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41篇
  免费   467篇
  国内免费   1421篇
安全科学   516篇
废物处理   155篇
环保管理   343篇
综合类   2658篇
基础理论   524篇
污染及防治   646篇
评价与监测   203篇
社会与环境   218篇
灾害及防治   166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7篇
  2022年   245篇
  2021年   238篇
  2020年   270篇
  2019年   191篇
  2018年   201篇
  2017年   248篇
  2016年   203篇
  2015年   286篇
  2014年   317篇
  2013年   355篇
  2012年   392篇
  2011年   372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284篇
  2008年   295篇
  2007年   259篇
  2006年   204篇
  2005年   123篇
  2004年   86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60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33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21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34 毫秒
221.
以钛酸丁酯为钛源,掺杂铜(CuCl2)制备交联剂.制得柱状Ti/Cu交联累托石,结合其吸附特性并通过其在光催化氧化条件下处理含硝基苯有机废水.在pH=9,交联累托石用量为30 g/L,一根20 W紫外灯光辐照2 h的处理条件下,硝基苯由73.81 mg/L降至3.17 mg/L,去除率达到95.71%,优于GB-8978-1996三级标准,用其处理含硝基苯工业废水,COD去除率为83.73%,由4800 mg/L降至530.4 mg/L,硝基苯去除率达92.3l%,由10.32 mg/L降至0.79 mg/L,小于GB-8978-1996-级标准.  相似文献   
222.
外循环厌氧处理工艺中布水和三相分离的改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污水处理中的布水设备和三相分离设备存在很多缺点,通过旋流配水装置和传统配水装置、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和传统三相分离装置的比较试验,研究了旋流配水装置和小间距斜板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相同膨胀率的条件下,旋流配水装置所需的回流量小,能耗相对较少;在水力上升流速为8 m/h时,采用旋流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分布曲线较平缓,污泥在高度上分布较均匀,而采用传统配水装置进水时,污泥主要分布在反应器底部,污泥浓度分布不均匀;在上升流速相同的情况下,采用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的反应器出水携带的颗粒污泥浓度较小;在相同的进水COD浓度时,小间距三相分离装置分离的沼气量较多.改进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的性能明显优于传统的布水和三相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223.
生物质废弃物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管式炉对红松锯屑快速热解制取富氢气体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了反应器温度、物料粒径和催化剂对热解产物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高温能加快生物质快速热解进程,减少炭和焦油生成量,利于富氢气体的生成,800℃时气态产物比例可达56.9 wt.%,气态产物中H2体积分数由4.3%(500℃下)上升至17.2%,H2 CO体积分数达68.3%.小粒径能增大热解气态产物的比例,但对气态产物组成的影响很小,这可能与红松锯屑本身质地疏松有关.以与生物质直接混合方式添加的煅烧白云石能使热解产物中H2含量增加,但造成产气过程变缓,炭生成量增多,富氢气体总产量未能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224.
采用化学氧化絮凝技术(COF)对东莞市某河流的受污染河水进行处理,通过烧杯搅拌试验,考察了COF技术除污效能,在此基础上进行现场试验.结果表明,COD、BOD5、TP和NH3-N的去除率分别可达到71.2%、77.4%、91.1%和68.7%,出水指标达到了国家一级排放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225.
在高寒缺氧的青藏高原如何对生活污水进行有效的处理,目前仍无好的解决方案。实验采用的生态大棚系统可在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下提供适宜的人工小环境,保证生物处理正常运行所必需的热平衡、O2-CO2的循环平衡和水循环的平衡。采用的好氧生物-土地处理工艺不仅能保证污水处理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同时还解决了长期以来高原蔬菜种植的难题。  相似文献   
226.
水溶液中活性成分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光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辛颖  萧潇  汪磊  孙红文  黄国兰 《环境化学》2007,26(6):730-734
采用长波紫外灯(UV365)和模拟日光灯研究光化学活性成分对水溶液中壬基酚聚氧乙烯醚(NPEOs)光降解效率的影响,并讨论了光降解导致NPEOs成分分布的变化.研究表明,在UV365辐射下,亚硝酸根,Fe(Ⅲ),H2O2和腐殖酸(HA)等的存在对NPEOs96h的降解效率有较明显的促进作用;在模拟日光下,Mn(Ⅱ),Fe(Ⅲ),H2O2等对NPEOs的光降解也有一定的促进,而此条件下HA的存在则表现为对光降解的抑制作用.此外,还考察了NPEOs在不同比例的Fe(Ⅲ)-HA和Fe(Ⅲ)-H2O2复合体系中的光降解效率.除了导致光降解效率的提高外,活性成分的存在也会导致降解后NPEOs成分分布的变化.以在UV365辐射下为例,H2O2(1000 μmol·l-1)或Fe(Ⅲ)(10和100 μmol·l-1)的加入使反应后短链NPEOs所占比例从初始的22.52%明显提高至29.75%,29.89%和51.89%.这种成分分布的变化可能是由于长链NPEOs在降解过程中发生EO链衰减,从而使短链NPEOs成为其降解中间产物;或是由于长链NPEOs比其短链同系物具有更高的敏化降解速率所导致的.  相似文献   
227.
GC-MS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八氯二丙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了固相萃取-GC-MS法测定蔬菜和水果中八氯二丙醚残留的方法,样品采用乙腈均质提取,固相萃取柱净化,正己烷定容.优化了试验条件,选择了定性与定量离子,方法线性良好,最低检出限为0.004 7 mg/kg,加标量为0.10 mg/L~1.00 mg/L时,回收率为87.0%~96.0%,RSD<4.0%.  相似文献   
228.
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低温硝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自行设计制作的新型一体化A/O生物膜反应器,研究了温度、进水碱度对反应器硝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反应器温度控制在20,15和10℃时,硝化率分别为98%,90%和60%.此时进水COD和TN浓度分别为100~150 mg/L和65~78 mg/L.总氮去除率分别为50%,30%和20%.当反应器温度控制在8℃,进水中不加有机碳源,随着进水碱度的增加,硝化率从72%提高到95%,在低温下取得了良好的硝化效果.当进水碱度为280 mg/L时,反应器各区出现亚硝酸盐积累,亚硝化率达到80%.详细分析了形成亚硝酸盐积累的原因.  相似文献   
229.
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摄食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冯蕾  韩洪蕾  唐学玺 《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29-231,240
运用生态毒理学方法,研究了UV-B辐射条件下褶皱臂尾轮虫(Brachinonus plicatilis)对6株海洋微藻:小球藻(Chlorella sp.、绿色巴夫藻(Pauloua uiridis)、扁藻(Tetraselmis chuii)、球等鞭金藻8701(Isochrysis galbana Park 8701)、牟氏角毛藻(Chaetoceros muelleri Lermumerman)和小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tum)的摄食.结果表明:UV-B辐射增强对褶皱臂尾轮虫的摄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褶皱臂尾轮虫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都表现出,随UV-B辐射剂量的增大而显著减小(P<0.5).而且对每一种饵料单胞藻的滤水率和摄食率是不相同的,这说明褶皱臂尾轮虫对饵料单胞藻是有选择性的.  相似文献   
230.
广州市32种水产品的Se含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酸消解,原子荧光-氢化物发生法测定了广州市部分市售水产品中Se的含量,由标准物质(GBW 08551猪肝)和回收率控制检测质量.结果表明,不同水产品中Se含量有较大差异,含量范围为(34.-1117.)×10-9,平均含量为(345.±149.)×10-9,不同类型水产品中Se含量变化特征是:甲壳类(544.±107.)×10-9>海水鱼类(392.±86.)×10-9>软体类(244.±89.)×10-9>淡水鱼类(238.±97.)×10-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