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8篇
  免费   368篇
  国内免费   837篇
安全科学   341篇
废物处理   21篇
环保管理   150篇
综合类   1831篇
基础理论   408篇
污染及防治   99篇
评价与监测   133篇
社会与环境   182篇
灾害及防治   68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144篇
  2021年   148篇
  2020年   194篇
  2019年   126篇
  2018年   130篇
  2017年   12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135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198篇
  2010年   180篇
  2009年   198篇
  2008年   168篇
  2007年   192篇
  2006年   176篇
  2005年   135篇
  2004年   110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71.
基于长三角地区1951~2014年56个国家级气象站点逐日气温记录资料,通过计算极端高温事件相关指标(极端最高温TXx,极端最低温TNn,高温日数Htd和低温日数Ltd),利用GIS空间分析技术和Mann-Kendall时间趋势分析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近60 a极端高温事件的空间分异特征和时间变化趋势,并探讨了城市化发展对区域极端高温事件时空变异的影响。结果表明:(1)长三角地区极端高温事件指标均表现为一定的上升趋势,极端低温指标(TNn和Ltd)线性变化趋势比极端高温指标(TXx和Htd)更为显著,变化趋势最显著的地区集中在经济和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城市及周边地区(如上海、杭州等)。(2)极端高温指标(TXx和Htd)多年平均总体表现为南高北低,西高东低的趋势,而极端低温指标中TNn多年平均为由中部向南北两侧降低,Ltd多年平均呈现自中部向南北南侧增多的趋势。(3)从1990~2000到2000~2010年,城市化对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增强,快速城市化对北部城市极端高温事件的影响高于南部城市。  相似文献   
172.
近50年鄱阳湖五大流域降水变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基于鄱阳湖流域在江西省内部分对应的79县市气象站1960~2006年逐日降水观测资料,采用线性回归的方法分别研究五大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等3要素的变化趋势,并用Mann法进行了变化趋势的显著性检验,用距平与均方差之比达到15和20作为气候异常检验指标,对各流域的各时间序列进行了异常检验,采用了Mann Kendall法对各时间序列进行突变检测。结果表明:(1)各流域的年降水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降水量与年暴雨日数密切相关;饶河流域强降水事件较多,降水强度大,赣江中游流域降水时间分布相对较均匀,强降水事件较少;(2)各流域年降水量、暴雨日数总体呈波动上升趋势,20世纪90年代以来暴雨日数异常偏多的概率最大;(3)年降水日数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之前呈波动上升趋势,之后呈波动下降趋势,2002年至今各流域降雨日数明显偏少;(4)各流域的年降水量、降水日数、暴雨日数均未出现趋势性的突变;(5)近50年来鄱阳湖流域降水时间分布不均的情况加剧,旱涝灾害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173.
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地表水中的溴氰菊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蓉  程小艳  杨坪 《四川环境》2009,28(1):43-46
建立了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扫描测定地表水中溴氰菊酯的方法。溴氰菊酯经C18小柱富集,用6.0mL二氯甲影丙酮(1:1,v/v)洗脱,氮吹转换溶剂为甲醇并定容至1mL后由高效液相色谱仪进行分析,检测波长为270hm,通过保留时间与特征紫外吸收图谱定性,外标法定量。方法检出限1.0ug/L;线性范围1.0~97.0ug,/L,/相关系数0.9999;相对标准偏差7.7%-17.5%(n=6);回收率在90.6%~111.9%。方法简单,快速,经济环保。  相似文献   
174.
CAST工艺处理低C/N生活污水的强化脱氮性能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不同运行条件对CAST工艺处理低C/N实际生活污水脱氮性能的影响,并对pH值和ORP的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传统4 h运行模式下,提高原水C/N比,TN去除效果并无显著提高;对于低C/N生活污水,降低充水比有利于提高出水TN去除率,然而,充水比降至16%时,系统因低负荷运行发生污泥膨胀。在不投加外碳源的情况下,采用分段进水交替A/O运行模式可大幅改善系统脱氮性能,且TN去除率随着交替次数的增多而提高,交替4次平均去除率达87.23%。系统采用实时控制方式运行时,可根据有机物降解、氨氧化及反硝化时pH值和ORP曲线上是否出现拐点,来判断反应系统的曝气以及搅拌时间是否过长、适当或不足。  相似文献   
175.
活性污泥体系中聚糖菌的富集与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活性污泥体系中,聚糖菌(GAOs)在厌氧环境下与聚磷菌(PAOs)形成对底物的竞争关系,对聚糖菌的研究对于优化生物除磷工艺有重要意义。以葡萄糖为惟一碳源,在磷限制条件下,利用特殊运行方式对活性污泥进行驯化培养出了稳定的聚糖菌颗粒污泥,厌氧阶段磷释放量与有机物吸收量浓度(mg/L)比从7.4%下降为0.25%。从培养好的活性污泥反应器中分离获得2株聚糖菌,经菌落PCR和16S rRNA序列分析确定了所得聚糖菌菌株G1和菌株G2分别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解鸟氨酸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ornithinolytica)。  相似文献   
176.
好氧/缺氧消化降解污泥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为考察好氧/缺氧消化过程中污泥降解的特征,利用2个反应器进行对比试验,研究好氧/缺氧和好氧消化2个过程中VS的去除,pH和碱度变化,消化上清液中COD和氮元素变化等情况。试验结果表明:好氧/缺氧消化能够满足污泥稳定的要求,在常温条件下,消化16 d VS去除率即可达到38.2%,同时比好氧消化节约曝气能耗。好氧/缺氧消化对污泥中总氮的去除率高于传统的好氧消化,达到了36.4%,而且能够降低消化污泥上清液中的氨氮和硝态氮浓度。  相似文献   
177.
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方法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划分的数值模型法、类比经验法和GIS辅助方法进行分析比较,提出适用于不同类型水库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划分适用性方法体系,为科学合理地划分水库型饮用水水源保护区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78.
本文介绍了煤粉制备系统含尘废气的特性及治理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从袋除尘器类型的确定、处理风量的确定、过滤风速的选取、过滤面积的计算和除尘器规格的选取等方面介绍了煤磨袋除尘器的选型,以及FGM(M)型气箱脉冲防爆袋除尘器、MMC型脉冲喷吹防爆袋除尘器和LPMC型低阻高效防爆袋除尘器在煤粉制备系统除尘中的应用推广情况。  相似文献   
179.
风能作为一种清洁无污染的可再生能源,已经被广泛运用到电力事业的发展中来。近年来,新疆的风力发电发展迅速,风电场建设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对土壤及植被造成一定的破坏,人为地加剧了水土流失。概述了风电项目水土流失特点,以新疆华电小草湖风电场工程为例,结合项目区具体特点,分区设置防治措施。通过工程措施、植物措施与临时措施的有机结合,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相似文献   
180.
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事故预防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生物免疫识别模式,分析事故预防过程的实质是抑制潜在危险转化成事故的控制过程,分析比较事故预防与生物免疫识别模式在作用、生存环境、动作触发源等的共性,构建了基于免疫识别模式的事故预防系统并建立了事故预防数学模型;定义事故预防系统的识别率、失效率、误判率并给出了数学表达式,指出监测生产系统各环节状态信息是否符合系统的安全要求就是识别潜在危险的过程,是事故预防的关键,基于人工免疫原理的事故预防数学模型具有较强的健壮性、自适应性和动态防护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