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5篇
  免费   495篇
  国内免费   1143篇
安全科学   496篇
废物处理   70篇
环保管理   246篇
综合类   2637篇
基础理论   556篇
污染及防治   250篇
评价与监测   230篇
社会与环境   259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31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215篇
  2021年   221篇
  2020年   269篇
  2019年   185篇
  2018年   190篇
  2017年   184篇
  2016年   160篇
  2015年   223篇
  2014年   231篇
  2013年   266篇
  2012年   282篇
  2011年   298篇
  2010年   257篇
  2009年   271篇
  2008年   235篇
  2007年   250篇
  2006年   242篇
  2005年   171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9篇
  2001年   86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31.
为揭示重金属元素Cd在城市环境系统多种介质中的迁移途径及其潜在危害性,系统分析了杭州市半山工业区主要环境介质(土壤-尘埃-水-底泥-生物)样品中Cd的指标含量,并用连续提取法分析了土壤、尘埃、底泥中Cd的化学形态特征.结果表明,Cd的迁移途径主要有两种,一是以尘埃为媒介在地表环境中迁移,二是通过水介质进入水体环境(水和...  相似文献   
132.
研究了将青鳉鱼长期暴露于不同浓度的全氟羧酸类物质全氟十三酸(PFTriDA)后的器官分布和富集系数.结果显示, PFTriDA最高富集在性腺;其次是卵、肝脏;浓度最低的部分是残体.除了性腺之外,该器官分布与野生中华鲟的一致.在相同暴露浓度下,雄鱼体内各器官的PFTriDA的含量高于雌鱼,机理模型计算进一步表明高母子传递系数是造成雌雄差异的可能原因.随着PFTriDA暴露浓度的升高,鱼体内同一器官的生物富集系数(BCF)呈现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33.
分析了利用压缩空气压送甲苯混合物时发生爆炸事故的直接原因和间接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4.
基于格网的太湖生态环境质量空间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GIS格网空间分析技术应用于太湖生态环境综合评价,实现了全湖范围内多因素的综合评价,揭示太湖生态环境状况的空间分布规律。首先将太湖分为800个格网单元,在2002~2003年实测样点的水体、底泥、水生生物特征数据基础上,通过空间插值获得全部单元模拟值,然后进行格网叠加计算,通过层次分析法得出各单元综合评价值,将太湖分为好、较好、中等、较差、差5个等级区,生成太湖生态环境空间综合评价图。结果显示,评价结果与太湖实际情况基本相符,太湖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降低,中等以下地区占全部湖区的一半以上,整体状况偏差。  相似文献   
135.
中国区域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空间统计方法研究了中国31个省、市、自治区的可持续发展综合优势能力的空间关联关系,结果显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总资产能力、总负债能力和综合优势能力均存在较强的空间依赖性。综合优势能力Z值与总资产Z值存在显著正相关(R=0.944),而与总负债Z值存在显著的负相关(R=-0.952)。利用综合优势能力空间关联Z值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初步的分区,并采用古典聚类(K means)方法对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进行同质性研究,利用K聚类结果对空间聚类(G统计)结果进行修正,将中国可持续发展能力划分为3种区域类型:中国东部沿海强发展区域、中国中部中等发展区域和中国西部弱发展区域。分区结果与中国传统的东部、中部、西部区域划分基本对应,东部沿海省市除海南和广西处于中等发展类型外,其他省市均处在强发展类型之列,中国中部全部省市均处于中等发展类型而中国西部全部省市均处于弱发展类型。  相似文献   
136.
钟平方  彭惠民  彭方毅  蔡强  何苗 《环境科学》2010,31(11):2673-2677
含酚、苯胺类废水是环境中水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本研究以漆酶分析酚类及苯胺类底物的动力学特性为基础,建立酚类、苯胺类化合物的分析方法.以分光光度法测定漆酶催化0~10mg/L酚类及苯胺类底物的反应速率,作出底物浓度与反应速率的标准曲线,采用漆酶筛查并检测了3种焦化废水中非挥发酚类含量.结果表明,漆酶的酚类及苯胺类底物主要以多元酚、氨基酚及多元胺为主,其中酚类的最适pH在7.0左右,苯胺类在4.5~5.0之间,各底物Km值大小在0.4~10mmol/L之间.除联苯胺外,分光光度法所得到的标准曲线均具有较好的一级反应动力学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在0.96以上.3种焦化废水中邻苯二酚含量分别为190.5、265.8和155.3mg/L,回收率介于91.9%~115.8%之间.  相似文献   
137.
The impact of petroleum on archaeal community in salinealkali soils was investigated, which will expand the knowledge of the archaeal population involved in the natural attenuation of hydrocarbons in extreme environments.  相似文献   
138.
Laboratory scale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to study the characteristics of N and P removal under different influent organic carbon concentration in a sequencing batch reactor (SBR) with simple anaerobic/aerobic operating mode. Experimental results indicated that, under the operating condition of influent N concentration of 89 mg/L and P concentration of 15 mg/L, when the influent C/N ratio increased from 1.5 to 6.9 (influent C/P ratio from 9 to 41), total N and P removal efficiency improved from 50% and 46% to 78% and 96% respectively. Track studies of N, P and other operating parameters demonstrated that N removal of the SBR was realized through simultaneous nitrification and denitrification (SND) in the aeration phase and anoxic denitrificaiton in the filling phase, P removal was accomplished through conventional anaerobic P release and aerobic P taken-up process. Keeping dissolved oxygen (DO) concentration during the first two aeration hours as low as 0.1-0.6 mg/L is essential for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s of nitrification, denitrification and P-taken up.  相似文献   
139.
酵母融合菌对Cr的吸附性能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酵母融合菌R32对Cr的吸附性能及机理.结果表明,该菌对Cr(Ⅵ)有着很好的吸附效果,最佳吸附条件为pH≤3,投菌量为l0g/L(含水率(78±2)%),吸附温度30~35℃,Cr(Ⅵ)的初始浓度≤20mg/L.当Cr(Ⅵ)的初始浓度为10mg/L时,总铬及Cr(Ⅵ)的去除率达93.7%和96.5%,总铬的残留浓...  相似文献   
140.
以电厂粉煤灰为主要试验原料,辅以外加药剂(水泥、石灰、石膏、水玻璃),经混合、成球、陈化和养护等工序,制得免烧粉煤灰陶粒,并将其作为曝气生物滤池(BAF)工艺的载体填料处理城市污水.待挂膜启动成功后,考察了水力停留时间( HRT)、COD负荷、氨氮负荷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温度为18~21℃、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