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38篇
  国内免费   89篇
安全科学   62篇
废物处理   3篇
环保管理   23篇
综合类   255篇
基础理论   48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11篇
社会与环境   52篇
灾害及防治   6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31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4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31.
热爆炸理论在粉尘爆炸机理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笔者对粉尘爆炸的几种机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认为粉尘爆炸是由热爆炸引起的。在对粉尘燃烧过程作了较为合理的假设后 ,将热爆炸理论中均温系统的热爆炸判据 ,应用于粉尘爆炸中 ,得出了爆炸下限与粉尘粒径呈线性关系的结论 ,且与实验符合 ,并推导出粉尘的热爆炸判据。结果表明 :用热爆炸理论来解释粉尘爆炸机理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2.
火灾中双层窗玻璃破裂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田丽  卜程 《火灾科学》2001,10(2):67-71
把单层窗玻璃破裂的模型作为研究基础,基于原有的单层窗玻璃破裂的计算软件开发设计了双层窗玻璃破裂的模型,并对双层玻璃的内表面及其空隙的热传递过程和连续发生的玻璃破裂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重点与难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筹城乡建设、加强土地管理的基础,是实现世界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的基本手段。在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之际,对上轮规划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宏观层面上进行了分析与探讨,有助于新一轮规划的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简要介绍了规划修编的背景,并对本轮规划修编的网上调查结果进行了分析。通过回顾和分析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本轮规划修编应以统筹城乡发展、加强部门协调、促进节约集约、合理增加弹性、提高公众参与等为理念,并就本轮规划的重点与难点方面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34.
以室内环境的空气品质以及声、光、热环境为研究对象,根据实测数据,建立不满意百分比指标PD(predicteddissatisfied),基于熵权理论对整个室内环境进行评价。在多因素的室内环境评价过程中,该方法在以实测数据确定评价指标的相对重要程度后,根据各评价对象之间某些评价指标重要度的差异,自动调节各种差异对评价过程的影响,合理的优化了评价过程。以某小区6户人家家庭环境的物理、化学因素测试的数据进行综合评价,其结果与实际情况相吻合。说明该方法所得到的评价结果具有说服力。  相似文献   
35.
石油化工企业自身的生产、设备等特点决定了这类企业存在着一些特有的火灾隐患,这些隐患给安全生产带来了极大的威胁.因此,正确剖析和认识石油化工企业特有的火灾隐患,积极采取预防对策是石油化工企业安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36.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稳定剂,采用化学沉积法制备了磷酸银/树脂复合物,降解亚甲基蓝,研究其光催化活性,并对样品进行了XRD和SEM表征。探讨了不同的光源、催化剂投加量、PVP含量、p H值等因素对亚甲基蓝降解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太阳光(夏天早上9点到11点的阳光)下,偏酸介质中,催化剂用量为0.8 g/L,PVP质量分数为0.01%的磷酸银/树脂复合物,液面高度为15 cm的条件下对亚甲基蓝有最佳降解效果。  相似文献   
37.
白音华二号矿滑坡区边坡治理工程是针对稳定性差的南帮非工作帮和南排土场构成的复合边坡进行的。滑坡体受多层弱层控制,治理过程中易导致边坡失稳,所以治理工程采取分区开采的条采方案,充分利用边坡治理的三维效应来进行边坡的失稳破坏研究和稳定性分析。选取滑坡区的典型剖面作为研究对象,基于强度折减方法(SRM),应用有限差分FLAC3D软件,在两种开挖条件下,对含多弱层的复合边坡的稳定性规律和破坏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多弱层对复合边坡的失稳破坏及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治理工程中,弱层被揭露一定宽度,滑体沿煤底板弱层水平错动、竖直方向拉裂破坏;随弱层暴露宽度的增加,边坡稳定性明显降低,说明治理边坡具有三维效应;开挖至3-3煤层底板,开挖坡角20°,弱层暴露宽度为400m,边坡的稳定系数刚好达到安全储备系数1.1,建议矿方首选此方案,可以最大限度的回收煤炭资源。  相似文献   
38.
生物炭改性材料因具有活性官能团众多、吸附效能高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治理中.本研究以稻谷壳为原料,采用 共沉淀法及CaCO3浸渍法制备了钙基磁性生物炭(Ca-Fe-B),并使用电子扫描显微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分析(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进行表征.同时,通过梯度浓度Cr(VI)污染土壤实验考察Ca-Fe-B施入对土壤pH、Cr(VI)稳定化效果、土壤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阐述其钝化机理.结果表明:①Ca-Fe-B表面负载Fe3O4γ-Fe2O3、Fe3C及以方解石形式存在的CaCO3,具有大量—OH、—O—C=O、Si—O—Si、C≡C及C≡N等官能团;②Ca-Fe-B可显著提升土壤pH,在Cr(VI)污染浓度为100、200、1000 mg·kg-1时,90 d的 固定效率分别可达72.57%、67.07%及59.88%,并使土壤中部分可交换态Cr转化为可还原态及残渣态Cr;③Ca-Fe-B可促进土壤β-葡萄糖苷酶与几丁质酶酶活性,但磷酸酶对其响应不显著,也可显著提升土壤中Proteobacteria门菌相对丰度;④Ca-Fe-B表面形成Si—O—Ca—OH键可吸附Cr(VI), Fe(Ⅱ)作为电子供体参与土壤Cr(VI)还原过程,并生成Cr2O3、Cr(OH)3沉淀及(CrxFe1-x)(OH)3、CrxFe1-xOOH络合沉淀,以—OH、 —C=C—、O—C=O为主的大量含氧官能团协同吸附络合土壤中的Cr(VI).研究显示, Ca-Fe-B对Cr(VI)污染土壤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能,有望为土壤重金属污染修复提供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39.
通过对昆山市14个区镇91个土壤样品中As、Cd、Cr、Cu、Pb、Ni、Hg、Zn 8种重金属测定分析,对该市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进行评价并进行重金属污染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昆山市耕地土壤存在不同程度的轻微污染,重金属Cd、Cr、Cu、Pb、Hg、Zn均超过国家土壤背景值,旱地、水田中均以Hg污染范围较广、变异系数较大。综合污染指数表现为水田(115)>旱地(100)。区镇耕地重金属污染评价表明千灯、陆扬、石浦、锦溪、石牌处于警戒值之内,蓬朗、周庄、张浦、正仪、周市、巴城、淀山湖、花桥、陆家轻度污染;昆山市耕地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均未超过土壤环境基本容量,能够保证作物品质和农业持续发展。同时,研究表明区域重金属轻微污染具有复合污染的特性,Cd、Pb相关性最高(〖WTBX〗P〖WTBZ〗=0621 0), Pb与Hg、Cu、Zn、Cu与Cr也有相关性(0438 7、0426 0、0350 9、0394 0),区域重金属的轻微污染受人为因素影响显著,研究指出应加强对区域优先控制污染物Hg、次优先控制污染物Pb、Cd、Zn、Cu、Cr的控制与治理。  相似文献   
40.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初步研究——以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长江三角洲地区耕地质量变化的监测是区土地可持续利用研究的重点领域。锡山市位于太湖平原北部,其耕地质量变化过程反映了长江三角洲腹地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的耕地现状和发展趋势。本研究以锡山市为典型区,依据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多年土壤监测数据和有关耕地系统状态的统计数据,结合研究区耕地状况的调查分析,提出了支持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据此指标体系分析了该区耕地质量变化趋势。结果表明,该区耕地系统的发展总体上是可控的、有序的、但是耕地系统产出能力的稳定性呈下降趋势,系统高水平投入的维持面临较大的压力。鉴于人口增加和耕地持续减少的态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难以逆转,耕地占补的质量差异因素,是该区能否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