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2篇
  免费   357篇
  国内免费   1027篇
安全科学   406篇
废物处理   111篇
环保管理   253篇
综合类   2227篇
基础理论   487篇
污染及防治   482篇
评价与监测   211篇
社会与环境   201篇
灾害及防治   118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3篇
  2022年   183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32篇
  2019年   166篇
  2018年   179篇
  2017年   189篇
  2016年   150篇
  2015年   204篇
  2014年   197篇
  2013年   300篇
  2012年   325篇
  2011年   300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233篇
  2008年   209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03篇
  2005年   139篇
  2004年   89篇
  2003年   88篇
  2002年   98篇
  2001年   69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无机沉淀对土壤有机质吸附疏水有机污染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有机质对疏水性有机污染物的吸附解吸是影响其在土壤中迁移、转化和归趋的重要因素之一。老化是有机污染物和土壤等介质长时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它影响着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已有的老化研究注重有机污染物被土壤等介质吸附隔离的机制,很少考虑土壤等吸附剂自身演化对有机污染物吸附的影响。本文通过无机沉淀处理方法来模拟自然环境过程吸附剂自身的演化对土壤有机质吸附能力的影响,从而证明吸附剂自身的变化也是影响老化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结果表明,不同无机沉淀包裹和填充的碱提土样品比原始碱提土样品具有更小的吸附能力,同时无机沉淀处理后的样品的吸附性能随着无机沉淀离子浓度增加而降低。这可能是无机沉淀覆盖碱提土样品的内外表面积和填充碱提土样品的微孔所引起的,同时也可能是无机沉淀占据了吸附有机污染物的高能点位所致。  相似文献   
992.
为了更好地对延河污染进行控制,增加延河水资源的利用率,采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对延河5个监测断面的水质指标进行评价,最后确定延河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污染物类型及主要污染断面。结果表明,延河水主要污染物为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以及氨氮,延河水质三氮类、有机类污染为中度污染,重金属类和细菌类污染为轻度污染,总体延河水质属有机类污染,延河主要污染断面为石窑村断面。  相似文献   
993.
闫慧  沈宁娟 《地球与环境》2016,44(6):678-682
为探讨磁化率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指示作用,利用磁化率仪和X射线荧光光谱仪对许昌市的城郊耕地土壤样品磁化率和重金属含量进行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许昌城郊耕地土壤磁化率为35×10~(-8)~126×10~(-8)m~3/kg,平均值为94×10~(-8)m~3/kg,频率磁化率变化范围在4.7%~11.6%之间,平均值为7.9%。土壤中Pb、Cu、Zn、Cr含量分别为18.35~53.29、18.66~43.86、55.88~169.81和60.28~82.13μg/g,平均值分别超过背景值1.31、1.23、1.41、1.11倍。磁化率与Pb和Cu呈显著正相关,与Zn和Cr相关性不显著,表明磁化率可以指示Pb和Cu含量。土壤的污染负荷指数为0.95~2.03,平均值为1.24,表明许昌城郊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主要为中度污染水平,土壤磁化率与重金属污染负荷指数呈显著正相关,磁化率可以指示土壤重金属污染水平。  相似文献   
994.
春、夏季开展了辽河口周边海域浮游动物优势种的空间生态位研究,运用Levins公式和Petrailis指数测定了优势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程度,通过典范对应分析(CCA)研究了浮游动物生态位分化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辽河口浮游动物优势种(类)季节演替明显,从春季到夏季优势种(类)的更替率为77.8%;优势种(类)的生态位宽度Bi变化范围为0.08~0.71,可分为广生态位(Bi>0.60)、中生态位(Bi=0.30~0.60)和窄生态位(Bi < 0.30)三大类型。广生态位的代表种有小拟哲水蚤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等,中生态位的代表种包括双毛纺锤水蚤和强额拟哲水蚤等,窄生态位的代表种有火腿伪镖水蚤和拟长腹剑水蚤等;生态位宽度相近的优势种(类),其生态位重叠指数较高。CCA分析的结果表明,春、夏季影响浮游动物分布的主要因子均为盐度和DO。  相似文献   
995.
福州表层土壤有机氯农药分布特征与生态风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GC-ECD方法检测福州市农田表层土壤中有机氯农药(OCPs)的含量,探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残留水平和分布特征,并进行生态风险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和DDTs异构体及其衍生物检出率高于96%,其中HCHs残留量为1.26~26.64ng/g,均值为(4.81±4.87)ng/g,整体残留水平较低,DDTs的含量范围为0.52~158.29ng/g,均值为(16.44±26.24)ng/g,部分点位残留量较高;研究区不同区域表层土壤中HCHs、DDTs异构体及其衍生物平均含量均表现为郊区市区,且市区DDTs主要来源于历史残留,而郊区普遍存在三氯杀螨醇的输入,但都存在林丹的使用;研究区表层土壤中HCHs生态环境风险较低,部分点位DDTs生态风险较高,应引起重视。该研究可为该地区土壤管理与污染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6.
根据广州市2012年1月-2014年4月的大气能见度,PM2.5、O3、SO2、NO2、NOx、CO等大气污染物,以及气象要素的实时监测资料,分析了近年来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变化特征,探究了能见度与大气污染物、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并对PM2.5、相对湿度等主要因素对能见度的综合影响进行定量分析,并基于以上综合分析建立了高精度的能见度统计模型.结果表明:2012年1月-2013年12月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呈好转趋势,到2013年能见度年均值约为13.01 km,为1973-2007年平均水平的约1.2倍;广州市大气能见度及灰霾日频率季节特征明显,其中春、冬季节是低能见度时期,也是灰霾多发季节,灰霾日频率达到50%左右;PM2.5、相对湿度为近年影响广州市能见度的主要因子,相关系数分别达-0.556、-0.335 (p <0.01).研究表明,最终所建立的多函数拟合统计模型对能见度模拟效果较好,相关系数达到0.90(p<0.01),平均绝对误差、平均相对误差、均方根误差分别为1.281 km、13.3%、1.767 km.  相似文献   
997.
This paper reports on a study which explored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traffic noisescape and urban form in Hong Kong. A total of 212 residential complexes from 11 contrasting urban forms were sampled, and their noise levels assessed both at dwelling and neighbourhood scales by noise mapping. Its findings indicate that residential complexes with different urban forms hav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noisescape attributes. There is a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noise characteristics and morphological indicators at the dwelling scale. A less obstreperous noisescape is associated with urban forms with lower road and building densities, and with building arrangements which provide self-noise screening. These findings suggest that urban form is an influential determinant of the noisescape in the urban environment, and they point to the need to rethink the conventional approach to managing the urban acoustic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998.
选用CRH2型动车组l:l模型,对不同时速条件下列车周围流场进行模拟计算,得到列车所受空气动力随车速的变化规律,分析可能存在的安全问题.模拟结果表明:列车侧向力、升力和倾覆力矩均随着时速的增加而增大;列车快速行驶时,两侧处于负压状态,随着时速的增加负压程度也增强,垂直于列车方向压强梯度不断增大,轨道沿线两侧的行人或其它物体被卷入的可能性增加;与单列车模拟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两车交会时中间的压力非常低,列车的倾覆力矩明显增大,车体对内侧轨道的作用力也随之增大,列车运行危险性增加.  相似文献   
999.
以尿素为主要原料,采用热聚合法在不同条件下制备了光催化剂g-C3N4(石墨相碳化氮),通过改变尿素在马弗炉中加热的温度(350℃、400℃、450℃、500℃)和时间(0.5 h、1 h、1.5 h),得到不同烧结温度和时间的光催化剂,并对其进行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傅立叶红外光谱分析仪(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光(UV-Vis)表征,并通过可见光光催化降解布洛芬试验,探究了制备温度、时间对g-C3N4光催化性能的影响;并在溶液中加入PDS(过硫酸钾),联合g-C3N4在可见光下光催化降解布洛芬。结果表明,当烧结温度为500℃、烧结时间为1.5 h时,制备的g-C3N4在可见光区有较强吸收且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以致其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性能;PDS的存在对布洛芬的降解有促进作用,且加快了g-C3N4对布洛芬的光催化降解,相比于纯g-C3N4,4 h内布洛芬的降解率由63%提升为90.5%。以异丙醇、甲醇、对苯醌、草酸钠、重铬酸钾、甲醇分别为羟基自由基(·OH)、·OH和硫酸根自由基(SO4^-·)、超氧自由基(·O2-)、空穴(h+)、电子(e^-)的捕获剂。通过对反应过程的活性物种鉴定,·OH、SO4^-·、h+、e^-均参与了布洛芬的光催化降解,其中h+在反应中的贡献率达到了82.9%,在降解布洛芬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在反应体系中添加PDS后,催化剂g-C3N4的荧光强度变小,即加入PDS能够有效降低g-C3N4的光生空穴与电子的复合率,提高g-C3N4的光催化性能。  相似文献   
1000.
A total of 11 sediment samples were collected from the sites along Haihe River?CBohai Bay, with site 1 at the beginning of Haihe River and site 11 in Bohai Bay, about 150 km away from site 1. Quinone profiles were used for the analysis of microbial community as influenced by pollutants in water and sediments, such as heavy metal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factors. Nineteen species of quinones were found at site 1 while only six species at sites 10 and 11. Both the diversity of quinone species (DQ) and the number of quinones were higher in the sediments from Haihe River and the near-sea area of Bohai Bay than in those from the deep-sea area. The ?? diversity value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while Jaccard indexes of similarity were much lower among non-contiguous pairs of sites as compared with the contiguous ones. Cluster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quinone profiles may be grouped into two main clusters (sites 1?C7 and sites 8?C11), and there were higher similarities within the groups than between groups. Quinone species composition varied at different sites. Ubiquinones such as UQ-8, UQ-9, and UQ-10 and menaquinones such as MK-6, MK-7, MK-8 were isolated from all the sites and accounted for the largest proportions. Pearson correlation analysis revealed that both the number of quinone species and DQ correlated positively with total organic carbon contents in water and sediments, but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salinity and electroconductivity and did not correlate significantly with heavy metal contents in wat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