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63篇
  免费   500篇
  国内免费   1245篇
安全科学   567篇
废物处理   107篇
环保管理   401篇
综合类   2719篇
基础理论   628篇
污染及防治   605篇
评价与监测   284篇
社会与环境   248篇
灾害及防治   149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99篇
  2022年   251篇
  2021年   222篇
  2020年   299篇
  2019年   181篇
  2018年   189篇
  2017年   201篇
  2016年   206篇
  2015年   273篇
  2014年   249篇
  2013年   354篇
  2012年   379篇
  2011年   345篇
  2010年   313篇
  2009年   276篇
  2008年   292篇
  2007年   271篇
  2006年   257篇
  2005年   146篇
  2004年   124篇
  2003年   130篇
  2002年   144篇
  2001年   116篇
  2000年   104篇
  1999年   80篇
  1998年   40篇
  1997年   22篇
  1996年   27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4年   4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91.
五区电除尘技术是一种新型的电除尘器提效改造技术,由于其性能优良、工作可靠、稳定运行,工程投资少、施工周期短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在模拟计算分析其阻力和对气流分布影响的基础上,试验研究其对不同粉尘的收尘性能,结果表明:五区电除尘技术可高效捕集微细、高比电阻粉尘,且设备阻力小,气流分布理想。  相似文献   
892.
采用等温平衡法,测定了锌、钾、钙两两共存下赤红壤镉的吸附量,应用Freundlich方程分析了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并计算了镉的分配系数(KdCd).结果表明,用Freundlich吸附等温方程拟合土壤镉的吸附特征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与单钠体系相比,钙钾、钙锌及锌钾共存均使赤红壤吸附镉的能力减弱,赤红壤的总吸附容量(Kf值)分别降低了56.5%、96.73%和91.3%.不同离子两两共存下改变土壤吸附镉能力的程度不同,钙钾共存的Kf值明显高于钙锌、钾锌共存,对Kf值的影响程度的次序为:锌钾≈钙锌,钙钾.钙锌、钾共存时,增加吸附体系中锌质量浓度将明显降低镉的分配系数(KdCd值),共存离子中锌含量与KdCd值呈明显负相关.钙锌、钾锌以不同比例与镉共存时,锌含量高低是制约KdCd值大小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893.
采样分析陇中黄土高原地区农田退耕种植苜蓿3 a、5 a、8 a后0~5、5~10、10~20 cm土层土壤有机碳(SOC)、全氮(TN)、活性有机碳(SAOC)及矿质氮(NO3-N、NH4-N)含/储量的变化,并用静态箱-气质联用法对样地的COO2、NO2O排放通量进行了测定,研究碳氮变化对土壤CO2、N2O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SOC、TN基础含量很低的贫瘠土壤退耕后表现出明显的碳、氮固存效应,有很强碳、氮固存潜力.与未退耕休闲农田相比,退耕3 a、5 a、8 a后0~20 cm SOC储量分别提高了9.12%、20.18%、34.39%,SOC平均固存率分别为0.17、0.23、0.25mg/(hm2·a).TN储量在5~10、10~20 cm增加不明显,在0~5 cm退耕3 a、5 a、8 a后储量分别提高14.29%,35.71%和64.29%,各退耕年限0~20 cm TN平均固存率均为0.2 mg/(hm2.a);(2)退耕后各年限草地土壤活性有机碳(SAOC)含量有所增加,但各层含量变化不明显,其增加量远小于SOC的增加,说明退耕初期阶段积累了较多的土壤惰性碳;NO3-N含量增加明显,0~5、5~10 cm土壤各退耕年限含量达5%的显著性差异,但退耕前后NH4-N含量无明显变化.(3)土壤CO2通量与SOC含量、SAOC含量、TN含量及N2O通量显著正相关;N2O通量与SOC含量、矿质氮含量及CO2通量显著正相关.说明在环境因素稳定的条件下,退耕后土壤碳、氮含量的增加会导致CO2、N2O排放的加剧,表现出大气CO2、N2O的"源"效应.  相似文献   
894.
粉煤灰对垃圾填埋场黄土垫层的改性试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击实、渗透试验得到粉煤灰改性-黄土的最佳配比为10%。对压实黄土和压实粉煤灰改性-黄土,分别用清水和渗滤液进行室内渗透试验,结果表明:渗滤液在压实粉煤灰改性黄土中的渗透系数≤1.0×10-7cm/s,在压实黄土中的渗透系数≤1.0×10-5cm/s,前者可作为填埋场防渗垫层,后者可作为填埋场防渗保护垫层。对COD、NH3-N的去除效果前者优于后者。  相似文献   
895.
工业锅炉除尘脱硫废水回用技术及设备的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工业锅炉除尘脱硫废水设计一套工业化的处理设备,并对其实际的处理性能进行考察和评价。该设备由网格絮凝+复合流沉淀+浅滤层过滤三个单元组成,设备构造合理,系统性能协调。设备正常运行时处理出水浑浊度平均值<10度,最大值<15度,出水浑浊度波动系数为1.8,浑浊度极差10.5度,水质稳定,满足回用水质要求。  相似文献   
896.
南新元  胡吉林  姜波 《环境工程》2009,27(5):107-109
医疗垃圾已成为威胁人类生活的"超级杀手",因此对医疗垃圾的处理至关重要。针对新疆某医疗焚烧处理场,介绍了热解焚烧工艺,此工艺应用了西门子S7-300系列PLC为核心的自动控制系统,系统中将MM440变频器和S7-300PLC的组合应用,并且实现了两者通过Profibus-DP的通讯。实践证明:该系统结构简明,运行可靠,便于在其他场合进行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897.
纺织印染厂废水的深度处理中试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曝气生物滤池(BAF)-臭氧-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广东某大型纺织印染厂的常规水解酸化-接触生物氧化处理出水进行深度处理回用中试,在中试研究成功的基础上,设计了每小时处理5 t的工业化试验装置。试验运行结果表明:进水COD为100~150 mg/L,色度约80倍,浊度约10 NTU,在前BAF水力停留时间3 h,中间化学氧化池中臭氧投加量40 mg/L,后BAF水力停留时间2 h的情况下,经组合工艺处理后出水COD约30 mg/L,色度2倍,浊度<1 NTU,该工艺处理后的出水,可直接回用于对电解质浓度要求不高的生产工艺中,也可作为反渗透或纳滤膜的预处理工序。  相似文献   
898.
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的催化湿式氧化降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鱼  王健  郑爽  汤洁 《中国环境科学》2009,29(5):497-501
利用Mn/Ce复合氧化物催化剂对“年老”垃圾渗滤液主要组分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及氨氮进行催化湿式氧化(CWAO)降解,分析了CWAO降解过程中有机酸之间及氨氮与有机酸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CWAO可降解垃圾渗滤液中正己酸、正丁酸、乙酸,反应进行120min时TOC去除率均达90%以上.降解乙酸、正丁酸和正己酸混合溶液时,升温过程出现有机酸相互抑制降解现象.氨氮的存在导致正丁酸的降解率下降,而有机酸的存在也抑制了氨氮的降解.Ni2+可使催化剂中毒,使催化剂活性降低.  相似文献   
899.
钛基IrO2-RuO2阳极电解处理亚甲基蓝溶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宋冠军  杨坚  李文祥 《化工环保》2012,32(3):205-208
采用钛基IrO2-RuO2为阳极材料,不锈钢为阴极材料,NaCl质量浓度为10 g/L的溶液为电解液,对亚甲基蓝溶液进行电化学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25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电解电流0.050 A,电解20 min后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5%;处理初始质量浓度为100 mg/L的亚甲基蓝溶液,电解电流0.100 A,电解30 min后亚甲基蓝去除率达98%。随着电解时间和电解电流的增加,亚甲基蓝去除率均增大。  相似文献   
900.
彭健  朱印  姚雯  张登峰 《化工环保》2012,40(4):401-405
钢材在深加工过程中通常使用盐酸对其表面进行酸洗除锈,从而产生大量废液。为了实现盐酸酸洗废液的资源化处理,以氯酸钠作为氧化剂制备聚氯化铁,考察了氧化剂加入量、浓盐酸加入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等因素对Fe2+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每处理100 mL废液需加入7.0 g氯酸钠、12 mL浓盐酸(12 mol/L)、0.3 g磷酸二氢钾,反应温度30 ℃,反应时间30 min,搅拌转速5 r/s。该条件下,Fe2+转化率可达98.51%,得到的聚氯化铁产品符合《水处理剂 聚氯化铁》(HG/T 4672—2014)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