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4884篇 |
免费 | 389篇 |
国内免费 | 162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51篇 |
废物处理 | 217篇 |
环保管理 | 352篇 |
综合类 | 2983篇 |
基础理论 | 754篇 |
环境理论 | 3篇 |
污染及防治 | 1326篇 |
评价与监测 | 270篇 |
社会与环境 | 265篇 |
灾害及防治 | 2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114篇 |
2022年 | 309篇 |
2021年 | 246篇 |
2020年 | 218篇 |
2019年 | 172篇 |
2018年 | 202篇 |
2017年 | 221篇 |
2016年 | 261篇 |
2015年 | 315篇 |
2014年 | 353篇 |
2013年 | 460篇 |
2012年 | 455篇 |
2011年 | 449篇 |
2010年 | 370篇 |
2009年 | 316篇 |
2008年 | 337篇 |
2007年 | 315篇 |
2006年 | 313篇 |
2005年 | 209篇 |
2004年 | 144篇 |
2003年 | 133篇 |
2002年 | 144篇 |
2001年 | 121篇 |
2000年 | 141篇 |
1999年 | 102篇 |
1998年 | 76篇 |
1997年 | 87篇 |
1996年 | 71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45篇 |
1993年 | 33篇 |
1992年 | 29篇 |
1991年 | 19篇 |
1990年 | 13篇 |
1989年 | 10篇 |
1988年 | 7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2篇 |
1985年 | 4篇 |
1984年 | 1篇 |
1981年 | 2篇 |
197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8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21.
222.
223.
为探究丹江口库区土壤中微塑料赋存特征及影响因素,通过对果园、旱地、水田和湿地进行土壤样品采集,利用密度分选、显微镜观察和拉曼光谱仪测定等方法对土壤中微塑料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研究区采集的64个样本均有微塑料检出,丰度范围为645~15161 n·kg-1.空间分布上,库尾高于库中和库首,且表层土壤(0~20 cm)中微塑料的丰度明显低于下层土壤(20~40 cm).微塑料主要类型为聚丙烯(26.4%)和聚酰胺(20.2%),粒径主要集中在50~500 μm之间(75%),常见形状为碎片状(66.2%).相关性分析显示,土壤微塑料丰度与土地利用、距水面和住宅的距离、人口密度和土壤性状密切相关.从微塑料污染风险来看,72.1%区域微塑料聚合物污染指数处于Ⅲ级和Ⅳ级,丹江口库区存在一定的微塑料污染风险.研究结果可为微塑料风险评估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224.
运用日本引进的大气自动测定仪组成炼油厂的大气环境自动监测系统。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自动化程度高,故障率低,操作简便,数据齐全,它的建立使我厂的大气环境监测上了一个新台阶. 相似文献
225.
226.
苦草(Vallisneriaspiralis)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苦草(Vallisneria spiralis)和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为研究对象采用模拟实验方法,探讨了苦草对城市缓流河道黑臭底泥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表明,苦草可以显著改善城市缓流污染河道底泥氧化还原环境.实验期间表层底泥Eh从-70 mV升高至90 mV;减少致黑物质亚铁的含量,实验组表层底泥降低25%,而对照却升高38%;促进铁、硫的自然循环,防止亚铁、H2S的累积;明显改善底泥黑臭现象,实验组表层底泥第7 d出现约3 mm厚灰黄色氧化层,氧化层随时间推移逐渐增厚,第28 d厚度为11 mm.该氧化层无明显恶臭气味.对照则在实验第14 d出现1 mm氧化层并维持至实验结束,期间恶臭气味未消减;种植苦草可显著提高沉积物致密程度,降低底泥含水率,有效改善表层底泥流动状态,且在段头浜、河湾、人工湿地景观等处不影响防汛等功能,对减少河道底泥冲刷迁移和抑制黑臭物质悬浮具有积极的生态学意义. 相似文献
227.
基于生态分区的我国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为更好地控制我国湖泊的富营养化水平,在五大湖泊生态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生态分区的100个湖泊总氮(TN)、总磷(TP)、TN/TP与叶绿素a(Chl-a)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不同生态分区的湖泊营养盐控制目标.结果表明,五大湖泊生态分区中,东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低,华北湖区富营养化水平最高,近几年五大湖区湖泊富营养水平呈上升趋势.从TN、TP对五大生态分区湖泊Chl-a浓度的影响看,TP是东北和华北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而TN和TP同时是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湖泊藻类生长的限制性营养盐.从TN/TP判断,在TN/TP<10的湖泊中,除华北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N显著影响;TP仅对东北、蒙新湖区湖泊的Chl-a有显著影响.在TN/TP>17的湖泊中,除蒙新湖区外的其他4个湖区湖泊Chl-a均受TP显著影响,而在中东部、云贵和蒙新湖区,TN对Chl-a也有显著影响.在10相似文献
228.
农田肥料(氮肥、复合肥、有机肥)是我国N2O最大的排放源,其估计直接决定了排放总量的可靠性.为此,重新评估了中国农田肥料N2O的直接和间接排放,选择2008年县域尺度活动数据、具有空间分异性的本土排放因子和参数来重新评估其排放规模、结构、空间格局及不确定性;通过与IPCC、EDGAR等国内外研究结果的对比分析,阐述该排放清单的可靠性和全面性.结果表明,2008年我国农田肥料N2O排放总量为617.1 Gg(处于213.7~1149.2 Gg之间),其中,氮肥直接排放为458.8 Gg(74.5%),有机肥直接排放为121.0 Gg(19.6%),挥发沉降和淋溶径流造成的间接排放分别为28.0 Gg(4.5%)和9.3 Gg(仅占1.5%左右).排放集中在华北平原、东北的松辽平原、华中的淮河流域和四川盆地,以及华南的珠三角、雷州半岛和台湾地区的县(区、市、旗),主要分布在江苏(52.4 Gg)、四川(48.0 Gg)、湖北(43.2 Gg)、广东(40.8 Gg)、河南(39.6 Gg)、安徽(38.4 Gg)、湖南(31.6 Gg)、山东(28.9 Gg),其累积规模为全国总量的52%,其中,近50%的贡献源于164个县(区、市、旗).本排放清单具有更高的准确度和空间分辨率,而基于IPCC (2006)排放因子及参数的估计排放总量高估了约8.3%,对直接排放和间接排放则分别低估了12.5%和高估了330%.此外,在空间格局上还表现出高值区低估和低值区高估的特点,在491和1225个县(区、市、旗)的相对偏差超过了100%和50%,特别指出的是,间接排放在大部分县(区、市、旗)的相对偏差达到135%左右. 相似文献
229.
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