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312篇
安全科学   121篇
废物处理   10篇
环保管理   107篇
综合类   757篇
基础理论   123篇
污染及防治   77篇
评价与监测   93篇
社会与环境   33篇
灾害及防治   25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6篇
  2022年   63篇
  2021年   57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47篇
  2018年   33篇
  2017年   48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9篇
  2013年   72篇
  2012年   80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1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55篇
  2006年   74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991.
2-氯苯甲酸的生物降解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用UASB与完全混合反应器对2-氯苯甲酸(2-CBA)在厌氧、好氧条件下的降解进行了小试研究.结果表明,在好氧条件下,经过驯化的污泥对2-氯苯甲酸去除率达80%以上,在与葡萄糖共基质的条件下2-氯苯甲酸的降解受到抑制;而在厌氧条件下,2-氯苯甲酸很难降解,且投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对2-氯苯甲酸的生物可降解性没有明显改善,其去除率均在20%以下.  相似文献   
992.
反复冻融与高温老化对砷污染土壤固化稳定化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洁  钱赵秋  王旌 《环境科学》2017,38(11):4844-4849
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渗透系数、浸出浓度以及形态分布测试,分别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反复冻融和高温老化作用对砷污染土壤固化或稳定化效果的影响,同时利用扫描电镜分析了稳定化土壤的微观形貌变化.结果表明,反复冻融和高温老化处理均会不同程度地削弱固化土壤的抗压强度,并提高其渗透系数.两种处理会增加稳定化土壤中砷的不稳定形态,从而增大其浸出浓度,如反复冻融处理300次后,稳定化土壤中砷的不稳定形态增加了19.81%,浸出浓度由115.5μg·L~(-1)增加至151.5μg·L~(-1),80℃高温老化10 h后,砷的不稳定形态增加了25.1%,浸出浓度增加至164.5μg·L~(-1).反复冻融次数的增加、老化温度的升高以及老化时间的延长,均会分别增大对固化/稳定化效果的影响.稳定化土壤经反复冻融和高温老化处理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碎裂,呈现结构松散状.  相似文献   
993.
张长胜  韩涛  钱斌  胡蓉  田海湧  毛辉  王卓 《中国环境科学》2021,41(10):4616-4623
本文给出一种量子粒子群(QPSO)算法、改进菌群觅食(IBFO)算法优化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NN)的混凝投药预测模型,利用量子粒子群的个体极值与群体极值更新细菌觅食算法趋化过程中细菌位置;通过细菌协同改进趋化算子提高优化精度,结合差分算法改进繁殖算子解决部分维度退化问题,加入轮盘赌方法作为选择机制改进迁移算子来克服优化过程中优秀解消失的缺陷;进而优化BP神经网络的权值、阈值以此预测混凝剂投药量.对云南某自来水厂的数据进行离线训练和模型测试,结果表明,所提算法预测结果的均方误差(MSE)达0.0116mg/L,平均绝对误差百分比(MAPE)达1.36%,在预测精度和稳定性上优于BFO-BPNN、PSO-BPNN等模型.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比较研究方法,分析了环渤海地区、长江三角洲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主要资源环境问题,提出了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由南向北明显加剧、耕地浪费状况由北向南趋于恶化、环境污染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增长的区域分异特征,并对产业结构演进,特别是工业化过程中地区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相互关系进行了探讨,归纳并修正了二者之间互动模式,提出了建立资源友好型的产业体系、加强资源环境管理规制等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995.
基于材料分类的无人机部件中性盐雾加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纯度≥95.5%的工业氯化钠配置5%的中性溶液作为腐蚀加速溶液,根据无人机部件的材料分类,选取金属和非金属典型部件进行中性盐雾实验.实验结果表明:非金属材料和部分表面经过特殊处理的金属材料构件具有较强的耐盐雾侵蚀能力,而部分金属表面经过实验后受到了较严重的侵蚀.针对这一实验结果,分析了盐雾对无人机典型部件的侵蚀机理,总结出中性盐雾环境下各部件的腐蚀规律,给出了提高无人机系统部件抗盐雾侵蚀能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996.
油烟污染物降解优势菌的驯化培育及其性能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驯化污水厂曝气池中的活性污泥,获得以细菌、真菌为主的降解油烟污染物的优势菌种.驯化21d后,细菌的数量由16000cfu/mL减少到1500cfu/mL,种类由8种减少为2种.真菌包含丝状真菌和酵母状真菌,且数量显著增加.对驯化后的菌种进行形态学、生理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为芽孢杆菌(Bacillussubtilis)、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aeraginosa)、青霉菌(Penicillum)和红冬孢酵母菌(Rhodosporidiumtoruloides).在30℃,初始油烟污染物浓度为70.6mg/L条件下,铜绿假单胞菌、芽孢杆菌、青霉菌、红冬孢酵母菌的最大油烟比降解率分别为0.627,0.916,2.102,2.453mg/g菌,优势菌群降解能力最高可达到7mg/g菌.  相似文献   
997.
本研究在柱形SBR反应器中接种市政污水厂活性污泥,以乙酸钠为碳源,考察了逐步提高进水有机负荷(OLR)对好氧颗粒污泥(AGS)形成的影响,并分析了污泥外观形态、微生物活性与胞外聚合物(EPS)组成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当进水OLR在3.20~4.84 kg·(m3·d)-1时,污泥粒径的增长速率最快.更高的OLR将导致絮状污泥的大量出现,需辅以应急性排泥,才能保持AGS在反应器中的主导地位.成熟AGS的污泥浓度(MLSS)、污泥体积指数(SVI30)、平均粒径、沉降速率和比耗氧速率(SOUR)分别达到23.9 g·L-1、20 m L·g-1、1.4 mm、102 m·h-1和50.2 mg·(g·h)-1.污泥颗粒化过程不仅使污泥形态发生了根本变化,也显著增强了微生物活性.在此期间,胞外聚合物中PN、PS含量的变化对生物量累积、颗粒生长表现出良好的响应关系.充分发挥EPS组分的指示功能,将有助于优化现有AGS的培养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冷空气过程对江苏持续性霾的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地面气象观测资料、PM_(2.5)浓度监测资料和数值模式产品对2016年12月14—24日江苏遭遇的一次长时间霾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过程期间有两次冷空气南下影响江苏省,两次冷空气均带来大风和降水,有效地清除了前期污染物,但随后全省PM_(2.5)浓度开始升高.第一次冷空气强度强于第二次,造成的污染也较重.WRF-Chem模式对本次过程的气象场和PM_(2.5)浓度模拟均较好,模拟观测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52~0.99和0.40.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污染物的输送过程和时空分布.与第二次冷空气过程相比,第一次冷空气过程存在明显的污染物自北向南输送过程,100~500 m高空持续偏北气流(第2次过程为西北-偏西气流),期间全省平均边界层高度(PBLH)只有260 m(低于第2次过程的500 m),不利于污染物垂直扩散,造成地面浓度较高.利用HYSPLIT-4模式追踪了两次过程中淮安、泰州、无锡三站上空100 m处大气48 h后向轨迹,发现第一次过程中污染物来自山东中西部,第二次来自西部内陆地区.  相似文献   
999.
胡锦辉  薛利红  钱聪  薛利祥  曹帅 《环境科学》2023,44(4):2348-2355
秸秆还田对于改善土壤结构、培肥土壤和提高农作物产量与品质有着重要意义,但秸秆还田会增加甲烷排放和面源污染物排放等环境风险,如何减少秸秆还田带来的负面效应是亟需解决的难题.系统比较了增氧对不同碳氮比秸秆还田稻田水稻生长期内田面水碳氮含量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秸秆还田均明显增加了稻田田面水中化学需氧量(COD),虽略微降低了N2O排放,但显著促进了稻田甲烷的排放和全球增温潜势,大小表现为:麦秸还田>油菜秸秆>蚕豆秸秆还田;秸秆还田处理提高了水稻产量,但统计未达显著水平.增氧处理不显著影响水稻产量,使秸秆还田后田面水COD降低15%~32%,稻田甲烷排放显著降低10.4%~24.8%,稻田GWP显著降低9.7%~24.4%,其中麦秸还田处理下增氧效果最佳.结果发现增氧措施在秸秆还田稻田尤其是麦秸还田稻田温室气体减排与降低COD排放风险中的潜在作用及其应用可能性.  相似文献   
1000.
以贵阳市大山洞岩-土剖面为例,通过对土层及其碳酸盐岩母岩在物质组分、结构构造等显微特征方面的研究,分析碳酸盐岩母岩的成土过程为:母岩在风化作用过程中,碳酸盐类矿物被溶解随水流走,难溶的粘土矿物和石英等残留下采,铝硅酸盐类矿物经分解并最终形成粘土矿物、褐铁矿、三水铝石、硬、软锰矿和蛋白石(最终变为玉髓和石英),上述矿物堆积下来形成土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