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194篇
安全科学   47篇
废物处理   12篇
环保管理   32篇
综合类   417篇
基础理论   68篇
污染及防治   3篇
评价与监测   17篇
社会与环境   32篇
灾害及防治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51篇
  2012年   44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采用新型循环淋溶装置对煤矸石进行连续240h的淋溶实验,研究了煤矸石中重金属在淋溶过程中的溶出规律,通过向淋溶液中添加聚丙烯酰胺(CPAM)考察了固体颗粒物的沉降特性.结果表明: 随着淋溶反应时间延长,煤矸石中碱金属Na元素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这两种因素导致淋溶反应初期淋溶液pH值升高.As、Zn离子浓度在淋溶时间为1~24h时呈上升趋势,而在24~72h,离子浓度呈下降趋势.淋溶液中Cr、Pb、Ba离子浓度在120h内均呈现上升趋势,而在120~240h,对于Cr离子来说,淋溶液的碱性环境促使Cr离子溶出率增大,但取样次数的增多也对Cr离子的浓度降低起到促进作用;淋溶液稀释和Ba离子的沉淀化合物形成,导致淋溶液中Ba离子浓度降低.120~240h,淋溶液中有机物被微生物的生化作用分解以及取样后外加塌陷区水体对淋溶液中COD和BOD起到稀释作用,使COD和BOD降低.在淋溶反应24h内,淋溶液中TON和NH3-N出现波浪式变化,淋溶时间大于24h时,TON和NH3-N总体呈升高趋势.随着淋溶时间延长,淋溶液中的固体颗粒物沉降速度逐渐变慢,延长了沉降时间.煤矸石中一些含氮化合物溶解于水中,使淋溶液中电离出 NH4+离子,形成碱性环境.  相似文献   
92.
为引导人形成正确的安全认知和思维模式、输出安全行为,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首先用文献综述法,在对现有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安全观定义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基于安全科学理论高度提出了安全观的新定义,并进一步论述安全观的属性特征、构成要素、层次结构、功能作用等本质内容。然后从自塑造和他塑造两方面构建安全观的塑造模型,并提炼出安全观塑造的8种常见方法及其“三步走”塑造思路。结果表明,安全观具有丰富的本质内容,并指导和决定安全行为输出,能为安全观塑造措施的提出提供参考,以培养、完善、改造人的安全观。  相似文献   
93.
西藏草地生长季产草量动态变化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文利用西藏地区草地产草量实际调查数据和NDVI数据集,建立西藏草地产草量估算模型,定量分析了1987—2010年间西藏草地生长季的产草量时空变化特征。研究表明:1987—2010年间,那曲地区草地产草量增速最大,增幅为54%,而拉萨地区草地产草量呈现负增长,减幅为4%。在空间分布上,总体呈现由西北向东南递增趋势;产草量增加的地区主要位于西藏中北部,南部多为产草量减少的区域。西藏草地产草量增加的区域面积占草地总面积的76.04%;产草量减少的区域面积仅占全区草地面积的23.96%。在年代际变化上,1996—2006年10 a间西藏产草量增加的区域面积显著大于减少的区域面积。为了改善西藏草地生态系统状况,进一步提高草地产草量,论文从草地开发利用、空间格局、病虫害防治和退耕还草生态补偿等方面提出西藏草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94.
在不同比例空心莲子草粗根(TR)和细根(FR)分泌物均质化条件下,研究膨润土和高岭土对四环素(TC)的等温吸附特征,并分析pH值、温度和离子浓度对TC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分泌物均质化后黏土对TC的吸附符合Henry模型,FR均质化对TC吸附的促进作用比TR均质化更强,高岭土对TC吸附的增长幅度比膨润土更大;在pH值2...  相似文献   
95.
我国典型农区耕地承载畜禽容量对比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根据农田养分平衡理论,对我国南北两个县级区域山东禹城和湖南桃源的耕地承载畜禽容量和负载指数进行了对比分析。 基于农田N收支情景分析表明:当农田施用粪便N分别占到总投入N的30%、60%和100%时,山东禹城耕地承载畜禽容量分别为4.1、8.3和13.8 LU·hm-2,相应负载指数分别是2.2、1.1和0.7,湖南桃源耕地承载畜禽容量分别是4.4、8.7和14.6 LU·hm-2,相应负载指数分别是1.4、0.7和0.4;基于农田N收支的耕地畜禽容量呈现为禹城略低于桃源,负载指数呈现为禹城显著高于桃源。基于农田P收支情景分析表明:当农田施用粪便P2O5分别占总施入P2O5的30%、60%和100%时,山东禹城耕地承载畜禽容量分别为6.7、13.5和22.5 LU·hm-2,相应的耕地畜禽承载指数分别是1.3、0.7和0.4,湖南桃源耕地承载畜禽容量分别是2.5、5.1和8.5 LU·hm-2,相应的负载指数分别是2.4、1.2和0.7,基于农田P收支的耕地畜禽容量呈现为禹城显著高于桃源,负载指数为禹城低于桃源。可见,禹城基于农田N收支的耕地承载畜禽容量显著低于基于农田P收支的耕地承载畜禽容量,桃源正好与禹城相反。因此,今后在制定减少农田环境污染对策时,禹城应首先考虑农田N收支及粪便N的有效管理与利用;桃源则应首先考虑农田P收支及粪便P的有效管理与利用,并且因为区域内乡镇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还应在乡镇之间进行协调平衡。  相似文献   
96.
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价值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草地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畜产品和生命支持两个方面的多种服务功能,但人们常关注产品提供功能而忽视生命支持功能。研究采用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框架,构建了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评估指标体系,并以2005年为基准年,运用市场价值法、影子价格法等多种方法对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进行经济价值评估。结果表明,海河流域草地面积为6.67×1010 m2,提供产品、固碳、保持土壤、净化环境等8项服务功能的总价值为2 216.28×108元,单位面积价值为3.32元/(m2·a)。其中,提供产品的价值量最大,占总价值的31.3%,其次是固碳和营养物质保持功能的价值,分别占总价值的26.8%、22.2%。海河流域草地生态系统除了具有重要的产品提供功能外,固碳、营养物质保持等生命支持功能的巨大经济价值也不容忽视,平衡兼顾草地生态系统的产品提供功能和生命支持功能有助于促进海河流域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协调。  相似文献   
97.
以南京市九乡河流域为研究区域,以2003、2009年两期遥感影像数据为基本信息源,在调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的基础上,计算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利用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研究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及其变化,以及城市化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2003-2009年,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损失2.63%,达643.1×104元,其中上游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增加1.57%,而中游和下游则分别减少2.18%和10.58%,耕地流失是中游、下游和流域总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减少的主要原因;食物生产、保持土壤等单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而水文调节和提供美学功能的生态服务价值增加;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异质性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降低的区域主要集中在下游的仙林大学城以及中游靠近主城区的西村一带,而升高的区域主要分布在九乡河沿岸;城市化对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负效应明显。制定严格的生态规划,加强对流域开发建设的分类指导,是恢复和维护九乡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8.
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分布格局与优先区评价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开展大尺度重要物种的保护优先区研究对于提高生物多样性保护效率十分重要. 选取1 020个物种(包括植物568种、哺乳动物142种、鸟类168种、两栖动物57种、爬行动物85种)为长江流域重要保护物种. 在分析重要保护物种类群分布格局的基础上,利用系统保护规划与专家参与的方法,提出了长江流域物种保护的27个保护优先区.保护优先区总面积占流域面积的41.8%,涵盖了重要保护物种973种,占全部重要保护物种数目的95.4%.建议以保护优先区为基本单元,开展有关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及保护区群的建设.   相似文献   
99.
由一起常压锅炉爆炸事故对目前常压锅炉的管理体制进行了回顾与分析,并提出了在森工林区进行相应管理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00.
石油化工装置发生火灾,现场情况十分复杂,通常还伴随爆炸、复燃、立体、大面积、多火点等多种燃烧形式,往往会造成惨重的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通过对石油化工火灾重点战例进行分析,可以总结该类火灾扑救中技战术的应用情况,归纳出成功扑灭石油化工火灾的经验.本文选取了近年来我国石油化工单位的16起重特大火灾战例,统计分析实战中一次性调集的灭火力量、固定消防设施使用情况、技战术措施应用情况、控火时间和灭火时间的关系,得出总体分析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为我国今后石油化工火灾的成功扑救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