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359篇 |
免费 | 533篇 |
国内免费 | 1216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43篇 |
废物处理 | 88篇 |
环保管理 | 366篇 |
综合类 | 2540篇 |
基础理论 | 491篇 |
环境理论 | 1篇 |
污染及防治 | 615篇 |
评价与监测 | 176篇 |
社会与环境 | 179篇 |
灾害及防治 | 20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7篇 |
2023年 | 111篇 |
2022年 | 219篇 |
2021年 | 220篇 |
2020年 | 278篇 |
2019年 | 204篇 |
2018年 | 168篇 |
2017年 | 228篇 |
2016年 | 197篇 |
2015年 | 229篇 |
2014年 | 247篇 |
2013年 | 296篇 |
2012年 | 335篇 |
2011年 | 320篇 |
2010年 | 288篇 |
2009年 | 266篇 |
2008年 | 260篇 |
2007年 | 220篇 |
2006年 | 231篇 |
2005年 | 171篇 |
2004年 | 129篇 |
2003年 | 99篇 |
2002年 | 92篇 |
2001年 | 72篇 |
2000年 | 54篇 |
1999年 | 40篇 |
1998年 | 27篇 |
1997年 | 13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7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7篇 |
1991年 | 6篇 |
1990年 | 2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1978年 | 1篇 |
1961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193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92.
关于在环境影响评价过程中开展公众参与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不同形式公众参与优缺点的分析,提出今后有效开展公众参与的建议,旨在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实施后,中国应如何开展环境影响评价中的公众参与。 相似文献
93.
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演变与调控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作为特殊的经济区,资源型城市的衰落与振兴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本文从分析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入手,论述了资源型城市发展能力的成长阶段及演变特征,提出了资源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调控的模式和途径。 相似文献
94.
典型的农牧交错带——岱海流域是我国“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中北方防沙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京津冀地区生态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针对岱海流域独特的地理特征和生境状况,围绕着水量减小和生态退化两大核心问题,梳理了其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方面的优先问题清单;以保障岱海流域生态安全为核心目标,按照优化生态空间管控与分区分类精准修复相结合的思路,构建了“一湖三区”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和“两增、两减、三平衡”的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体系,以期增强岱海流域生态服务功能,促进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5.
为了破坏丙烯腈的氰基键(C≡N),降低丙烯腈废水的毒性,采用铁炭微电解系统处理浓度为100.0 mg/L的丙烯腈模拟废水。为了避免活性炭吸附的影响,建立铁炭微电解和活性炭对照试验两套系统。结果表明,铁炭微电解系统能够有效地分解转化丙烯腈,破坏丙烯腈分子结构中的氰基键(C≡N),降低其毒性。铁炭微电解处理丙烯腈废水时,主要依赖铁炭之间形成的自由氢基[H]和新生成的Fe2+的化学氧化还原作用分解转化丙烯腈,而活性炭仅具有一定的吸附能力。铁炭微电解系统能够使丙烯腈废水中氮的形式发生转变,而不具备脱氮能力。 相似文献
96.
为了分解转化ABS树脂生产废水中的难降解有毒污染物并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采用铁炭微电解系统对废水进行预处理,并利用三维荧光光谱快速检测分析废水中芳香类污染物的分解转化。结果表明,在进水pH为4.0条件下,铁炭微电解系统连续稳定运行30 d后,ABS废水CODCr和总荧光强度的去除率分别为53.27%和73.45%。进水pH直接影响废水CODCr去除率,其对CODCr去除率的影响由高到低依次为:pH=4.0,pH=6.0,pH=8.0。但是总荧光强度的去除率不符合该规律,不同进水pH条件下,总荧光强度去除率为73.45%~74.88%,即进水pH对铁炭微电解反应器分解转化芳香类化合物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97.
98.
99.
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的分离及生理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本文从四川自贡盐厂卤水污泥中,分离出一株中度嗜盐硫酸盐还原菌。菌体为短杆状,0.9-1.1×2.0-2.5μm,革兰氏染色阴性,形成芽孢,不含脱硫孤菌素。固体培养基上无Fe2+时,菌落为半透明状;有Fe2+时菌落为黑色,直径为1-3mm。利用乳酸盐作为碳源,利用乙酸盐时必须添加生长因子。能在5%-25%(W/V)Nacl浓度范围内生长,最适生长浓度为9%-13%(W/V)。最适生长温度为35℃。最适生长pH值为7.0.根据形态和生理生化特征,该菌为脱硫肠状菌属,但与该属已报导的硫酸盐还原菌在嗜盐、碳源利用、最适生长温度以及其它一些特征上均有不同,因此可能是个新种。该菌是目前已报道的嗜盐浓度最高的硫酸盐还原菌。 相似文献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