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87篇
安全科学   45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47篇
基础理论   50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5篇
社会与环境   50篇
灾害及防治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7篇
  2011年   34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9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船舶油污染防治的30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浦宝康 《交通环保》2000,21(5):30-33,38
1967年,油轮Torrey Canyon和以后发生的Amoco Cadiz、Exxon Valdez等溢油事件,震动了石油、航运等企业以及海洋环境保护部门。从1969年开始的溢油会议,交流油污染防治经验和成果,到1999年的30年,可以看出船舶污染防治的梗概。文中对此作了综合评述,并说明目前状况和今后的发展。  相似文献   
52.
冒泡是甲烷排放的主要途径之一,为量化太湖藻型湖区CH4冒泡通量及其占总通量的比例,本研究采用静态箱-便携式温室气体自动分析仪方法对春、夏季太湖梅梁湾进行了多日连续观测.结果表明,太湖藻型湖区春、夏季CH4冒泡通量均存在白天高于夜间的日变化特征.春、夏季CH4冒泡通量分别为1.843、104.497nmol/(m2·s),占总通量的比例分别为31.2%和68.6%,即冒泡是夏季CH4排放的主要方式,而春季CH4排放则以扩散为主.在小时及日尺度上,CH4冒泡通量与温度(气温、表面水温和底泥温度)和气压显著相关,且随着温度升高、气压降低,CH4冒泡排放分别呈指数增加和线性增加趋势.本研究可为准确估算太湖流域CH4总排放量及明确我国湖泊对全球碳循环的贡献提供重要的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53.
Among more than 75 variants of microcystin(MC),microcystin-LR(MC-LR) i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toxins.In this study,the feasibility of using Caenorhabditis elegans to evaluate MC-LR toxicity was studied.C.elegans was treated with MC-LR at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0.1 to 80 μg/L.The results showed that MC-LR could reduce lifespan,delay development,lengthen generation time,decrease brood size,suppress locomotion behavior,and decreases hsp-16-2-gfp expression.The endpoints of generation time,brood...  相似文献   
54.
Apart from the liver disruption, embryotoxicity and genotoxicity, microcystin (MC)-LR also could cause neurotoxicity. Nematode Caenorhabditis elegans was explored as a model to study the neurotoxicity. In the present study, we provided evidence to indicate the neurotoxicity on chemotaxis to NaCl and diacetyl, and thermotaxis from MC-LR exposure to C. elegans. As a result,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MC-LR caused significantly severe defects of chemotaxis to NaC1 and diacetyl, and thermotaxis. The neurotoxicity on chemotaxis to NaCl and diacetyl, and thennotaxis from MC-LR exposure might be largely mediated by the damage on the corresponding sensory neurons (ASE, AWA, and AFD) and interneuron AIY.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che-1 and odr-7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P<0.01) in animals exposed to MC-LR at concentrations lower than 10 μg/L, whereas the expression levels of ttx-1 and ttx-3 could be significantly (P<0.01) lowered in animals even exposed to 1 μg/L of MC-LR. Moreover, both the chemotaxis to NaCl and diacetyl and the thermotaxis were more significantly reduced m MC-LR exposed mutants of che-1(p674), odr-7(ky4), ttx-1(p767), and ttx-3(ks5) than those in exposed wild-type N2 animals at the same concentrations.  相似文献   
55.
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多目标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建立了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模型.以生命周期CO,NOx,PM,HC,SOx,CO2排放为优化目标,对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生命周期排放进行了单目标及多目标优化,并进行了灵敏度分析.结果表明:多目标优化后木薯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的混合比例为63%.与原始值相比,多目标优化后生命周期CO排放略有升高,NOx升高15%,PM升高19%;生命周期HC、SOx和CO2分别降低8%、50%和21%.  相似文献   
56.
UASCB-SMBR处理垃圾渗滤液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研究了厌氧污泥复合床 (UASCB) 序批式膜生物反应器 (SMBR)串联工艺 ,处理垃圾渗滤液的工艺性能及影响因素 ,并与单纯的SMBR工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 ,在进液COD浓度平均为 2 50 0mg/L ,NH+ 4-N平均浓度为 360mg/L ,厌氧反应器COD的负荷为 7~2 0kgCOD/m3·d ,SMBR负荷为 1~ 5kgCOD/m3·d,系统总水力停留时间为 1 4~ 2 8h时 ,该串联工艺COD去除率达到 92 %以上 ,NH+ 4-N的去除率在 80 %以上  相似文献   
57.
为减少生活垃圾填埋场内污泥坑的存在给填埋场后期竖向扩容工程带来的难度,以辽宁省某含污泥坑生活垃圾填埋场为例,对其竖向扩容工程进行了工艺设计和验证分析.根据工程目标和相关规范,合理确定了扩容后填埋场整体平面布置和填埋堆高等参数,选用原位固化技术对污泥进行了加固处理,并确定了处理后污泥的力学参数设计值.使用Geo-Slop...  相似文献   
58.
以潮白河密云段水体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荧光光谱法及平行因子分析解析了潮白河饮用水源中溶解性有机物(DOM)来源和荧光特性,结合方差分析探讨了不同季节和区域土地利用类型对DOM浓度和荧光组分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潮白河密云段水体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由5种荧光组分组成,包括微生物腐殖质2种,自生酪氨酸,还原醌类和陆...  相似文献   
59.
偶氮类染料刚果红水溶液的辐射降解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60Co γ射线、电子束辐照刚果红水溶液,研究其降解行为.考察了刚果红水溶液辐照前后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刚果红的降解率及溶液总有机碳(TOC)的去除率.通过不同气氛饱和辐照,对比了各种活性粒子对降解效果的影响.初步研究了初始pH值、H2O2和TiO2的加入对刚果红水溶液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60 γ射线、电子束辐照是一种有效的去除水体中刚果红染料的方法,其降解效果在不同体系中均可以达到100%.高剂量下TOC去除率可以达到85.7%.H2O2和TiO2的加入可以有效提高刚果红的降解效率.  相似文献   
60.
滩涂围垦与开发是海岸带地区特有的土地利用模式,揭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滩涂已开发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能够为该地区未来土地利用与规划提供一个标尺。论文以江苏省如东县为例,从土地利用类型结构与土地利用类型综合指数两部分探讨新中国成立以来不同围垦年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结构变化特征,揭示土地利用变化过程,对该地区土地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结果表明:新中国成立以来,如东县不同年限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存在阶段性特征。从围垦时间序列来看,农用地占比在30 a 围垦区最高,其变化呈现“S”型特征;建设用地呈现间歇性增长,周期为20 a,其中村庄用地在围垦10 a 逐步出现;未利用地一直下降,在40 a 围垦区保持稳定,主要类型为河流用地。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强度在30 a 围垦区达到最高,呈现“S”型变化特征。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在30 a 围垦区达到最高值,呈现倒“U”型特征。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演变存在三个阶段。江苏省沿海滩涂淤长为滩涂围垦奠定了自然基础条件,围垦初期,受到盐分的限制,只有耐盐植物和改良作物能够在滩涂土壤上生存,随着土壤不断脱盐,滩涂围垦区土地利用类型逐步多样化,在未来滩涂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需要重点开展滨海盐土的开发复垦工作,严格审批新增建设用地,积极保护自然生态环境,实现沿海滩涂地区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