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多元观测资料融合应用的灰霾天气关键成因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临安作为区域大气本底站的优势和杭州大气复合污染综合观测设施,再融合DMSP/OLS夜间灯光数据及气象观测数据,从不同层面研究了灰霾天气形成的主导因素.通过浙江省灰霾日数空间分布与同时期Defense Meteorological Satellite System (DMSP)/Operational Linescan System (OLS)卫星遥感得到的夜间灯光分布对比以及1960-2009年间杭州和浙江省年平均灰疆日数演变过程,从空间和年代际变化两个角度论证了当前不科学的社会发展是造成灰霾天气日益严重的根本原因.通过杭州和临安本底站实际观测对比发现,对灰霾天气形成起主要作用的是细粒子,关键排放因子不是尘粒等气溶胶,而是黑碳、NO2、SO2等.脱硫减排可以使霾污染有所减缓,但由汽车尾气等排放的含氮前体物对霾污染的贡献却越显突出.气象条件是灰霾天气形成的外部控制因素.在各种天气形势中,由于高压控制下下沉气流明显、大气相对稳定,出现灰霾天气的概率最高,达64.5%.除天气形势、大气稳定度外,风速、气温、湿度、气压、降水、变温等地面气象因子及前1日PM10浓度对污染物浓度皆有一定影响,其中降水、湿度、风速与污染物浓度之间的相关性最显著,是灰霾天气形成的关键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62.
浦宝康 《交通环保》2001,22(1):38-41
1999年国际溢油会议 于3月3日至11日在美国西雅图市召开。会议 的主题是《超越2000年、权衡各种观点》,而不是往常的《预防、治理》等,这意味着在选题上考虑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并且涉及有关溢油的各个方面以及它们之间的互相渗稼。会议的论文集共刊登论文126篇,另有海报114篇,表1是根据论文集原来的分类及论文数目列出的统计表,这篇要广简报中的标题与分类并不完全一致,这主要是为了突出某些课题。  相似文献   
163.
蚯蚓生物滤池污水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蚯蚓生物滤池作为一项新的生态型污水处理技术,由于其具有工艺简单、建设费用低、处理效果好、剩余污泥少等优点,近年来越来越受到了国内外研究人员的重视。文章详细介绍了蚯蚓生物滤池的基本原理,发展过程以及在污水净化机理、工艺流程和应用方面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为蚯蚓生物滤池及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4.
间歇曝气MBR处理低碳高氮磷城市生活污水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旭东  何小娟  邱江平 《环境科学》2008,29(6):1533-1537
采用间歇曝气膜生物反应器对低碳高氮磷型城市生活污水进行了处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12h、曝气/停曝周期30min/60min和不排泥的运行条件下,可去除90%以上的COD、接近100%的氨氮和80%以上的总氮,但系统对磷基本无去除能力.系统内硝化作用完成得快速且充分,而反硝化作用则是总氮去除的限制性步骤.试验还发现,膜污染速率与反应器内污泥浓度呈正线性关系,污泥浓度越高,膜污染速率越大.  相似文献   
165.
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颗粒化SBR反应器中,研究了进水氨氮浓度对好氧颗粒污泥的影响.结果表明,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将刺激丝状菌的生长;当氨氮负荷达到0.80 kg/(m3·d)时,颗粒开始明显解体,大量污泥流失;但氨氮负荷过低[0.0 kg/(m3·d)],好氧颗粒污泥同样不能正常的形成.同时,氨氮负荷的提高,会出现颗粒污泥结构松散,粒径增大,沉降速度减小,颗粒化率下降以及生物量降低等现象.反应器对有机污染物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分别为90%和70%,进水氨氮浓度的提高对其影响不大;但高氨氮负荷能抑制硝化菌和反硝化菌的活性,当进水氨氮负荷由0.48 kg/(m3·d)提高到0.80 kg/(m3·d)时,反应器对氨氮和总氮的去除率分别由90%和80%下降到70%和50%.  相似文献   
166.
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研究了进水有机负荷对颗粒化SBR反应器的影响.当进水有机负荷由1.8 kg /(m3·d)逐步下降到1.575、 1.125和0.67 kg/(m3·d)时,好氧颗粒污泥形态特征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包括颗粒解体,污泥流失,颗粒化程度和整体沉降性能的下降,颗粒形状由较规则的球状变为杆状、星状等多种形状,颜色加深等.好氧颗粒污泥系统对COD和TP的去除率分别为90%和70%左右,且进水有机负荷的降低,对其影响较小,但会严重影响同步硝化反硝化的进行,当有机负荷由1.8 kg/(m3·d)下降到0.67 kg/(m3·d)时,硝化率下降了约45%,反硝化率下降了约40%.  相似文献   
167.
毛家村水库是会泽县城居民主要的饮用水源,其水质经会泽县环境监测站监测,符合饮用水标准,但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污染问题。其水质污染是点源和面源污染,水体趋于富营养化和粪大肠菌群超标。认为应从饮用水源保护、水环境整治、控制污染源、实施水土保持工程4个方面来加强生态环境建设,确保县城居民饮用水安全。  相似文献   
168.
为深入揭示岩溶地下水文系统对外界环境的响应,利用多指标高分辨率在线监测技术对受农业活动影响的重庆青木关地下河水文地球化学变化进行研究.主要的高分辨率监测指标包括水位、电导率(EC)、pH值、降雨和NO 3-.在观测的6场降雨内,地下河水化学特征快速地反映着外界环境的变化.研究区地下水pH值的变化主要受到酸雨的影响,在降雨后都表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但在农业废水进入地下河系统后,它的变化受到两者的共同影响.EC受到雨水化学、稀释效应及农业活动废水的影响.NO 3-主要是农业活动的产物,受雨水水化学特征的影响较小,它的变化主要受农业废水及稀释效应的影响.在R1降雨影响下,水位上升,EC和NO 3-总体呈相反的快速变化过程而pH值的变化主要受酸雨影响而下降.在R2、R3、R4和R6降雨期,水位受降雨影响而快速的变化,pH值受酸雨影响而下降,EC和NO 3-受稀释效应影响也下降.但随着农业活动废水进入地下河系统,EC和NO 3-浓度在最快5 h最慢仅27 h的时段内同步地急剧升高,pH值也受影响而加速下降.在R5大暴雨期,水位急剧上升,EC和NO 3-受稀释效应影响而急剧下降,pH值先受到酸雨影响而下降,后由于稀释效应...  相似文献   
169.
不同颗粒龄的好氧颗粒污泥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在SBR反应器中,分别以絮状活性污泥培养的好氧颗粒污泥和直接接种的已稳定运行1 a的好氧颗粒污泥为对象,对2种颗粒龄不同的颗粒污泥的形态、理化特性、对有机物降解能力以及微生物活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小颗粒龄好氧颗粒的平均湿密度、污泥的比重和表示物理强度的完整系数(IC)分别为1.066 g.cm-3、1.013 g.cm-3和98.7%,各指标均高于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1.026 g.cm-3、1.010 g.cm-3和98.4%,两者的平均粒径分别为1.9 mm和2.2 mm.小颗粒龄好氧颗粒和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沉降速度分别为0.005~0.032 m.s-1和0.003~0.028 m.s-1,前者的SVI较低,且两体系中好氧颗粒的沉降速度均随粒径的增大而增大.两者对COD、NH4+-N的去除率都保持在90%以上和85%左右,从出水COD浓度、NH4+-N浓度和周期试验来看,小颗粒龄好氧颗粒对COD、NH4+-N的去除效果更好,两者对TP的去除率分别维持在40%~90%和32%~85%,但两者对TN的去除效果相差不大,去除率都在80%左右.同时,小颗粒龄好氧颗粒的异养菌比耗氧速率(SOURH)、亚硝酸菌比耗氧速率(SOURNH4)、硝酸菌比耗氧速率(SOURNO2)分别为26.4、14.8和11.2 mg.(h.g)-1,均大于大颗粒龄好氧颗粒的25.2、14.4和8.4 mg.(h.g)-1.综上所述,好氧颗粒污泥由于颗粒龄的不同会具有明显不同的理化性质,颗粒龄小的好氧颗粒具有更好的有机物降解能力、更高的微生物活性和更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70.
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与植物修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蒲晨新  余渊  孙大江 《四川环境》2014,33(5):140-145
概括了中国土壤重金属污染现状以及危害,总结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植物修复类型和优缺点,超富集植物的研究进展重点阐述了植物对土壤重金属耐性和富集机制,以及超富集植物的种质资源,最后指出了植物修复未来的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