOCs排放因子占比最大,其中西藏牛粪燃烧3种VOCs排放占比分别为24.0%±1.9%、11.9%±1.8%和27.4%±1.4%,青海牛粪为22.0%±1.1%、13.3%±2.9%和17.7%±4.6%.本研究首次给出了牛粪燃烧VOCs实时排放因子,可为高时间分辨率排放清单建立和青藏高原地区室内空气污染的健康效应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929.
为探究碱-水热处理土霉素菌渣时NaOH投加量对SS、TS、土霉素、COD等含量的影响,调节菌渣含水率为98%,设置碱投加量分别为0.06,0.08,0.10,0.12,0.14 g/g,在120℃下水热反应2 h。通过测定反应前后TS、SS、土霉素、COD的含量及pH值分析得出,混合液TS、SS减量率变化趋势相同,均随着NaOH投加量增加先显著升高后略微下降,且均在碱投加量为0.12 g/g时达到最大(分别为14.36%和44.13%)。COD溶出率与SS减量率变化趋势相同,碱投加量为0.12 g/g时COD溶出率达到最大(45.82%),菌渣溶胞SS减量亦效果最佳。土霉素减量率变化趋势则相反,过高的碱投加量并不利于土霉素的去除,土霉素减量率在碱投加量为0.08 g/g时最高,平均达到99.99%;pH值在反应后明显下降,下降幅度与TS、SS减量率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930.
为了探究CaO预处理对消落带植被(VE)厌氧消化产甲烷的影响,采用4种不同质量分数的CaO对VE进行中温厌氧预处理,并考察了CaO预处理后VE的厌氧消化性能。结果表明:CaO预处理能提高VE中溶解性COD的含量,降低纤维素及木质素的含量,为后续消化过程提供物质基础。当CaO投加量为3%时,甲烷最大积累量为(229.8±6.3)mL/g,显著高于其他组别。此外,CaO预处理VE组别中甲烷的体积分数随消化时间呈现上升趋势。CaO能促进挥发性脂肪酸(VFA)的积累,当CaO投加量为3%时,VFA的最大积累量为(964±45)mg/L。CaO预处理可加速VE中总悬浮固体及挥发性悬浮固体的减量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