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21篇
  免费   257篇
  国内免费   695篇
安全科学   313篇
废物处理   63篇
环保管理   206篇
综合类   1503篇
基础理论   398篇
污染及防治   239篇
评价与监测   176篇
社会与环境   150篇
灾害及防治   12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49篇
  2022年   136篇
  2021年   112篇
  2020年   152篇
  2019年   102篇
  2018年   91篇
  2017年   142篇
  2016年   103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187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90篇
  2010年   190篇
  2009年   167篇
  2008年   139篇
  2007年   174篇
  2006年   169篇
  2005年   11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64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2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发展建议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针对我国投运、在建、拟建火电厂烟气脱硫装置的工艺应用、工程设计及总承包能力、设备本地化率、产业化管理等状况进行了分析.指出我国火电厂烟气脱硫产业化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脱硫市场化发展滞后于市场需求;引进脱硫技术与掌握脱硫技术之间还有较大差距;关键设备的国产化应用仍没有大的突破;缺乏系统性的脱硫工程设计、制造、施工、安装、调试、验收标准、规范;重复、盲目引进脱硫技术;脱硫公司参差不齐;脱硫市场无序、低价竞争;脱硫设备与机组同步投运率不高;投运后存在诸多问题;石灰石供应有潜在问题等.提出整顿烟气脱硫市场,开展火电厂烟气脱硫设备后评估,优选脱硫工艺,继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健全烟气脱硫技术规范体系,加强行业自律等建议.   相似文献   
972.
针对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识别问题,提出了采用高阶累积量与信号瞬时特征相结合提取通信信号特征参数的方法,并讨论了利用获得的特征参数进行模拟、数字通信信号调制方式识别的方法和过程。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通信信号调制方式有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973.
Humans have transformed much of Earth’s land surface, giving rise to loss of biodiversity, climate change, and a host of other environmental issues that are affecting human and biophysical systems in unexpected ways. To confront these problems, environmental managers must consider human and landscape systems in integrated ways. This means making use of data obtained from a broad range of methods (e.g., sensors, surveys), while taking into account new findings from the social and biophysical science literatures. New integrative methods (including data fusion, simulation modeling, and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have emerged in recent years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and to allow analysts to provide information that link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elements for policymakers. This paper brings attention to these emergent tools while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the tools currently in use for analysis of human–landscape interactions. Analysts are now faced with a staggering array of approaches in the human–landscape literature—in an attempt to bring increased clarity to the field, we identify the relative strengths of each tool, and provide guidance to analysts on the areas to which each tool is best applied. We discuss four broad categories of tools: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survival analysis, multi-level modeling, and Bayesian approaches), GIS and spatial analysis methods, simulation approaches (including cellular automata,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participatory modeling), and mixed-method techniques (such as alternative futures modeling and integrated assessment). For each tool, we offer an example from the literature of its application in human–landscape research. Among these tools, participatory approaches are gaining prominence for analysts to make the broadest possible array of information available to researchers, environmental managers, and policymakers. Further development of new approaches of data fusion and integration across sites or disciplines pose an important challenge for future work in integrating human and landscape components.  相似文献   
974.
探索鄱阳湖血吸虫病典型疫区的社会、经济、环境因子与血吸虫病疫情的相互关系及其相关程度。采用经典统计学中单相关、偏相关和复相关系数研究南昌县43个行政村血吸虫病感染人数与疫水接触指数、耕牛存栏数、行政村水域面积、行政村湖边边界长度和行政村到鄱阳湖边界的距离的内在联系和相互关系。所选5个因子与感染人数的简单相关系数都达到了005置信水平,固定疫水分布各因子计算疫水接触各因子与“感染人数”的偏相关系数,与固定疫水接触各因子计算疫水分布各因子与“感染人数”的偏相关系数,都小于简单相关系数,说明疫水分布因子与疫水接触因子具有内在关联;“感染人数”与所有5个因子的复相关系数为0.948,达到了0.005的极显著置信水平。所选的村级宏观因子都与血吸虫病疫情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975.
近年来,兰州市夏季臭氧污染问题日渐凸显,已成为影响当地环境空气质量达标的首要污染因子和制约环境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突出短板.解决臭氧污染问题需结合城市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定量评估前体物减排量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减排对策,为环境管理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科学依据.在2015年本地排放清单的基础上,通过情景分析法预测了兰州市2030年3种梯度城市发展与污染控制情景下臭氧的两类主要前体物氮氧化物(NOx)和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排放量,利用WRF-Chem模型对不同情景下的2030年夏季臭氧污染程度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臭氧浓度与生成敏感性的时空变化情况,并提出了兰州市臭氧前体物的总量控制参考和针对不同行政区的减排对策建议.结果表明,3种不同的城市发展与污染控制情景下兰州市2030年NOx排放量为4.57×104~12.14×104 t, VOCs排放量为5.30×104~7.69×104 t, NOx排放可通过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末端治理和限制机动车...  相似文献   
976.
研究西南地区陆地植被生态系统净初级生产力(NPP)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驱动力,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利用2000~2021年MODIS NPP、1999~2021年基于站点的气象数据和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等数据,结合主成分分析、残差分析、Theil-Sen Median趋势分析和偏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西南地区陆地植被生态系统NPP时空演变及其对驱动力的响应特征.结果表明,时间上,2000~2021年西南地区植被NPP呈波动上升趋势,速率为3.54g·(m2·a)-1.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农田、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NPP均呈上升趋势,但农田生态系统NPP的上升趋势最为显著.空间上,西南地区植被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为89.06%,显著上升和极显著上升的区域主要分布在广西南部、四川东部、重庆西部,以及云南和贵州交界处.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对西南地区植被生长具有双重影响,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农田生态系统NPP呈上升趋势的面积占比均高于草地和森林生态系统.西南地区植被NPP与各气象因子的相关性呈明显地域差异.区域尺...  相似文献   
977.
青藏高原表土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总被引:21,自引:19,他引:2  
杨安  王艺涵  胡健  刘小龙  李军 《环境科学》2020,41(2):886-894
为了解青藏高原表层土壤重金属的污染特征、空间分布及污染来源,沿东北-西南方向对青藏高原表土(0~20 cm)样品进行了采集,对土壤中的Ba、Cd、Co、Cr、Cu、Fe、Mn、Mo、Ni、Pb、Sb、Sc和Zn等13种重金属总量进行了分析,并利用主成分分析-绝对主成分分数-多元线性回归(PCA-APCS-MLR)受体模型初步定量解析了重金属的潜在来源.结果表明Cd和Sb均显著超标,分别是20世纪70年代青藏高原土壤背景值的2. 13与1. 52倍.富集因子(EF)、地累积指数(I_(geo))和Nemero综合指数(PN)分析同样表明青藏高原表土主要以Cd和Sb污染为主,但污染程度普遍不高.在空间分布方面,青藏高原中部、东南部及东北部均呈不同程度污染,但中部及东南部污染相对较重. PCA-APCS-MLR分析表明,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主要有3个来源,分别为自然、交通和采矿等综合因素. Co、Cr、Cu、Fe、Mn、Ni和Sc主要受自然因素影响,Ba、Cd、Mo和Pb主要受交通因素影响,Zn主要受自然和交通因素共同影响,Sb主要受采矿、自然和交通等综合因素影响.青藏高原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过程中应着重考虑受交通、采矿等综合因素影响下的Cd和Sb污染.  相似文献   
978.
王楠  潘小承  王传宽  白尚斌 《环境科学》2020,41(5):2476-2484
为探究酸雨对毛竹扩张形成的竹阔混交林土壤真菌群落的影响程度,于2017~2018年在浙江省杭州临安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酸雨模拟实验,选取T1(pH=4.0)和T2(pH=2.5)两个模拟酸雨梯度,并以CK(pH=5.5)对照,利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强度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多样性变化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与对照相比,T1处理显著提高了真菌群落的OTU数量、Chao1指数和Ace指数(P0.05).竹阔混交林土壤主要由13个门类群的菌群组成,优势菌群包括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被孢霉门(Mortierellomycota)和毛霉门(Mucoromycota).主坐标(PCoA)分析和相似性检验结果表明模拟酸雨改变了土壤真菌结构.Bifiguratu属、Geminibasidium属、Purpureocillium属和Oidiodendron属相对丰度变化显著,可作为酸雨胁迫下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变化的指示种.冗余分析(RDA)和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pH和全氮对土壤真菌群落结构影响显著(P0.05).综上所述,酸雨提高了真菌群落多样性指数,改变土壤真菌群落结构.该研究结果有助于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真菌群落,以及土壤真菌作为影响因子在预测环境变异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79.
为探究饮用水处理过程中臭氧(O_3)对生物活性炭(BAC)中微生物及出水消毒副产物(DBPs)的影响,以饮用水小试装置的O_3-BAC工段开展研究,系统分析在不同O_3浓度下的水质变化,溶解性有机物(DOM)特征,微生物活性和DBPs产生情况.结果表明,O_3对BAC过滤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提升微生物对DOM的利用效率,但O_3浓度过高会导致出水中蛋白质和微生物代谢产物(SMPs)等有机物增加.当O_3浓度从0 mg·L~(-1)提升到2. 0 mg·L~(-1)时,BAC中微生物存活率从95. 10%降至62. 60%,但O_3将出水中难降解有机物转变为易生物降解物质,使得微生物活性提高了62. 52%,BAC的生物过滤得到强化;当O_3浓度增加到4. 0 mg·L~(-1)时,微生物存活率降至49. 90%,同时微生物产生的蛋白质和SMPs增加,导致含碳消毒副产物(CDBPs)和含氮消毒副产物(N-DBPs)的生成浓度与不通O_3相比分别上升41. 93%和7. 18%,大大增加水体潜在危险.综上,合适O_3浓度有利于O_3-BAC对DOM的去除,O_3浓度过高会导致BAC过滤效果变差并产生新的DBPs前体物.  相似文献   
980.
黄河水环境特征与氮磷负荷时空分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韩谞  潘保柱  陈越  刘亚平  侯易明 《环境科学》2021,42(12):5786-5795
黄河是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重要的供水水源,由于地形和降雨等自然因素以及频繁的人类活动影响,黄河流域水环境问题日渐凸显.为明确黄河干流水环境特征、水质现状以及流域氮磷负荷时空分布,本研究于2019年的4~5月和10~11月对黄河干流全河段水环境进行了调查研究.基于野外采样研究结果以及室内实验数据,结果发现:①从源区至河口多个水体理化参数逐渐上升的趋势反映了越来越频繁的人类活动以及中下游水土流失等的共同作用,此外,水库对溶质的截留与沉积具有显著的效果;②两个季节水质差异较小,从源区至河口水质等级由"优秀"下降至"一般";③降雨是黄河流域氮磷赋存形态及其负荷具有季节性差异的关键因素;④黄河流域内氮磷赋存形态及其负荷所具有的空间差异性主要受控于人类活动与水土流失的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控制黄河流域入河氮磷负荷以及改善水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