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8篇
废物处理   4篇
环保管理   8篇
综合类   37篇
基础理论   5篇
污染及防治   8篇
评价与监测   2篇
社会与环境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尹琦  朴赫夫  刘秉钺 《环境科学》2003,24(3):140-144
定义了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并依此设计了我国纸业生态产业链.提出"生态化结构与利益性诱因相结合"的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设计的基本原理,以及建立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的5个必要条件,即模仿生态闭路系统,增大可更新资源存量,向资源生产率要效益,开发社会性长期需要和系统创新活动.认为纸业生态产业链是可更新资源生态产业链的典型范例,是解决造纸工业3大制约性难题,使我国纸业由黑色产业变为绿色产业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饭店绿色竞争力的关键要素与提升路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饭店的绿色竞争力是企业在提高了绿色化水平后在市场竞争中所表现出来的相对优势。绿色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一部分,它主要由绿色技术、绿色管理、绿色产品、绿色人力、绿色营销等五个关键要素构成,并通过这些要素的改进和提高来实现饭店整体竞争力的提升。通过绿色竞争力的提高,可以使饭店在不牺牲环境利益的前提下获得更大、更持续的经营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新民居建设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发展农村环境教育能有效促进农村环境的改善。我国农村环境教育目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教育主体和方式相对单一以及缺乏必要的教育目标等问题。在发展农村环境教育方面明确受教育的主体,并从扩大教育实施主体、开展直接教育和间接教育以及增加政府财经投入等方面入手,才能实现经济发展与农村环境改善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How urban vegetation was influenced by three decades of intensive urbanization in China is of great interest but rarely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used satellite derived 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 and socioeconomic data to evaluate effects of urbanization on vegetation cover in China??s 117 metropolises over the last three decades. Our results suggest that current urbanization has caused deterioration of urban vegetation across most cities in China, particularly in East China. At the national scale, average urban area NDVI (NDVIu)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during the last three decades (P?<?0.01), and two distinct periods with different trends can be identified, 1982?C1990 and 1990?C2006. NDVIu did not show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trend before 1990 but decrease remarkably after 1990 (P?<?0.01). Different regions also showed difference in the timing of NDVIu turning point. The year when NDVIu started to decline significantly for Central China and East China was 1987 and 1990, respectively, while NDVIu in West China remained relatively constant until 1998. NDVIu changes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wo regions which has been undergoing the most rapid urbanization in China, also show different characteristics. The Pearl River Delta experienced a rapid decline in NDVIu from the early 1980s to the mid-1990s; whil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NDVIu did not decline significantly until the early 1990s. Such different patterns of NDVIu changes are closely linked with policy-oriented difference in urbanization dynamics of these regions, which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implementing a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policy.  相似文献   
15.
日本政府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在环保机构设置、环境立法、治理公害、防治污染、废弃物综合利用、环境科学技术研发、环境宣传教育培训以及建立循环性社会体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研究和借鉴。  相似文献   
16.
陶澍  姜浩 《环境化学》1997,16(4):348-353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影响树脂-半透膜囊吸收铜的主要因素,重点探讨了水相铜含量,半透膜孔径,温度以及天然河水中的有机配位体对吸收的影响。结果表明,半透膜囊吸收量与水相游离铜浓度,水温及半透膜孔径的非整数次幂成正比,其中包括EDTA,河水富里酸,以及河水中的各种天然有机物在内的配位体均与铜生成不能被半透膜囊吸收的络合物,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半透膜囊对水环境中游离态微量金属进行长期监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梯级水电建设对澜沧江流域生源物质迁移转化及其生态环境的影响目前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通过使用稳定同位素技术,分析了澜沧江流域悬浮颗粒物氮同位素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成因.结果表明,澜沧江上游自然河道水体溶解无机氮(DIN)质量浓度变化范围为0. 28~0. 60 mg·L~(-1),下游水库段DIN质量浓度显著增高,变化范围为0. 39~1. 15mg·L~(-1);上游自然河道段悬浮颗粒物δ~(15)N变化范围为4. 52‰~6. 72‰,下游水库段明显增重其变化范围为2. 3‰~11. 8‰.利用Isosource软件对悬浮颗粒物来源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澜沧江流域内工业及生活污水为悬浮物颗粒物氮素的主要贡献源,占比约为42. 43%;土壤有机质、大气沉降、农业化肥的贡献率分别为22. 38%、18. 16%和17. 03%;在该流域内上游自然河道段受工业及生活污水、土壤有机质以及大气沉降共同影响,下游水库段则主要受工业及生活污水的影响.同时小湾、漫湾、大朝山这3个库区内存在藻类吸收同化作用而使得悬浮颗粒物δ~(15)N变轻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张宇  焦礼静  朴星君  张健 《环境工程》2013,(Z1):475-477
重点介绍了利用国产卧辊磨粉磨钢渣粉的工艺流程、主机设备和工艺参数,分析了调试过程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并且提出了解决方法,总结了国产卧辊磨生产钢渣粉的经验。  相似文献   
19.
土壤中硒酸盐还原作用与硝酸盐脱氮化作用的相关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查明土壤中硒酸盐还原作用与硝酸盐脱氮化作用的相关关系,在不同类型土-水系统中,加入一定量的KNO3和NaSeO4溶液,观察NO^-3和SeO^2-4的化学形态转变过程。实验结果表明,硒酸盐的还原作用和硝酸盐的脱氮化作用在时空变化上具有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正确运用和进一步完善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程序是加强环境法制建设、推进环保工作法制化、实现“十五”环保工作目标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结合最高人民法院《若干解释》论述了环境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具体程序、注意的问题以及完善环境行政强制执行程序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