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352篇
  国内免费   1029篇
安全科学   406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253篇
综合类   2229篇
基础理论   487篇
污染及防治   482篇
评价与监测   213篇
社会与环境   201篇
灾害及防治   119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81.
The objective of this research is flotation separation of polycarbonate (PC) and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waste plastics combined with ammonia pretreatment. The PC and ABS plastics show similar hydrophobicity, and ammonia treatment changes selectively floatability of PC plastic while ABS is insensitive to ammonia treatment. The contact angle measurement indicates the dropping of flotation recovery of PC is ascribed to a decline of contact angle. X-ray photoelectron spectroscopy demonstrates reactions occur on PC surface, which makes PC surface more hydrophilic. Separation of PC and ABS waste plastics was conducted based on the flotation behavior of single plastic.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s, PC and ABS mixtures were separated efficiently through froth flotation with ammonia pretreatment for different time (13 min at 23 °C, 18 min at 18 °C and 30 min at 23 °C). For both PC and ABS, the purity and recovery is more than 95.31% and 95.35%, respectively; the purity of PC and ABS is up to 99.72% and 99.23%, respectively. PC and ABS mixtures with different particle sizes were separated effectively, implying that ammonia treatment possesses superior applicability.  相似文献   
982.
概略介绍了国内外各类安全应用软件,并对安全软件产业化进行了实例分析,总结了安全软件产业发展的特点,并对我国安全软件的产业化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983.
为了有效地提高群体安全行为,避免群死群伤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个体和群体行为特点及规律的分析,明确面对突发安全事故时个体行为决策对群体行为决策的影响,应用安全系统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建立个体-群体行为决策结构函数,定性定量地分析突发安全事故个体与群体安全行为的关系,并确定群体安全行为的3种决策形式,为进一步研究群体安全行为提供了必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84.
文章介绍了减量化的定义,详细描述了轻量化技术,薄壁化技术,改变包装结构以及材料可替代性等减量化技术。最后通过实例验证,减量化技术在大型包装应用中切实可行。减量化后的包装减少了包装原材料的使用,直接节约了大量的成本,最终达到环保的目的。  相似文献   
985.
在对大量涉及氯气氯化工艺的化工企业实际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众多化工安全专家的实践经验,提出液氯钢瓶称重装置、液氯气化装置、氯气缓冲装置、氯化反应装置和事故氯气吸收处理装置安全控制方案.液氯钢瓶称重装置对液氯钢瓶进行称重并设自动报警.液氯气化装置采用盘管式气化器,在蒸汽输入端设自动调节阀门,热水侧设温度显示报警装置等进...  相似文献   
986.
基于PHA-LEC法金属矿山盲竖井工程安全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盲竖井工程的危险、有害因素的危害程度及特殊工艺,将盲竖井施工系统分为卷扬机硐室开凿、盲竖井掘进、爆破、吊桶提升、出碴、竖井提升装置安装、施工通风7个主要子系统,在对矿山的盲竖井施工事故数据充分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预先危险性分析法(PHA)对盲竖井施工的危险、危害因素进行辨识和定性分析,结合生产作业条件安全评价方法(LEC)对盲竖井系统中各子系统进行危险性评价,定量分析计算PHA的危险等级,提出科学预防措施。PHA-LEC法为盲竖井施工安全分析提供了新的模式,为制定防范措施和管理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具有一定的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7.
系统分析了我国现阶段化工园区的基本特点及其安全监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社会中介机构技术支撑、企业落实一体化的化工园区综合管理体系。实现化:亡园区应急救援资源整合及资源共享,提高化工园区应急救援资源有效利用率。数字化管理对化工园区的整体安全性的提高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988.
冲击地压是煤岩体突然遭遇动力破坏,释放大量能量的灾害动力现象,可摧毁顶板、巷道、引发其它矿井灾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冲击地压的预测、预报中,煤矿企业安装了不同公司的独立子系统,但这些系统侧重点不同,检测到的信息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精确甚至有时是互相矛盾的.为此,需要运用信息融合技术把各个系统进行动态优化组合.根据矿山压力显现的基本规律性和各变量之间的内在联系,应用D-S证据融合理论,把微震监测系统、综采压力系统、电磁辐射系统、钻孔应力系统,包括钻屑法等环节获得的信息进行数据融合,其融合的结果能更好的解释矿山压力与岩层顶板运动发展的规律性,提高了冲击地压预测预警的准确率,改善了系统的可靠性,对于提前掌握顶底板运动变化的趋势和规律,指导安全生产与决策具有—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89.
猪粪堆肥中一株溶磷菌的筛选鉴定及溶磷能力初步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猪粪堆肥中分离纯化得到一株具有较强溶磷能力的菌株PSM-1,进行了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研究了其溶磷能力和遗传稳定性.结果表明:通过菌落形态和ITS基因序列分析鉴定,菌株PSM-1为产黄青霉(Penicillium chrysogenum);在3种不同无机磷源液体培养基中其溶磷量依次为Ca3(PO4)2(138.36 mg·L-1)Fe PO4(117.38 mg·L-1)Al PO4(113.76 mg·L-1),且PSM-1的溶磷量均与培养液p H值呈现出显著负相关性;以葡萄糖为碳源、硝酸铵为氮源时,菌株PSM-1的溶磷量最高可达195.67 mg·L-1,比初始有效磷高141.42%;该菌株对碳源和氮源的利用效率分别依次为:葡糖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硝酸铵硝酸钾硫酸铵草酸铵;经过20次传代培养后PSM-1的溶磷量保持在(124.54±3.50)mg·L-1,说明其溶磷遗传稳定性良好.研究表明:PSM-1菌株具有良好的溶解无机磷的能力,在土壤微生态改良方面具有重要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990.
为分析叶面微结构对滞留颗粒物粒径的影响,以分布较广的常绿植物——大叶女贞为研究对象,用激光粒度分析仪(湿法)测定叶面尘的粒径分布,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原子力显微镜观察叶面微结构;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图像法)分析叶面颗粒物的粒径特征,探讨不同测定方法对叶面颗粒物粒径分布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大叶女贞叶面滞留颗粒物粒径呈双峰分布,湿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 52.6μm,粒径峰值为18.9 μm、36.2 μm,粒径均值为8.8 μm;图像法测定的颗粒物粒径范围为0.4~27.8 μm,粒径峰值为17.5μm、27.8μm,粒径均值为7.2μm.叶表面分布有大量的突起和凹陷,凹陷直径介于0.6~ 30 μm,直径小于2.5μm和10 μm的凹陷约占到总量的50%和80%.可吸入颗粒物(PM10)和细颗粒物(PM2.5)主要滞留在叶表的凹陷结构中,有少量粒径大于10 μm的颗粒物滞留在突起之上.PM2.5和PM10的体积分数仅占滞尘总量的17.9%和50.4%(湿法)、16.8%和45.9%(图像法),但数量多于大粒径颗粒物,这与小粒径的颗粒在个数上占优势、但大粒径的颗粒则对叶面滞留颗粒物的质量(或体积)贡献较大有关.叶背面颗粒物附着密度较正面小,PM2.5等颗粒物多分布在气孔周围,有少量颗粒物沉积在气孔上,从而堵塞气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