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3篇
  免费   165篇
  国内免费   408篇
安全科学   231篇
废物处理   38篇
环保管理   164篇
综合类   1005篇
基础理论   203篇
污染及防治   185篇
评价与监测   109篇
社会与环境   60篇
灾害及防治   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71篇
  2020年   108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67篇
  2015年   59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8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1篇
  2009年   122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98篇
  2006年   110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9篇
  2002年   57篇
  2001年   58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淮北孙疃矿区是华北两淮地区典型的煤炭资源开采基地.以往涉及煤矿区地表尘的环境研究多集中在重金属和水溶性离子等,对多环芳烃类化合物(PACs)研究较少.利用气相色谱-三重串联四极杆质谱(GC-MS/MS)检测了孙疃矿区及周边环境地表尘中16种母体多环芳烃(16PAHs)、烷基多环芳烃(aPAHs)及部分含氧多环芳烃(OPAHs)的含量.结果表明,孙疃矿区地表尘中ΣPACs含量范围为283.8~36852.5 μg ·kg-1(均值为4114.2 μg ·kg-1).其中,ΣaPAHs(均值2593.8 μg ·kg-1)约为Σ16PAHs(均值1074.9 μg ·kg-1)的2.4倍,是PACs污染的主要贡献者.地表尘中16PAHs和aPAHs在组成上均以相对分子质量低的PACs为主.OPAHs含量较低,均值为445.6 μg ·kg-1.同时,PACs污染主要集中在矿区周边及煤矸石填埋道路附近.利用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推测研究区主要受成岩源影响,其次是煤和生物质燃烧,交通源及石油产品泄漏的占比较小.特征比值结果显示,当Σ16PAHs/ΣPACs<0.25时主要受煤矿区污染.PMF结合终生致癌风险(ILCR)结果显示,研究区对儿童存在潜在致癌风险,风险主要来自煤和生物质燃烧及煤炭开采.我国淮河流域煤矿区众多,研究结果可为煤炭开采区PACs的污染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62.
针对印染工业园生化尾水中生物难降解的有机氮难题,采用O3-SBBR(臭氧-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联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开展了影响因素实验、降解动力学和淬灭实验,测定了自由基种类、琥珀酸脱氢酶活性和脱氮功能基因.结果表明,适宜的臭氧氧化条件:pH为8.0~8.5、ρ(O3)为35.0 mg·L-1左右、 O3投加量(以O3/H2O计,下同)约为100.0 mg·L-1和反应时间为90.0~120.0 min.臭氧氧化生化尾水的有机氮符合拟一级动力学模型,最大速率常数k值为0.010 35 min-1[实验条件:pH为8.0、 O3投加量为150.0 mg·L-1和ρ(O3)为35.0 mg·L-1].臭氧氧化显著提高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SBBR)的脱氮性能,脱氮效率从19.8%(SBBR)提高到32.9%(O3  相似文献   
963.
民用固体燃料源的IVOCs排放特征及燃烧温度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卢雅静  冯艳丽  钱哲  韩勇  陈颖军 《环境科学》2019,40(10):4404-4411
中等挥发性有机物(intermediate-volatility organic compounds,IVOCs)是近年备受关注的二次有机气溶胶的重要前体物,但目前急需包括民用固体燃料燃烧在内的源排放数据.本文选择两种成熟度不同的烟煤(灵武煤和徐州煤)和两种生物质(稻秆和松木)为研究对象,结合石英管式炉和稀释通道开展7个温度点(300~900℃,以100℃为间隔)的燃烧实验,采集和分析烟气中的IVOCs,探讨煤和生物质燃烧的IVOCs排放因子、组成以及燃烧温度的影响.结果表明,生物质燃烧的IVOCs平均排放因子[(483±182) mg·kg-1]比烟煤[(190±108) mg·kg-1]高2. 5倍;组成方面,生物质和煤的IVOCs均以剩余UCM占主导[分别为(81±11)%和(68±6)%],而生物质排放的正构及支链烷烃占比明显低于烟煤,但芳香烃略高;燃烧温度对两类燃料的影响存在显著区别:烟煤(以灵武煤为例)的IVOCs在500℃[(340±113) mg·kg-1]比900℃[(63±15)mg·kg-1]高5. 4倍,而生物质在400~500℃和800~900℃时呈现两个含量相当的峰值;随着燃烧温度提升,松木IVOCs中芳香烃的占比从1%增加到29%,剩余UCM则从92%降低到61%,烟煤的变化幅度则很小.进一步结合校正燃烧效率对两类燃料和燃烧温度影响IVOCs排放的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964.
为将部分亚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PN/A)应用于高浓度氨氮废水的处理,本研究以经破碎后的全自养脱氮颗粒污泥为种污泥,通过协同控制进水氨氮负荷(NLR)、各格室溶解氧(DO)水平和游离氨(FA)浓度等参数,在106 d内成功启动了三级连续流反应器.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在启动初期呈现明显的亚硝化功能.反应器采用高NLR和限制曝气的控制策略,能够有效控制亚硝酸氧化菌增殖,并避免DO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有利于颗粒密实度和脱氮活性的提升.当进水氨氮浓度升至350 mg·L-1时,通过调节进水p H和碱度投加量,可以消除前端格室内高FA浓度对功能菌活性的不利影响.反应器最终实现了7. 2 kg·(m~3·d)-1的总氮去除负荷,较传统活性污泥法高出50~100倍.模拟不同曝气强度的序批次实验也证明,各格室污泥的脱氮活性持续增强,且格室1中颗粒污泥的成熟度最高.期间,胞外聚合物含量与比总氮去除速率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R2 0. 97),这意味着颗粒密实度的改善对提升反应器性能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65.
刘蛟  刘晓辉  刘铁  钱波 《自然资源学报》2019,34(11):2481-2490
流域水循环中各要素之间高度的非线性关系,使得驱动数据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研究变得复杂。结合站点实测和遥感的降水、温度和潜在蒸散发驱动数据,构建了叶尔羌河流域的8个MIKE SHE模型;根据方差分析模型(ANOVA)对模型“输入”与“输出”之间显著性影响检验的结果,以积融雪过程为例,剖析了驱动数据影响的具体表现。结果表明:相比站点数据,TRMM降水驱动的模型导致积雪输出的空间分布差异性更加明显;MODIS温度数据驱动的模型导致了中低山区的永久性薄层积雪覆盖更广,而高山区的储雪量更少;遥感蒸散发驱动的模型在积雪模拟方面并无显著差异。ANOVA对水文系统中要素之间的显著性假设检验,可为明晰驱动数据对水文过程的具体影响方式提供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966.
目的研究不同腐蚀环境条件下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层的防护作用及失效规律。方法采用中性盐雾、酸性盐雾试验方法进行加速试验,对无划线试样腐蚀外观和附着力以及有划线试样的腐蚀形貌等进行检测和考核分析。结果获得了4种铝合金材料阳极氧化膜层在不同试验环境条件下的防护性能、腐蚀失效、附着力变化以及抗腐蚀扩展性能等试验数据。结论铝合金材料类型对未封闭处理的阳极氧化膜的耐腐蚀扩展性能影响明显。封闭处理能够提高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综合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967.
基于LMDZ模型的西南地区水汽来源及水汽再循环率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基于LMDZ模型对我国西南地区9个站点的同位素数据进行空间插值,利用同位素混合模型对不同来源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进行时空分析。结果表明,我国西南地区外来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除部分站点外,均在90%以上;其次为植物蒸腾水汽,占比为0.3%~21.3%,地表蒸发水汽对降水贡献率最小,介于0.1%~8.1%之间,同时外来水汽对降水贡献率夏季大于冬季,而地表蒸发水汽和植物蒸腾水汽对降水的贡献率冬季略大于夏季。水汽再循环率呈现空间差异,四川盆地及周围山地地表蒸发水汽与植物蒸腾水汽略高于青藏高原及云贵高原一带。结合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所提供的气象资料,采用MeteoInfo软件对我国西南地区各站点进行近10年(1998~2007)的后向轨迹追踪,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得出四川省两站点和重庆站点在夏季近源局地蒸发水汽占比高达50%,贵阳夏季有28.95%的水汽为近源局地蒸发形成,其余站点夏季水汽来源大部分来自于阿拉伯海、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水汽,还有一部分来自于西风带的水汽和东南季风带来的西太平洋的水汽,然而冬季水汽均来自于西风带水汽。  相似文献   
968.
为了评估生态净化措施对水体光学环境的影响,以上海金泽水库为例,在微纳米曝气复氧和水生植物净化两种生态净化措施前后布设采样点进行了光学衰减系数(水体光合辐照度(PAR)衰减系数)、真光层深度和透明度及相关水质指标的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水生植物净化和曝气复氧净化措施有利于水体光学环境的改善,经微纳米曝气后,水体透明度增大20%~25%,真光层深度增大2.2%~14.8%,光学衰减系数降低0.4%~4.4%;经水生植物净化后,水体透明度增大20%~29.4%,真光层深度增大6%~20%,光学衰减系数降低17.3%~20.5%.逐步回归结果表明不同生态净化措施的光学环境改善机制不同,微纳米曝气主要通过叶绿素、溶解性有机物、温度、溶解氧影响水体光学环境,水生植物净化主要通过浊度影响水体光学环境.冬季,两种生态净化措施对总氮和溶解性有机物均没有改善效果.  相似文献   
969.
刘帆  张晓辉  唐宋  王茂  刘红玲 《中国环境科学》2019,39(12):5285-5292
对受酸性矿山废水污染的橫石河上游到下游水体和沉积物中理化参数以及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的多样性进行系统调查,使用斯皮尔曼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CA)甄别真核微生物群落的主要环境胁迫因子.结果表明:橫石河中真核微生物优势种群为真菌门(Fungi)(4.51%~86.69%)、绿藻门(Chlorophyta)(0.61%~77.36%)和纤毛虫门(Ciliophora)(0.81%~34.91%).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群落Alpha多样性随酸性矿山废水污染梯度降低而逐渐升高.与原核微生物群落不同,酸性矿山废水环境沉积物中真核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变化主要受硫酸根和电导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0.
电磁环境态势显示可视化技术是目前虚拟战场条件下非常重要的一个研究课题。利用RGB与HSL颜色空间的相互转换,将电磁环境数据转化为图像,全面直观地表现电磁场的分布情况。并最终将作战区域内的电磁场信息以态势图的形式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