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90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56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分析了玉龙雪山白水1号冰川雨季(5-10月)表层雪中无机离子的组成和特征,并与其他高海拔地区湿沉降进行对比。结果表明:白水1号冰川表层雪一定程度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由于雨季强烈的淋溶作用,表层雪SO42-含量较低,酸度的主要贡献离子是NO3-;pH值较高的原因是碱性金属离子的中和作用;海盐示踪结果显示雨季表层雪中离子来源主要以海源为主。在6-9月之间由于降水的淋洗作用,表层雪中离子浓度较低。表层雪中NO3-、SO42-、Ca2+高于大多数其他高海拔区域降水,是表层雪中无机离子浓度的主要贡献者,Ca2+浓度较高说明该地区高空水汽也受到了局地岩石岩性的强烈影响。  相似文献   
182.
制备条件对合成针铁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思源  练有为  郑红  蔡鹏  濮玉兵 《环境化学》2012,31(10):1625-1630
考察了溶液酸碱性、老化条件、老化时间以及矿化剂滴加速度等因素对合成针铁矿的影响,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比表面(BET)及粒度分布测试,旨在找到合成产物结晶程度好、比表面积较大、结晶较为均一且方便操作的适宜制备条件及方法.结果表明,在实验室,采用迅速混合矿化剂,碱性条件下70℃老化48 h以上,可制得结晶程度好,粒度分布均匀,较为均一的雪花状针铁矿.采用逐滴滴加矿化剂,上述条件下可制得结晶程度好,较均匀分布的条柱状针铁矿.  相似文献   
183.
利用相差显微镜对大姚县土壤和岩石中青石棉矿物引起的农村大气环境石棉纤维浓度进行分析测定,并利用总癌症、肺癌和间皮瘤分析模型对大气环境石棉污染对当地居民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大姚县农村大气石棉纤维平均浓度为0.003 75 f/mL,最大浓度达到0.029 7 f/mL,表明其大气环境已经受到石棉纤维的普遍污染.环境石棉纤维污染的总癌症风险、肺癌风险和间皮瘤风险分别达到86.3×10-5、291.48×10-5和7.1×10-5,表明大姚县农村大气环境石棉纤维污染对当地居民身体健康具有严重的影响.另外,由于当地居民对环境石棉纤维的暴露为终生暴露,因此年龄越大的人群的总癌症风险、肺癌风险和间皮瘤风险越高.  相似文献   
184.
国3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的气态污染物排放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SEMTECH-DS便携式排放测试系统(PEMS),在采用高压共轨和废气再循环系统(EGR)2种技术的国3重型柴油车上开展了实际道路的气态污染物排放测试,对比了2种技术下重型柴油车在实际道路行驶中氮氧化物(NOx)和总碳氢(THC)在各速度区间内的排放强度、综合排放因子及瞬时φ(NOx). 结果表明: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重型柴油车在除>10~20 km/h外的各速度区间内的NOx和THC平均排放强度均低于采用EGR技术的重型柴油车. 采用高压共轨技术的重型柴油车φ(NOx)平均值较低,但瞬时峰值较高;采用EGR技术的φ(NOx)平均值较高,但瞬时峰值较低.   相似文献   
185.
本研究对代表长三角区域背景地区的临安大气本底站2006-2007年的SO2和NOx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实验期间,SO2和NOx年均浓度均无明显差异;SO2,NOx季节变化特点和一些城市地区的研究结果一致,都是在冬季浓度较高,夏季浓度较低,不同的是,在邻近临安本底站的上海市,SO2与NO2最高月浓度与最低月浓度的比值小于临安区域本底站SO2与NOx最高月浓度与最低月浓度的比值,说明背景地区污染物浓度更容易受到气象条件变化的影响;SO2和NOx小时浓度日变化和城市地区的双峰双谷型分布形态不同,呈现出单谷型分布形态,午后的14点左右,SO2和NOx小时浓度达到24 h中的最低值,SO2和NOx分别在凌晨0点左右和晚上20点左右达到24 h中的最大值.  相似文献   
186.
多溴联苯醚的生物富集效应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研究污染物的生物富集效应对于预测污染物在生物体内的含量、建立环境标准以及评估污染物的生态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论文结合近年来国内外有关多溴联苯醚(PBDEs)的生物富集及其沿食物链(网)生物放大效应的研究文献,对PBDEs的生物富集效应进行了综述.文献计算的生物富集因子(BAFs)、生物-沉积物/土壤生物富集因子(BSAFs)和生物放大因子(BMFs)表明,生物对大多数PBDEs具有生物富集作用,且生物对PBDEs的富集能力与其生物进化等级及其营养级有关.文献计算的营养级放大因子(TMFs)表明,大多数PBDE单体可以在食物网上产生生物放大效应,但只有较少单体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生物的生理生化参数、化合物本身的特性以及环境条件等因素影响了PBDEs在生物体内及食物链(网)上的富集与放大.  相似文献   
187.
淮河下游连续雾-霾及转换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边界层探空资料、地面气象要素及污染物资料,研究了2012年6月中上旬淮河下游一次连续多日大范围雾-霾天气的雾-霾转换过程及成因.结果表明:近地面静小风为雾-霾长时间维持提供良好动力条件,边界层中低层维持的近中性层结或逆温层结创造良好热力条件,秸秆燃烧提供凝结核条件;雾和霾过程中风速下降伴随着能见度降低,风速增大则伴随着能见度升高.中度以上霾的形成和发展都伴随着空气比湿增大,霾向雾转换过程中比湿下降.比湿越大雾-霾持续时间越长,雾前比湿越高雾中最低能见度越低.能见度与SO2浓度呈正相关( Pearson相关系数为0.42)、与PM2.5和PM10浓度呈反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分别为-0.49和-0.56);雾-霾过程中上风向SO2、NO2浓度高于下风向2倍左右,下风向NO和PM10浓度高于上风向1.5倍左右,出现污染物转化.  相似文献   
188.
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分别以葡萄糖,葡萄糖-乙酸钠混合碳源,乙酸钠为碳源,对解体后的好氧颗粒污泥进行为期30天的活性恢复.研究结果表明:活性恢复过程中,好氧颗粒对COD和NH3-N的去除几乎不受碳源的影响,10d后好氧颗粒污泥对COD和NH3-N的去除活性完全恢复.碳源会较大地影响好氧颗粒污泥的物理特征及对TN,TP的去除,采用乙酸钠进行活性恢复后的好氧颗粒脱氮除磷效果最好,20d后对TN和TP的去除率可从解体时的45%和42%恢复到74%和81%;而采用混合碳源进行活性恢复后的好氧颗粒的COD比降解速率最大,达到10.74kgCOD/(kgMLSS×d),恢复至颗粒解体前的112%;以乙酸钠为碳源可使好氧颗粒硝化,反硝化能力得到较好的恢复,NH3-N和TN的比降解速率分别达到0.335kgNH3-N/(kgMLSS×d)和0.272kgTN/(kgMLSS×d),分别恢复至颗粒解体前的97%和101%.  相似文献   
189.
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特性及动力学、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实现农业废料资源化,解决含铬废水的污染问题,研究了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性能.试验考察了pH,小麦秸秆投加量,温度和初始ρ〔Cr(Ⅵ)〕对吸附活性的影响,进而确定了小麦秸秆去除Cr(Ⅵ)的最优条件.结果表明:当pH=1.0,温度为50 ℃,固液比为40 g/L时,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效果最佳.在pH=1.0,温度为30 ℃,固液比为4 g/L的条件下,初始ρ〔Cr(Ⅵ)〕分别为50,100和150 mg/L时,吸附6 h达到平衡,饱和吸附量分别为6.281,11.942 和13.981 mg/g.吸附动力学反应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热力学反应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方程.结合FTIR谱图和SEM结果,推断小麦秸秆对Cr(Ⅵ)的吸附过程以化学吸附为主.   相似文献   
190.
低磷胁迫下大麦磷高效基因型的筛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获得大麦(Hordeumv ulgare Linn.)磷高效育种的材料,分别在土壤有效磷质量分数为1.32和36.6mg·kg-1的条件下,对180个大麦品种进行磷高效材料的筛选和鉴定研究。结果发现,不同品种中磷高效差异很大;中国大麦茎干重和地上重极显著高于美国大麦(P=0.000);裸大麦(H.vulgare var.nudum)有效穗、分蘖数和茎干重极显著高于皮大麦(H.oldeum vulgateL.);多棱大麦(Hordeum vulgareL.)分蘖数、茎干重和地上干重极显著高于二棱大麦(Hordeum distichon L.)。磷效率用耐低磷力和品种适应性来描述,用籽粒产量计算耐低磷力,云啤1号(122.3%,231.43%)、Z050P004Q(109.81%,214.40%)和YS500(101.08%,566.14%)等是供试样品中磷高效较高的品种。该实验结果为云南地区进一步选育磷高效的大麦品种提供了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