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254篇 |
免费 | 168篇 |
国内免费 | 355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91篇 |
废物处理 | 70篇 |
环保管理 | 92篇 |
综合类 | 711篇 |
基础理论 | 218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449篇 |
评价与监测 | 56篇 |
社会与环境 | 52篇 |
灾害及防治 | 3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4篇 |
2023年 | 43篇 |
2022年 | 100篇 |
2021年 | 82篇 |
2020年 | 58篇 |
2019年 | 43篇 |
2018年 | 48篇 |
2017年 | 71篇 |
2016年 | 68篇 |
2015年 | 87篇 |
2014年 | 104篇 |
2013年 | 138篇 |
2012年 | 109篇 |
2011年 | 105篇 |
2010年 | 88篇 |
2009年 | 63篇 |
2008年 | 89篇 |
2007年 | 60篇 |
2006年 | 56篇 |
2005年 | 35篇 |
2004年 | 31篇 |
2003年 | 32篇 |
2002年 | 32篇 |
2001年 | 30篇 |
2000年 | 32篇 |
1999年 | 28篇 |
1998年 | 21篇 |
1997年 | 22篇 |
1996年 | 17篇 |
1995年 | 16篇 |
1994年 | 13篇 |
1993年 | 18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4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1篇 |
1983年 | 1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7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Yuxin Shi Tengfei Pan Di Mu Hongqin Wu Qingqiang Meng Shuting Qi 《Environmental Chemistry Letters》2014,12(3):401-405
Phosphorus (P) is both a nutrient and a pollutant. For instance, excess P induces water eutrophication followed by death of fishes and other water life. Determination of organic P content in sediments is therefore important to study P cycling and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The most widely used method to determine organic P in sediments is NaOH–EDTA extraction followed by 31P-NMR detection. However, some organic P compounds are difficult to extract using NaOH–EDTA due to the low solubility, thus can not be detected by 31P NMR. Here, we used foam separation to determine organic P in sediment of North Canal of Tianjin City, China. Organic P was first enriched using foam separation coupled with NaOH extraction. The enriched organic P was then analyzed with 31P NMR.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ompared with the traditional extraction method, foam separation coupled with NaOH extraction enriched more P compound because 31P NMR detected an extra signal of teichoic acid at chemical shift 1.14. This teichoic acid signal was not detected in the extract prepared using only NaOH–EDTA. Our finding demonstrates that determination using foam separation followed by 31P NMR is feasible. 相似文献
202.
基于余震序列分布信息的地震极灾区快速判断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震级加权标准差椭圆法研究了基于震后短期内(24 h)余震序列判定地震极灾区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利用该方法判断宏观震中是一种比较可行的方法,不同震源破裂方式的震例利用该方法判断宏观震中的精度不同,倾滑-近倾滑型破裂方式的震例利用余震序列判定宏观震中的精度最高;2整体上看,利用该方法判断极灾区长轴方向的准确性低于利用距震中最近活动断裂判断的准确性,但对于倾滑-近倾滑型破裂方式的震例,利用该方法的准确性高于利用断层数据判定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203.
Controlling cyanobacterial blooms by managing nutrient ratio and limitation in a large hypereutrophic lake: Lake Taihu, China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Excessive nitrogen (N) and phosphorus (P) loading of aquatic ecosystems is a leading cause of eutrophication and harmful algal blooms worldwide, and reducing nutrient levels in water has been a primary management objective. To provide a rational protection strategy and predict future trends of eutrophication in eutrophic lakes, we need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nutrient ratios and nutrient limitations. We conducted a set of outdoor bioassays at the shore of Lake Taihu. It showed that N only additions induced phytoplankton growth but adding only P did not. Combined N plus P additions promoted higher phytoplankton biomass than N only additions, which suggested that both N and P were deficient for maximum phytoplankton growth in this lake (TN:TP = 18.9). When nutrients are present at less than 7.75-13.95 mg/L TN and 0.41-0.74 mg/L TP, the deficiency of either N or P or both limits the growth of phytoplankton. N limitation then takes place when the TN:TP ratio is less than 21.5-24.7 (TDN:TDP was 34.2-44.3), and P limitation occurs above this. Therefore, according to this ratio, controlling N when N limitation exists and controlling P when P deficiency is present will prevent algal blooms effectively in the short term. But for the long term, a persistent dual nutrient (N and P) management strategy is necessary. 相似文献
204.
205.
模拟评价方法及其在安全与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对现有评价方法进行了简要的分类并重点分析了常用评价方法的优缺点。提出了模拟评价方法的概念 ,介绍了模拟评价方法的思想、评价步骤、技术关键及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的优缺点 ,指出了模拟评价方法今后的发展方向。针对某工厂新建项目 ,利用模拟评价方法进行了有毒气体单元泄漏后果评价 ,评价结果与环境预评价结果吻合程度较好 ,表明模拟评价方法作为一种新的评价方法不但具有形象、直观、易于理解等优点 ,而且其评价结果准确度较高 ,可靠性良好 ,是现有评价方法的必要及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206.
207.
柠檬酸清洁生产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传统檬酸生产工艺存在的污染问题,提出了在柠檬酸生产过程中采用清洁生产技术的各种途径。 相似文献
208.
长江水环境污染物识别和溯源分析是保护长江水生态环境的前提。于2021年11月26—27日对长江南京段有机磷进行溯源调查,采用有机物指纹图谱识别技术对9个干流监测点位和7个临近入河排口监测点位之间以有机磷为代表的有机污染物的耦合关联性进行研究,筛查重点潜在污染水域及可能来源。研究结果表明,应用指纹图谱技术共识别出25类有机污染物,其中干流XC-02点位有机磷等有机污染物输入明显,主要受临近陆域污水处理厂、制药企业、石化企业及表面加工企业等的工业废水排放影响;干流XC-07点位有机磷离子峰强度升高,受上游传输与陆域入河排口XA-07点位共同影响。研究为河流有机污染物溯源提出了指纹图谱解析方法思路并得以应用,为水环境有机污染物管控提供技术支撑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209.
当前随着纳米科技的发展,纳米材料,特别是纳米金属,因其独特的物化性质,在各行各业中的使用量呈指数增长,致使其在大气、水域、土壤环境中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公众关注。尤其是在受到人类活动密切影响的近岸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效应成为当前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重点综述了由于海洋环境的理化因子以及纳米金属独特的物化性质导致的纳米金属的环境行为,海洋生物对纳米金属的吸收,以及纳米金属的生物效应和可能的致毒机制,旨在为评估海洋环境中纳米金属的潜在生态危害,完善纳米材料的监管机制及保障纳米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210.
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甲苯性能及机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甲苯有机废气,研究了进气浓度、停留时间、循环液喷淋密度和pH值对甲苯去除率的影响.膜生物反应器能高效净化挥发性有机废气,甲苯去除率可达99%.适宜运行条件为:pH值为7.2、停留时间为6.4 s、循环液喷淋密度为2.5 m3.(m2.h)-1.采用GC-MS分析出口气样,研究结果表明乙醛酸(C2H2O3)和乙烯基甲酸(C3H4O2)为甲苯生物降解的中间产物.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甲苯机制为甲苯气体通过中空纤维膜传质到生物膜,被生物降解为乙醛酸和乙烯基甲酸,然后继续好氧降解为最终产物二氧化碳和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