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5篇
  免费   83篇
  国内免费   138篇
安全科学   66篇
废物处理   9篇
环保管理   35篇
综合类   399篇
基础理论   59篇
污染及防治   7篇
评价与监测   20篇
社会与环境   46篇
灾害及防治   1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42篇
  2021年   37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3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51.
植物内生菌联合超积累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可显著提高植物修复效率.从镉污染稻田水稻根系中分离获得1株编号为R-13的植物内生菌.分别利用显微观察、碳源利用及分子生物学手段将该菌株鉴定为1株红苍白草螺菌(Herbaspirillum rubrisubalbicans);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耐Cd2+能力,在镉含量为300 mg·kg-1的固体培养基上仍能生长.经显色反应发现R-13菌株具有产生铁载体和分泌吲哚乙酸(IAA)能力,此外,经Pikovskaya''s固体培养基和Ashby固体培养基试验表明R-13菌株溶磷作用微弱,但是具有较强的固氮能力.在盆栽试验中,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追踪R-13菌株在龙葵根部定殖情况,发现接种1次3 d后草螺菌属在龙葵根系内相对丰度相比空白对照(CK)增加201.88%,两次接种可使草螺菌属在龙葵根部的相对丰度相比CK增加1182.44%,接种5 d后草螺菌属在龙葵根系内相对丰度开始出现显著降低趋势.当接种20 mL·pot-1菌液时对龙葵的根、茎、叶及果实中镉含量无显著影响,当接种菌液达到40 mL·pot-1时可显著提高龙葵营养器官中的镉含量,当接种量达到200 mL·pot-1时龙葵营养器官中镉含量最高.此时,根系中镉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提高84.42%,茎秆中提高43.67%,叶片中提高64.06%,果实中提高20.29%.综上可见,根系接种植物内生草螺菌R-13可显著提高龙葵根系中草螺菌属的相对含量,同时可起到强化龙葵吸收镉的作用,该菌株在植物修复镉污染土壤技术中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652.
为准确评价高密度聚乙烯(HDPE)粉尘爆炸敏感性和开展有效的粉尘防爆工作,采用Godbert-Greenwald恒温炉标准实验装置研究了典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分布特性,着重探讨了粉尘云浓度对不同喷尘压力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测试条件下HDPE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的变化处于360~445 ℃范围,随粉尘云浓度的增加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总体趋势,粉尘云浓度为1.111 kg/m3时出现拐点,且粉尘云最低着火温度随喷尘压力的增加而降低。  相似文献   
653.
论文以四川冬小麦种植区1981—2012年88个县的气象观测数据和冬小麦生产数据为基础,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和逐步回归等方法,评价四川冬小麦产量对单个气候因子及气候变化的敏感性与脆弱性。结果显示:假设冬小麦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日较差升高1 ℃、降水量下降100 mm、辐射量下降100 MJ/m2,冬小麦的产量随之发生变化,全生育期降水量下降导致产量敏感的面积最大,占整个研究区域播种总面积的6.5%;而辐射量下降使产量脆弱的面积最大,为2.4%。从各个生育阶段来看,研究区域内冬小麦产量对播种到拔节期辐射量下降表现为敏感和脆弱的面积比例最大,分别占9.4%和7.9%。受到4种气候因子变化的综合影响,产量对冬小麦生育期内气候变化表现为敏感的面积占播种总面积的40.0%,在7个冬麦区均有分布,产量变化为-23.0%~9.5%;产量脆弱的面积占14.0%,主要分布在川西北高原大部及盆西、盆南和川西南的部分区域。  相似文献   
654.
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对增温的响应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增温是影响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但近年来关于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的研究结果存在不一致的情况。本研究利用从国内外已发表的128篇研究论文中提取的有效数据进行Meta分析,探讨了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的影响。结果表明:(1)增温促进了土壤二氧化碳的排放并降低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增温对土壤呼吸的影响程度(11.7%)明显大于对土壤有机碳的影响程度(4.4%)。(2)相较于其他生态系统,增温对森林生态系统的土壤呼吸和有机碳的影响程度最小,分别为9.3%、4.1%。(3)土壤呼吸对增温的响应与增温幅度之间呈二次负相关,且<2℃的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的影响最大;增温时间的延长不利于土壤碳的释放,土壤呼吸作用随着增温时间延长对温度升高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以上研究结果进一步强化了增温对土壤呼吸和有机碳影响的理解。  相似文献   
655.
研究采用空气质量指数法对2014—2018年洛阳市大气污染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构建了空气污染物浓度的影响指标体系,采用灰色关联法研究了空气污染物浓度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联度,得到了影响空气污染物浓度的主要指标因子,并提出了改善洛阳市空气质量的措施。结果表明:洛阳市空气质量指数类别主要为良和轻度污染。2014—2018年空气质量为优良的天数主要出现在春季、夏季和秋季,重度污染和严重污染主要出现在冬季。2018年PM10、PM2.5、NO2、SO2和CO这5项污染物浓度随时间变化呈"V"型,污染主要集中在1—5月和11—12月。O3浓度随时间变化呈倒"V"型,污染主要集中在4—9月。研究期内PM2.5、PM10和O3是主要污染物。市区总人口、工业(综合)能源消耗量、人均生产总值、城市机动车总数、城市房屋施工面积、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等8项指标因子与PM2.5、PM10和O3的浓度表现出高关联度或较高关联度。  相似文献   
656.
有机紫外吸收剂是一类"准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广泛存在于珊瑚礁区的各种环境介质中,并会对珊瑚健康产生威胁。近年来,随着珊瑚礁退化加重,珊瑚礁区有机紫外吸收剂污染问题逐渐受到重视。综述了近年来有机紫外吸收剂在全球不同珊瑚礁区水体、沉积物和珊瑚组织中的污染水平、时空分布特征,并评估了有机紫外吸收剂对珊瑚礁生态系统的危害程度。结果表明,每个海域的有机紫外吸收剂种类及浓度不尽相同,海水中的有机紫外吸收剂浓度总体处于ng/L至mg/L水平,并且近岸海域污染通常高于远岸海域污染,夏季污染通常高于其他季节污染。在二苯酮-1(BP-1)、二苯酮-3(BP-3)、二苯酮-8(BP-8)、对甲氧基肉桂酸辛酯(EHMC)、奥克立林(OC)等5种有机紫外吸收剂中,BP-3对珊瑚具有最大威胁,对88%以上的所调研珊瑚礁的珊瑚具有高生态风险,而BP-1、BP-8、EHMC、OC只在少部分珊瑚礁区对珊瑚具有中低生态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