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106篇
安全科学   75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25篇
综合类   232篇
基础理论   40篇
污染及防治   9篇
评价与监测   19篇
社会与环境   11篇
灾害及防治   22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7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应用固化酶检测黄瓜中氨基甲酸酯类农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向固定液中加入适量明胶构成BSA-GA-gelatin系统,从而对传统交联固化酶法进行了改进,不仅提高了固化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且经固定化的乙酰胆碱酯酶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常温下保存45d后仍未见酶活性有明显下降.在研究过程中分别对BSA、GA、明胶的最佳浓度进行了考察,最佳使用浓度分别为5%、0.5%、和0.1%.把乙酰胆碱酯酶固定到96孔酶标板上并与酶标仪联用减少了因目视颜色变化带来的误差,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针对以往农药残留速测法普遍采用的表面冲洗法进行农药残留提取的方法进行了改进,使提取效率大大提高,对大多数残留农药的提取效率可达到80%以上而且方法快速、简便.该方法用来检测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具有简便、快速、准确、灵敏度较高的特点,对黄瓜中5种氨基甲酸酯类农药的检测灵敏度在0.1~0.2 mg/kg范围内.  相似文献   
162.
氨基苯酚和四氯水杨酰苯胺对活性污泥产率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顿咪娜  裴海燕  胡文容 《环境科学》2009,30(5):1481-1486
对邻氨基苯酚(AP)和3,3′, 4′,5-四氯水杨酰苯胺(TCS)对活性污泥产率以及工艺运行效能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这2种化学物质污泥减量化效果及对COD和氨氮去除率影响程度的差异及原因.结果表明,AP和TCS都能有效地降低污泥产率,均可以作为解偶联剂.与对照组相比,当AP和TCS的质量浓度分别为15和1.2 mg/L时,污泥减量效果最好,分别达到21%和52%,而COD去除率仅有轻微下降.TCS造成氨氮去除率降低约32%左右,而AP则对其影响很小.同时研究了2种解偶联剂对污泥脱水性能、沉降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污泥的脱水性能受2种解偶联剂影响不大, SVI值受TCS影响而略有升高.镜检发现,和对照组相比,投加解偶联剂的污泥微生物结构发生了变化,且原生动物和后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减少.  相似文献   
163.
厌氧条件下,研究了阳离子络合剂柠檬酸钠(SC)对剩余污泥酶水解和酸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络合剂SC提高了污泥酶水解和酸化的效率,溶解性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溶出量增加,SC的最佳投加剂量为0.432 g·g-1(以TS计,下同).络合剂SC可以提高污泥中短链脂肪酸(SCFAs)的积累量,同时减少达到最大SCFAs积累的时间,缩短厌氧消化时间.空白对照组和蛋白酶组的总SCFAs积累量分别在反应第7 d和第6 d达到最大值,而SC+蛋白酶组(SC 0.432 g·g-1)在反应第2 d就达到了最大值.从酶活性的变化和SEM图可知,SC的投加破坏了EPS的网络结构,原来被束缚、隐藏于污泥基体中的水解酶得到释放,从而提高了污泥水解速率.  相似文献   
164.
林璐  胥嘉瑞  吴昊  王昌辉  裴元生 《环境科学》2013,34(7):2758-2765
以给水处理厂废弃铁铝泥(ferric and alum water treatment residuals,FARs)为载体,考察了不同粒径FARs对砷(Ⅲ)的吸附效果.不同粒径FARs的有效铁铝含量、比表面积和孔体积分别为523.72~1 861.72 mmol.kg-1、28.15~265.59 m2.g-1和0.03~0.09 cm3.g-1,总有机质、富里酸、胡敏酸和胡敏素分别为46.97~91.58、0.02~32.27、22.27~34.09和10.76~34.22 mg.kg-1.SEM和XRD检测表明,不同粒径FARs均以无定形结构存在.批量实验结果表明,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均能较好地反映FARs吸附砷(Ⅲ)的动力学过程.不同粒径FARs对砷(Ⅲ)的吸附量随着浓度的增加而增高,用Langmuir等温线方程拟合获得理论饱和吸附量在6.72~21.79 mg.g-1之间.pH值对FARs吸附砷(Ⅲ)的作用影响不大.砷(Ⅲ)吸附量大小与不同粒径FARs的理化性质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由相关性分析可得,有效铁铝含量和孔体积大小是影响FARs对砷(Ⅲ)吸附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65.
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在世界范围内倍受关注,国内外尤其国外已经开展和正在开展许多的研究工作。实质等同性原则在转基因安全性评价中得到广泛应用,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已经进行了转基因马铃薯、大豆、番茄、棉花、西葫芦、水稻、烟草以及芦笋的食用安全性评价,积累了一些研究经验和方法,得到一些有意义的研究结果,但也存在着一定的争论。文中将从评价的方法、原则和结果等几个方面报道和讨论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的研究进展,并且指出评价中存在的问题,对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作了一个相对全面而客观的报道,并且总结了转基因食品安全性评价中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对开展安全性评价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6.
候贝贝  尹奕卉  裴晶晶  刘俊杰 《环境科学》2019,40(11):4833-4840
2016年12月~2017年12月在全国5个气候区的223户民用住宅中进行不同季节入户,对空气中污染物采样,并对苯系物(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浓度进行分析.苯、甲苯、二甲苯和乙苯的算术平均浓度分别为6. 78、17. 4、17. 68和9. 87μg·m~(-3).相比其他国家室内苯系物浓度,中国室内苯系物浓度稍高;我国相关标准对于室内苯系物浓度的标准限值远高于其他国家和组织的标准限值.在众多影响室内苯系物浓度的因素中,主要分析了装修完工时间、吸烟和做饭频率与苯系物浓度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室内苯系物浓度仅在装修后2 a内有明显地降低;与装修完工时间呈不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装修程度一致时,吸烟和不吸烟家庭中室内苯系物浓度无显著性差异,但吸烟时散发的苯可能更易于以三手烟的形式存在室内,长期室内苯的贡献率大于甲苯;做饭时产生的挥发性有机物主要是烷烃和醛酮类,而房间中苯系物浓度与做饭频率的相关性不大.  相似文献   
167.
研究了四种醇类助溶剂表面/界面张力随浓度的变化,表面张力与界面张力之间的关系,以及界面张力降低对残油去除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醇的浓度与表面张力之间满足Szyskowski模型,与界面张力间呈对数函数关系,用Fowkes模型计算乙醇溶液的色散力与理论预测具有一致性,四种醇对油水界面降低能力的顺序为:丁醇>异丙醇>乙醇>异丁醇,醇溶液-柴油界面张力基本上不随时间发生变化;乙醇对含油砂柱冲洗试验结果表明除油率与界面张力降低呈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68.
一株溶藻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溶藻特性   总被引:34,自引:5,他引:34  
从对藻类及藻毒素有良好去除作用的海绵固定化微生物系统中分离到一株溶藻细菌P0 7,对该菌溶解铜绿微囊藻(Microcystisaeruginosa)、栅藻(Scenedesmus)及小球藻(Chlorella)的效果、溶藻方式进行了研究,利用16SrDNA序列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该菌株不但对铜绿微囊藻具有良好的溶解效果,而且对淡水中常见的栅藻及小球藻也具有良好的去除作用.初始菌浓度越大,溶藻效果越明显,达到最佳溶藻效果的时间越短.当菌浓度为2 . 4×10 7个·mL- 1 时,3d后铜绿微囊藻的去除率可达到81 .67% .该菌溶藻无需菌体与藻细胞直接接触,是通过分泌某种非蛋白质类物质溶藻.该菌革兰氏染色呈阳性,可运动;不能利用大多数常见碳源.16SrDNA序列分析表明,P0 7菌株与多株芽孢杆菌的16SrDNA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均在99. 7%以上,归属于芽孢杆菌属.  相似文献   
169.
施肥及秸秆还田处理下玉米季温室气体的排放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以华北地区冬小麦-夏玉米轮作农田为研究对象,在玉米整个生长季,运用静态箱法针对正常施肥及正常施肥结合秸秆还田处理进行了为期3年N2O排放通量的连续观测,并开展了1季CO2和CH4交换通量的研究.在玉米整个生长过程中施肥阶段N2O的排放量占到了总排放量的83%—96%,表明现有化肥的使用明显导致了农田N2O排放增加.与控制地相比,施肥和耕种可导致玉米田CO2排放明显增加,且正常施肥及秸秆还田样地CO2排放主要集中在苗期至吐丝期.控制地、正常施肥样地及施肥结合秸秆还田样地CH4的累积排放量均为负值,说明旱地土壤是CH4的一个汇.秸秆还田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玉米季N2O和CO2的排放量,但对CH4的吸收有所抑制.正常施肥样地和秸秆还田样地全球净增温潜势分别为-1392.8 kg C.hm-2和-179.2 kg C.hm-2,表明华北农田在现有耕作方式下是大气温室气体的一种重要汇.  相似文献   
170.
利用重污染城市临汾多个站点2018~2019年的PM2.5浓度监测数据,分析了不同季节临汾市PM2.5污染特征及其空间自相关度和集聚模式,最后引入多站受体模型分析临汾市PM2.5潜在源区.研究发现,临汾市的PM2.5污染主要集中在临汾盆地内的8个区县,包括尧都、襄汾、洪洞、霍州、侯马、古县、曲沃和翼城,这8个区县的PM2.5年平均浓度均超过50μg/m3,冬季平均浓度均超过100μg/m3.PM2.5空间分布特征与地形关系密切,临汾盆地内的8个站点空间自相关度很高,PM2.5高浓度区(高-高聚类)主要集中在盆地内部,说明邻近区县污染是临汾市主城区PM2.5浓度居高不下的重要原因.结合多站混合受体模型(MS-PSCF和MS-CWT)分析临汾PM2.5潜在源区,发现临汾市春季的潜在源主要集中在东北、西南和东南部,大部分为中远距离传播;在夏季,潜在源影响明显低于其他3个季节,主要在东部;秋季的潜在源主要集中在西南方向的一些地区;冬季的潜在源主要集中在东南和西南方向以及临汾市北部近距离区域.除夏季外,其他3季共同的潜在源区是陕西中南部地区(位于西南方向),且PSCF值均超过了0.7,说明在西南风时,临汾市发生污染的概率超过7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