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164篇
安全科学   114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6篇
综合类   442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23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1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44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2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2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3篇
  2010年   3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2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42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81.
刘璐  张文强  胡飞超  庞阔  郭亚丽  张婷  李敏 《环境科学》2023,44(2):1191-1200
长江流域农村污水治理是实现长江大保护的重要环节,但现有处理技术存在工艺多样、难以选择和缺少评价等问题.因此,调研收集了长江中游地区农村污水处理工程案例资料,分析了不同收集方式和排放标准下各处理技术的应用情况,构建了农村污水处理技术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群决策和层次分析法对各处理技术进行了分类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中游地区农村污水的收集方式以单村或小规模联村收集为主,处理规模主要集中在200 m3·d-1以下,处理技术以厌氧+生态工艺应用最多(28.05%),一体化设备的应用也较为广泛(22.47%).评价指标体系准则层中技术性能权重最大(0.503 9),其次分别为经济效益(0.247 4)、运行管理(0.155 9)和环境影响(0.092 8),指标层中TP去除率、吨水运行成本、氨氮去除率和维护管理难易的权重较高.评价和优选结果表明,强化生态及厌氧+生态处理技术适于在长江中游农村地区推广和应用.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游地区农村污水处理技术的评估选择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282.
目的研究几种典型金属材料在西沙海洋飞溅区的腐蚀行为规律。方法通过外场暴露试验,分析3种钢、1种铜和3种铝合金材料暴露0.5,1,2 a后的腐蚀形貌与动力学规律。结果 3种钢的腐蚀质量损失与点蚀均较为严重,T2整个表面均匀减薄的同时,会产生大量微小的腐蚀坑,3种铝合金发生以点蚀为主的局部腐蚀,伴随有晶间腐蚀、选择性腐蚀等。结论试验条件下,3种钢中Q235耐蚀性最差,T2整体耐蚀性较好,3种铝合金中5083耐点蚀性能最差,5052略优于6063。  相似文献   
283.
指出了<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存在的不足之处,以易燃液体重大危险源为例,指出仅通过闪点1个指标来确定其临界量,缺乏一定的数学理论依据.应用2种聚类分析方法,将众多指标划分类别,从每一类别中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指标,并结合汽油当量法,从危险物质的易发性和危险能量2个角度更加全面、准确地反映其危险性,为<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2000)的进一步完善奠定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84.
涂料生产所使用的原料和产品绝大部分是易燃、易爆和有毒的化学危险物质,这就决定了在涂料的生产过程中极易引发火灾和职业病伤害,其中职业中毒是较为突出的问题.对涂料生产过程中的有害因素、毒物分布、中毒途径以及中毒原因作了较为详细的介绍.  相似文献   
285.
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法测定水中痕量有机氯农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快速测定水中14种痕量有机氯农药的方法,对比研究了浸入式直接固相微萃取与顶空固相微萃取两种方式对不同有机氯农药的富集效率,优化了试验条件.方法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1 ng/L~10 ng/L,定量下限为0.2 ng/L~40 ng/L,RSD<8%,实际水样的加标回收率为67.0%~133%.  相似文献   
286.
Fe(Ⅲ)催化过氧化氢分解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2.0≤pH≤5.1、0.2 mmol·L-1≤[H2O2]0<100 mmol·L-1和0.05 mmol·L-1≤[Fe(Ⅲ)]0≤0.5 mmol·L-1的试验条件下,考察了不含有机物的反应体系中[H2O2]0/[Fe(Ⅲ)]0、[Fe(Ⅲ)]0、pH及Fe(Ⅲ)水解形态等因素对类-Fenton反应中Fe(Ⅲ)催化分解H2O2动力学的影响.结果表明,在[Fe(Ⅲ)]0一定时,H2O2分解存在最佳[H2O2]0/[Fe(Ⅲ)]0摩尔比;当[H2O2]0一定时,Fe(Ⅲ)催化H2O2分解可用二级动力学反应进行描述,其二级动力学常数кd为22.21 L·mol-1·min-1;Fe(Ⅲ)催化H2O2分解的最佳pH为3.0;H2O2的分解速率随着Fe(Ⅲ)水解时问的增加而降低,Fe(Ⅲ)存在形态对H2O2催化分解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87.
建立了分散液液微萃取与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技术测定土壤和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方法。考察了影响分散液液微萃取的因素(包括有机萃取溶剂、萃取剂体积、分散剂、分散剂体积、萃取时间和盐效应)。在最佳实验条件下,方法在0.5~50μg/k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为0.999 0,方法检出限(3倍信噪比)为0.1μg/kg,加标回收率为83.1%~104%,相对标准偏差小于8.5%(n=6),适用于土壤和沉积物中三丁基锡的检测。  相似文献   
288.
2011年4月通过GC-MS检测和210Pb测年对灌河口海域沉积物(GHES)中的PAHs进行了分析,柱状沉积物中21种PAHs总浓度为21.0~209.0 ng/g,均值为88.1 ng/g,7种致癌PAHs浓度为7.0~90.0 ng/g,其中致癌剂苯并[a]芘浓度为ND~2.0 ng/g。PAHs浓度与沉积物中有机质含量呈低度正相关,与p H无明显相关性。源解析表明,近50年来GHES中的PAHs大部分来自煤和生物质燃烧。近50年来,总PAHs和16种优控PAHs浓度在波动中升高;近年来苊、苊烯、苯并[b]荧蒽、荧蒽、茚并[1,2,3-cd]芘的浓度增高,需查明来源。生态风险评价表明,GHES中以芴为主的负面生物毒性效应会偶尔发生。芴、苯并[b]荧蒽、苯并[k]荧蒽的浓度介于临界与偶然效应浓度值之间,应尽量减少对该海域沉积物的搅动,防止污染物再悬浮导致水体的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289.
硝化液回流比对A2/O-BCO工艺反硝化除磷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低C/N城市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重点考察了硝化液回流比对A2/O - BCO(生物接触氧化)工艺脱氮除磷特性的影响.在A2/O反应池水力停留时间(HRT)为8h,污泥回流比为100% 条件下,将硝化液回流比分别设定为100%、200%、300%和400%进行试验.结果表明, 系统在A2/O中实现了反硝化除磷,具有很好的同步氮磷的去除效果,出水COD浓度均在50mg/L以下.上述不同硝化液回流比下总氮(TN)去除率分别为48.8%、66.5%、75.6%和62.5%,总磷(TP)去除率分别为86.0%、90.3%、91.0%和95.0%.在硝化液回流比为300%时,系统平均出水TN和TP浓度分别为14.96mg/L和0.49mg/L.系统反硝化除磷量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略有增加,在硝化液回流比为400%时,反硝化除磷量高达磷总去除量的98%.  相似文献   
290.
施肥和水分管理是影响水稻生长的两个关键因素,探讨水肥耦合条件下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输入与分配动态,对深入解析稻田土壤碳循环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选用籼性常规水稻品种(中早39),采用13C-CO_2连续标记技术,量化研究施氮和水分管理对光合碳在"水稻-土壤"系统中分配的影响.结果表明:施氮增加了水稻地上部干物质重和碳、氮含量,却显著降低了水稻根冠比;干湿交替使施氮条件下的水稻地上部全碳、全氮含量较持续淹水处理分别提高了22%和33%,根系中全碳、全氮含量分别提高了36%、44%,这表明施氮有利于水稻地上部生长,而干湿交替显著促进了水稻根系的生长.施氮显著增加水稻地上部13C含量,与不施氮处理相比增加了32%~83%;施氮使光合碳在水稻地上部的回收率增加6%~32%,在根系的回收率减少18%~59%.水分管理对13C分配的影响表现为:连续标记22 d后,在施氮条件下,干湿交替使水稻地上部、根系13C量均有一定量的增加;不施氮条件下,干湿交替与持续淹水处理相比,地上部13C量减少10.3mg·pot-1,回收率降低了11%~12%;根系13C量增加1.9 mg·pot-1,回收率提高了24%~57%.施氮和干湿交替都显著增加了13C在根际土壤中的累积与回收率.因此,施氮增加了光合碳在土壤-水稻系统中的累积,但降低了光合碳在根系中的分配,干湿交替比持续淹水更利于光合碳向土壤中的传输与累积,水肥耦合管理显著调控了光合碳的传输与分配.该研究进一步量化了水肥管理条件下水稻光合碳的分配及其在土壤有机碳库中的传输特征,为稻田水肥管理、水稻土有机质积累持续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