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23篇
  免费   508篇
  国内免费   1396篇
安全科学   480篇
废物处理   137篇
环保管理   406篇
综合类   3206篇
基础理论   683篇
污染及防治   611篇
评价与监测   322篇
社会与环境   285篇
灾害及防治   197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256篇
  2021年   207篇
  2020年   258篇
  2019年   179篇
  2018年   196篇
  2017年   231篇
  2016年   192篇
  2015年   250篇
  2014年   254篇
  2013年   383篇
  2012年   357篇
  2011年   409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317篇
  2007年   301篇
  2006年   301篇
  2005年   254篇
  2004年   192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7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92篇
  1998年   64篇
  1997年   51篇
  1996年   37篇
  1995年   45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2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生物炭对土壤中重金属铅和锌的吸附特性   总被引:12,自引:8,他引:12  
王红  夏雯  卢平  布雨薇  杨浩 《环境科学》2017,38(9):3944-3952
利用固定床热解实验装置在不同热解温度(300~700℃)下制备了3种生物炭[杨树枝炭(PBC)、水葫芦炭(WHC)和玉米秸秆炭(CSC)],以南京市铅锌银矿区周边的菜园土为对象,研究了生物炭种类、热解温度和生物炭添加量对土壤重金属(Pb和Zn)吸附特性的影响,并结合生物炭的孔隙度、XRD和FTIR等分析,初步探讨了生物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机制.结果表明,生物炭的添加均不同程度地降低了土壤中Zn和Pb的浸出含量,水葫芦炭对土壤重金属的吸附效果最佳,在热解温度为500℃和生物炭添加量为5%的条件下,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分别为21.83%和44.57%,相应的单位吸附量分别为227.65μg·g~(-1)和363.76μg·g~(-1).随着热解温度的升高,生物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且在热解温度为500℃和700℃下制备的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能力相差不大,这表明中等温度热解有利于水葫芦炭形成较好的理化特性.随着生物炭添加量的增加,水葫芦炭对土壤中Zn和Pb的吸附率逐渐增大,但单位吸附量却逐渐减小,当水葫芦炭添加量为10%时,其对土壤中Pb的吸附率可达93.93%.结合生物炭的理化结构和土壤重金属吸附实验的结果,可以推测离子交换和络合作用是水葫芦炭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主要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992.
潘延安  雷沛  张洪  单保庆  李杰 《环境科学》2014,35(5):1727-1734
采集重庆园博园龙景湖不同区域沉积物样柱,分析沉积物上覆水和孔隙水中氮磷垂直分布特征,并利用一维孔隙水扩散模型(Fick定律)来估算氨氮和正磷酸盐的扩散通量和年负荷贡献量.结果表明,龙景湖沉积物-水界面氨氮从上覆水到孔隙水在垂直剖面上总体都呈现出增大趋势;表层(0~5 cm)沉积物孔隙水中氨氮平均浓度为6.13 mg·L-1±3.07 mg·L-1,是上覆水氨氮平均含量10倍.正磷酸盐垂直分布特征总体表现为先增大再减小,在表层孔隙水出现极大值;沉积物孔隙水中正磷酸盐平均浓度为2.01 mg·L-1±1.05 mg·L-1.所有区域氨氮均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新增淹没区库湾区域氨氮扩散通量低于6.0 mg·(m2·d)-1,龙景沟水库、龙景湖主湖原有湖区氨氮扩散通量分别高达47.19 mg·(m2·d)-1、40.29mg·(m2·d)-1.原有湖区正磷酸盐表现为由沉积物向上覆水释放,扩散通量仍以龙景湖主湖及龙景沟水库最大,为7.89mg·(m2·d)-1、6.13 mg·(m2·d)-1.新增淹没区的河道、库湾及赵家溪部分区域正磷酸盐却表现为由上覆水向沉积物中扩散,扩散通量为-1.93~-2.78 mg·(m2·d)-1.整个湖区氨氮年负荷贡献量为3.95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85%;正磷酸盐年负荷贡献量为0.357 t·a-1,新增淹没区贡献率为72%.  相似文献   
993.
氯代有机物的生物处理前景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国臣  张虹  张振家 《上海环境科学》2000,19(4):180-182,186
综述氯代有机物的结构与其生物降解性的关系。降解机理和所需环境条件,以及利用现代基因工程技术提高控制氯代有机物污染能力的可行性;研究的热点领域有:共基质条件,厌氧-好氧联合处理系统,构建跗工程菌株,化学、物理和生物联合处理工艺和反应器设备等;表明利用生物技术控制氯代有机物污染的应用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994.
InterfacialefectsofsuspendedparticlesonbiodegradationofN(2,4dimethylphenyl)N’methylformamidinehydrochlorideanddibutylphth...  相似文献   
995.
微生物强化处理与堆制强化处理含油污泥对比试验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为探索含油污泥的高效处理方法,对含油量为12.68%的污泥进行微生物菌剂强化处理和堆制强化处理现场试验.在第1、15、30d分别向微生物强化处理单元投加微生物菌剂和营养液;同时向堆制强化单元投加10kg畜禽粪便来提供共降解物质,强化堆制处理过程.结果表明,微生物强化处理单元含油量持续下降,56d后下降至6.42%,去除率达到47%;强化堆制单元处理效果较好,56d后含油量下降至6.98%,去除率达到31%;对照单元含油量则变化很小,56d后含油量为10.15%.对照单元的pH基本保持不变,最高为8.28,最低为7.93,微生物强化处理单元pH最低达到7.33,一般稳定在7.8左右,菌剂的添加对pH影响明显.堆制强化处理单元温度随着农家肥的添加而剧烈升高,最高达到54℃.试验进行过程中监测了样品中微生物总数的变化情况.通过气谱-质谱分析,可以明显地看出2种方法处理后,含油污泥中石油成分的差异,对碳原子数小于21的烃类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  相似文献   
996.
臭氧对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的灭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隐孢子虫灭活困难,给饮用水安全带来了挑战。实验以枯草芽孢杆菌孢子(ATCC6633)作为隐孢子虫的指示菌,研究了臭氧浓度、浊度、有机物、温度等因素对臭氧灭活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的影响。研究表明,臭氧对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的灭活与CT值相关,臭氧浓度对消毒效果影响较小;降低浊度、有机物含量,能提高臭氧对枯草芽孢杆菌孢子的灭活效率;温度降低,为保证一定的消毒效率,所需的CT值越大。研究结果为水厂合理控制运行参数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997.
基于盲数理论的湖泊总磷D-BM优化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湖泊总磷负荷模型中各参数及总磷规划中排污量的不确定性,运用盲数理论,将Dillon模型、盲数模型和费用效益分析模型结合,建立了湖泊总磷规划D-BM优化模型.在总磷规划实例中,当3个近期治理方案的总磷目标浓度分别为0.30,0.20,0.15mg/L时,根据D-BM模型求出3个备选治理方案的费用效益指标分别为0.932、1.480和1.448.选择第2个备选方案为湖泊富营养化最佳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998.
松花江流域冰封期水体中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研究   总被引:3,自引:4,他引:3  
在松花江流域的3个主要江段:嫩江、第二松花江和松花江干流,于2010年冰封期采集了21个水体样品,分析了多环芳烃的污染特征.结果表明,15种PAHs的浓度范围为23.4~85.1 ng·L-1,平均浓度为(50.3±17)ng·L-1,与我国其它地区地表水中PAHs的污染程度相当.松花江流域水体中PAHs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特征,城市下游浓度高于上游,说明沿岸城市的污水排放可能是松花江水体中PAHs的主要污染源,主成分分析表明,PAHs的主要来源是化石燃料的燃烧源.商值法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相对分子质量高的PAHs造成的生态风险可以忽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PAHs对松花江水体会造成一定的危害.  相似文献   
999.
齐鹏  周颖  程水源  白伟超 《环境科学》2022,43(11):5018-5029
基于云高仪激光雷达、飞机AMDAR数据和常规站点等多源观测数据,并与数值模拟(CAMx-PSAT模型)相结合,以京津冀典型城市——北京城区与郊区(密云)和石家庄城区与郊区(平山)为案例研究区域,对城区和郊区边界层高度差异(ΔPBLH)、地面PM2.5浓度差异(ΔSurf_PM2.5)、高空PM2.5浓度差异(ΔVert_PM2.5)和传输通量强度及高度分布特征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人为热源、短波辐射和热力湍流等因素,导致城区年均边界层高度(PBLH)较郊区高8%~29%,且不同季节下城区PBLH月均较郊区高2%(石家庄4月)~47%(北京7月).由于人为排放、逆温和大气湍流等共同作用,在0~1260 m之间等高度城区年均ρ(PM2.5)较郊区高0.1(石家庄)~29.7(北京)μg ·m-3,随高度增加而减小.城区年均总净通量强度远大于郊区,城区表现为流出,郊区表现为流入,是由于城区低压和郊区高压,形成城郊热力环流.北京城区和郊区与周边的年均总净通量强度之和(44.77 t ·d-1)大于石家庄(34.44 t ·d-1).受风速和PM2.5浓度的影响,在0~1260 m之间,城区和郊区与周边的净通量随离地高度的增加通量强度呈现明显增大趋势,其中1月城区和4月郊区与周边的传输交换对环境影响最为明显.不同季节下城区和郊区最大净通量的强度差异明显,两者相差2.23~4.48倍;但最大净通量强度的高度特征差异较小,主要位于611~1260 m.  相似文献   
1000.
福建省长汀县植被覆盖度遥感动态监测研究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江洪  王钦敏  汪小钦 《自然资源学报》2006,21(1):126-132,166
遥感估算植被覆盖度的关键在于:一是植被指数的选择,二是植被指数转换方法。针对中国南方多山的特点,论文提出了能较好地削弱影像中山体阴影、土壤背景、岩石、建筑用地等地物对植被覆盖度信息干扰的复合植被指数V BSI;在植被指数转换方法上,采用混合像元法,对福建省长汀县1994年和200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植被覆盖度的估算。研究结果表明:采用VBSI进行植被覆盖度的估算,影像阴影信息的干扰作用可以被削减为NDV I的50%,基于VBSI的混合像元法估算植被覆盖度的总体精度达到80%以上;动态监测表明,从1994至2003年研究区高植被覆盖面积增加了150.47km2,占国土面积的比例提高了4.9个百分点,据调查,这与近年来长汀县加大水土流失治理力度有着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