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1篇
  免费   155篇
  国内免费   212篇
安全科学   141篇
废物处理   6篇
环保管理   52篇
综合类   556篇
基础理论   101篇
污染及防治   12篇
评价与监测   72篇
社会与环境   47篇
灾害及防治   41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41篇
  2016年   29篇
  2015年   66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3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9篇
  2010年   67篇
  2009年   52篇
  2008年   46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6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安全状态具有随机、模糊和不确定的特点.全面考察影响道路路侧安全性的各种因素,从道路线形、路侧危险物、路侧防护技术和路侧景观4个方面选取15个评价指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其进行了量化计算.由此,综合专家打分法和信息熵赋权法,并与物元可拓理论相结合,建立了适应于山区高等级公路路侧安全的物元可拓评价模型,同时给出了与其相应的规范化算法及流程.最后通过对湖南西部某运营期山区公路的路侧安全评价表明,该方法客观有效.  相似文献   
942.
直立结构上冰力作用是国际海洋石油工程界研究的一个热点,尽管很多学者建立了各种冰力破碎模型,但是这些理论模型实现对冰与直立结构交互作用过程的量化模拟还存有较多困难.针对胜利油田大量海上平台超期服役现状,选择渤海现场实测的随机冰力时程曲线,考虑腐蚀减薄、桩基冲刷、海生物附着等服役损伤,建立海洋延寿平台结构有限元模型,研究随机冰力作用下海洋延寿平台构件的时程响应,采用疲劳等效应力幅来描述随机冰激疲劳应力过程产生的疲劳效应,最后基于Miner线性累积疲劳损伤模型采用S-N曲线法评估平台构件的疲劳损伤,该方法为进行可适合工程应用的渤海延寿平台疲劳评估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943.
介绍了一起某110 kV变电站2号主变跳闸故障,结合现场检查、电气试验及故障录波情况,综合分析2号主变的故障原因,提出了该类型的故障处理方法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944.
随着卫星、航空技术及其业务化应用的快速发展,遥感监测已成为天空地一体化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简述了环境遥感业务化的发展及特点,以江苏省为例,详细介绍了水环境、大气环境及生态环境遥感监测的省级具体应用情况。针对新时代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管理需求,尝试从同质处理、调查验证、硬件建设、热点挖掘、人才发展等5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以期为省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工作的后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太湖蓝藻的时空变化规律及治理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9─2012年丰水期和平水期的生物调查获取的环境和生物数据,研究太湖蓝藻的时空分布规律,分析蓝藻分布与其他物理、化学和生物因子(如温度、酸碱性、有机物和营养盐含量、浮游植物与浮游动物密度等)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太湖水质基本上超出V类地表水指标,主要的超标因子是总氮。总氮在丰水期和平水期的质量浓度分别为3.05 mg·L-1和1.65 mg·L-1,总氮在丰水期质量浓度降低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丰水期蓝藻迅速生长,吸收了大量的营养盐。蓝藻仍是太湖浮游植物的优势种。2009─2012年太湖蓝藻的密度随年份无明显变化,但随季节和区域存在显著差异:丰水期蓝藻密度均值为4.87×10^7cell·L-1,明显高于平水期蓝藻密度(1.51×10^6 cell·L-1);太湖东部采样点蓝藻密度明显低于其他湖区。影响蓝藻的非生物因素包括温度、酸碱度和营养盐,高温、偏碱性和高营养盐含量都会增加蓝藻的密度。蓝藻与其他浮游植物和大型水生植物之间存在竞争关系,蓝藻密度增加促进了枝角类的生长。推荐利用机械打捞和大型水生植物修复方法,因为这2种方法可在降低蓝藻密度的同时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和营养盐,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太湖蓝藻水华的风险。增加其他藻类和枝角类控制蓝藻水华方法可行性较差:1)蓝藻暴发时期其它藻类对能量和营养的竞争能力弱于蓝藻,难以抑制蓝藻的生长;2)在太湖中增加枝角类可能降低现有蓝藻的密度,但建立完整的食物链体系降低富营养化程度,防范生物调控中可能存在的生态风险(如其他藻类水华等)较困难。  相似文献   
946.
柴河小流域草地土壤环境的同位素示踪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滇池柴河小流域为研究区域,于2011年7月采集草地样品全样、分层样共17个,对土壤粒度、w(SOM)(SOM为有机质)、w(TN)进行测定;采用放射性核素137Cs示踪技术估算研究流域土壤侵蚀速率;同时,测定δ13C(稳定性碳同位素丰度),以研究该流域生态环境状况. 结果表明:①土壤粒度组成为粉粒(66.74%~77.55%)>黏粒(21.22%~31.29%)>砂粒(1.23%~3.33%),同一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粒度组成差异较小,土壤适宜耕作. ②CH1、CH2、CH3采样点的w(SOM)分别为3.51%、1.72%、2.54%,w(TN)分别为0.22%、0.17%、0.18%,二者相对偏低,并且土壤剖面的w(SOM)、w(TN)均随深度增加呈降低趋势. ③CH1、CH2、CH3采样点的137Cs含量分别为586.91、279.83和217.82bq/m2,侵蚀模数分别为324.96、879.33和1066.83t/(km2·a),表明研究区整体属于轻度侵蚀且表层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④CH1、CH2、CH3采样点的δ13C平均值分别为-18.49‰、-24.5‰和-21.74‰,表明有机质主要来源于陆源.   相似文献   
947.
上海PM2.5工业源谱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统计了我国目前的PM2.5源成分谱,指出我国本土源谱缺乏的现状.我国主要的污染源类如燃煤源、机动车源、道路尘、生物质燃烧源等,在源解析工作中均有借鉴外来源谱的情况.对上海典型工业污染源进行PM2.5源谱测定.研究发现,混合燃料电厂和燃煤电厂主要化学组分相似,但是Ca、Al、Fe在混合燃料电厂排放中贡献更大,Ca占(8.0±4.7)%,而燃煤电厂排放颗粒物中SO42-的贡献可达(23.3%±3.7%).烧结厂和电炉厂的源谱差距较大,烧结厂中SO42- (22.8%±10.0%)、Cl- (20.0%±4.5%)、K (17.2%±8.5%)、OC(13.0%±11.5%)、Ca(12.7%±4.2%)等物种贡献较大,而电炉厂中Fe(38.2% ±0.6%)、Zn(10.4% ±1.2%)等物种含量丰富.不同源类化学组分的显著差异与其工艺过程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948.
2种藻菌固定化改进方法的比较及优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替换固定液及壳聚糖覆膜2种藻菌固定化改进方法,并对比2种改进方法对固定化效果及废水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种方法都可增强固定化小球的稳定性与机械强度.4个周期后,经前种方法制备的固定化小球对COD, NH3-N, PO43--P的去除率分别为75.8%,42.5%,47.5%,后种方法制备的小球对2种污染物的去除率分别为73.8%,51.8%,54.5%.与改进前相比,前者降低了废水处理效果,而后者对处理效果影响不大.以壳聚糖覆膜作为改进方法,考察壳聚糖溶液的质量浓度,pH值和覆膜时间对固定化小球处理废水能力的影响,得到最佳浓度,pH值以及覆膜时间分别为1%,5.5,15min.  相似文献   
949.
目前天津在节能减排、低碳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其主要原因: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较高,能源消费对高碳能源的依赖程度过高,经济发展对高碳产业的依赖程度过高。因此,天津节能减排、低碳发展的战略目标应指向"脱钩",即经济发展逐渐降低对能源消耗的依赖程度;战略核心在于能源消费要从源头上逐渐摆脱对高碳能源的过度依赖,经济发展要逐步摆脱对高碳产业和产业结构的过度依赖。  相似文献   
950.
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周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研究大气细颗粒物(PM2.5)对雄性大鼠的生殖毒性作用,将不同剂量的PM2.5颗粒物悬液采用气管滴注方式对雄性Wistar大鼠分组染毒,染毒剂量分别为0、1.6、8.0、40.0mg·kg-(1BW),24h后应用流式细胞术对睾丸组织细胞周期及DNA倍体进行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M2.5对大鼠睾丸组织各倍体细胞比例和细胞周期有明显影响,可导致二倍体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可引起以二倍体细胞为主的G0/G1期细胞比例显著下降(p<0.05),G2/M期细胞比例和细胞增殖指数(PI)显著上升(p<0.05).结果提示,PM2.5可透过血睾屏障,干扰细胞周期进程,对生殖系统具有一定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