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17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现场情况十分复杂,通常还伴随爆炸、复燃、立体、大面积、多火点等多种燃烧形式,往往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石油化工火灾重点战例进行分析,可以总结该类火灾扑救中技战术的应用情况,归纳出成功扑灭石油化工火灾的经验.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单位的16起重特大火灾战例,统计分析实战中一次性调集的灭火力量、固定消防设施使用情况、技战术措施应用情况、控火时间和灭火时间的关系,得出总体分析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今后石油化工火灾的成功扑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0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国家环境保护标准“十二五”规划》、《“十二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陆续颁布实施,将转变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放在了突出的位置,对今后的环保工作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并明确了一系列政策举措,也对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方向、产业结构、政策支持进行了阐述,显示出节能环保产业具广阔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3.
玉米秸秆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及化学基础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以塔玛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tamarense)为材料,观察了玉米茎秆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影响,比较了灭菌、未灭菌玉米叶的抑藻活性,并对玉米叶抑制藻类生长的化学基础进行了分析,以期为筛选和发现新的高效除藻剂提供思路.结果表明,玉米秸秆能显著抑制塔玛哑历山大藻的生长,玉米叶的抑藻作用强于玉米茎秆.0.5 g/L玉米叶对密度为1.69×106个/L的塔玛亚历山大藻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灭菌、未灭菌玉米叶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无明显差别,表明微生物小是玉米秸秆发挥抑藻作用的主要原因.玉米叶不同溶刺粗提物对塔玛亚历山大藻生长的抑制作用不同,石油醚、二氯甲烷空粗提物的抑藻活性明显强于乙酸乙酯和正丁醇粗提物.GC-MS分析结果显示.石油醚、二氯甲烷粗提物中主要含十八碳二烯酸、十八碳三烯酸、棕榈酸等脂肪酸类物质,提示长链脂肪酸可能是玉米秸秆抑藻的主要化学成分.  相似文献   
104.
内蒙古农业灌区夏、秋浇的氮磷流失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内蒙古农业灌区引黄灌溉的2次主要大规模灌溉(夏浇、秋浇)的跟踪监测,研究了农业灌区的氮磷流失情况.分析了2次灌溉期的各引水渠和排水渠中总氮(TN)、氨氮(NH4+-N)、硝氮(NO3--N)、总磷(TP)、溶解性无机磷(DIP)、溶解性有机磷(DOP)、颗粒磷(PP)的变化情况.研究表明:夏浇时,由于植物吸收、灌水量小等因素,基本不产生污染.而秋浇期间,由于灌水量大、土地裸露成为非点源污染产生的主要时期.在对第8排域的TN、TP的连续监测中发现,排干沟中的总氮总磷含量基本维持在4.16mg.L^-1和0.1725mg.L^-1,且氮为主要的污染控制因子;排干沟中的N/P为24,排入乌梁素海中极易引起水华发生.结合河套农业灌区的自然条件、耕作方式等因素,综合分析了河套灌区在夏浇及秋浇时期的非点源污染产生过程及污染特点.为该地区非点源污染管理和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5.
环境试验顺序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了环境试验顺序与环境试验的相互关系,分别从环境试验目的与应用的角度以及各类环境试验的机理和效应出发,阐述了环境试验顺序的基本选择原则,介绍了如何对试验过程的试验顺序作合理安排.说明了环境试验顺序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从预期目的、实际工况、试验机理等多方面综合考虑,以获得试验的经济性、实用性.  相似文献   
106.
通过苏丹草(Sorghum sudanense Stapf)、籽粒笕(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 L.)、豇豆(Vigna sesquipedalis Wight)种子的发芽试验及其盆栽试验,考察了PBS在土壤浸提液中的生物降解性能,探讨了PBS高聚物、低聚物和合成单体对植物的发芽和生长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在土壤浸提液中微生物对PBS有一定的降解作用,且在降解过程中,降解液的pH变化不明显;②PBS高聚物的降解产物对植物生长没有影响;③P BS低聚物在降解初期抑制部分植物的幼苗生长,后期对植物的生长没有影响;④当丁二酸的质量浓度低于200 mg.L^-1时,对植物种子的发芽和幼苗生长不会产生影响,当质量浓度高于500 mg.L^-1时,将抑制幼苗生长;当1,4-丁二醇的质量浓度低于2 000 mg.L-1时,对种子的发芽和生长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07.
本研究以阳极氧化法结合电化学沉积法成功制备的具有高度整齐有序纳米管结构的Ag/TiO2纳米管阵列(Ag/TNTAs)为阳极,碳/聚四氟乙烯为阴极构建光电催化(PEC)体系.并探究其光电催化降解甲基橙(MO)效能,结果表明,Ag/TNTAs光电催化降解能力(68.2%)远高于光催化(18.9%)、电化学氧化(38.2%)和直接光解;另外在水质净化厂出水有机质(EfOM)参与的光电体系中,当EfOM的初始浓度小于或等于1.0mgC/L时,其对光电催化降解MO起到促进作用,其中当其浓度为0.4mgC/L时促进作用最为明显.而高浓度的EfOM则抑制光电催化活性.此研究表明光电催化体系能高效催化染料降解,且EfOM能在一定阈值范围内促进光电催化降解污染物.  相似文献   
108.
综述了剩余污泥发酵制氢的底物预处理方法,主要包括物理法(热水解法、微波法、超声波法、冻融法);化学法(酸碱预处理、臭氧氧化法);生物法(生物强化技术、生物酶法),分析比较了不同预处理方法的剩余污泥发酵制氢体系的氢气含量及产率,污泥处理后溶解性化学需氧量、挥发性脂肪酸含量的变化和工程应用的优缺点,并指出目前研究存在的一些不足和对未来应用前景的展望,以期为剩余污泥发酵制氢预处理方法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09.
在兼氧条件下,利用厨余垃圾厌氧发酵液调节反硝化系统的碳氮比(COD/TN,C/N),并考察了其脱氮性能.结果表明,不同C/N条件下,反应系统均未出现有机物的积累,但高C/N条件下的亚硝酸盐最大积累浓度和积累速率高于低C/N;随着进水C/N的增大,反应整体脱氮率和反硝化速率不断增大,当C/N为13时,反硝化速率达到了最大值,为9.79mg/(gVSS·h),其脱氮率超过95%;相同C/N条件下,反硝化速率和最大亚硝酸盐积累浓度均与进水硝酸盐浓度成正比.此外,实验结果表明,兼氧条件下的反硝化过程虽不易出现COD残留,但去除单位氮所需的有机物更多,且整体反硝化速率以及亚硝酸盐还原速率均低于厌氧条件.  相似文献   
110.
北京城市典型下垫面降雨径流污染初始冲刷效应分析   总被引:17,自引:8,他引:17  
城市硬化地表的迅速增加使得降雨径流量增加,屋面和路面等下垫面上污染物的大量累积并随径流进入城市排水系统,对城市水环境造成威胁.为了解径流污染过程和给径流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于2004~2006年选取典型屋面和路面对径流污染过程进行了监测和分析,计算了两种径流的次降雨平均浓度(EMC)水平,发现两类径流的COD和TN污染较为严重;屋面径流的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分别超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 V类)3.64和4.80倍;路面径流的COD、TN分别超标3.73和1.07倍.利用M(V)曲线,判断径流量同径流污染负荷的关系,发现屋面径流污染物总悬浮颗粒物(TSS)、COD、TN和总磷(TP)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初始冲刷现象;路面初始冲刷现象主要表现为TSS和TP,总体上初始冲刷效应不明显.汇水面性质、降雨强度、污染物累积状况等都是影响屋面和路面径流污染物排放特征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