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50篇
  免费   130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安全科学   387篇
废物处理   152篇
环保管理   318篇
综合类   2243篇
基础理论   590篇
污染及防治   656篇
评价与监测   285篇
社会与环境   230篇
灾害及防治   180篇
  2025年   12篇
  2024年   89篇
  2023年   123篇
  2022年   237篇
  2021年   179篇
  2020年   200篇
  2019年   159篇
  2018年   191篇
  2017年   195篇
  2016年   179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278篇
  2013年   265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56篇
  2010年   232篇
  2009年   229篇
  2008年   206篇
  2007年   206篇
  2006年   197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155篇
  2003年   138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75篇
  2000年   128篇
  1999年   91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0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21.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rural pollution, its characteristic and institutional factor should be studied for pollution control through economics and sociology. Based on the data gathered from investigations by several government sectors, rural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wo types by its sources: internal source type and external source type. The internal source type is the main component of rural pollution at present, which can be further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contributing institutional factors of rural pollution issues and the effectiveness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over rural pollution can be summarized as distinctiveness. In essence, the rural pollution issue results from the dualism of rural and urban areas’ inadaptability to rural modernization. In detail, the contributing factors can be summed up on three institutional levels. There are obvious loopholes in rural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system which, in the meantime, is incapable and inadaptable to rural pollution control. There exist similar questions in the related public service system, which are intensified by inappropriate reform which brought about incompatible incentive in the recent years. However, in the eleventh five-year plan period, there are advantageous trends in the three institutional levels.  相似文献   
122.
采用硝酸-高氯酸-氢氟酸、硝酸-双氧水和王水3种酸消解体系,电热板和全自动石墨消解仪两种方式对样品进行前处理,原子吸收和ICP-MS两种测定方法对土壤和底泥国家标准样品以及实际样品中重金属进行测定.结果表明,硝酸-高氯酸-氢氟酸体系可以使样品完全分解,王水浸提土壤和底泥样品的效率在60.6%—87.7%之间,是硝酸-双氧水浸提率的1.3倍.全自动石墨消解仪和电热板相比受热均匀、操作简单,原子吸收和ICP-MS均可对前处理后的土壤和底泥样品进行准确测定,不同实验室可根据硬件条件选用不同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23.
加压溶氧光催化反应器降解活性艳红X-3B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加压溶氧条件对活性艳红X-3B的降解与脱色的作用,考察了加压条件下pH值,TiO2投加量及温度等对活性艳红X-3B降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压条件与常压条件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加压充氧有助于活性艳红X-3B的降解与脱色,加压充N2对反应基本没有作用,说明增加活度不是关键因素,加压使溶液中溶解氧增加是导致活性艳红X-3B降解与脱色的主要原因.光催化降解过程,发色基团最易被打碎,60min内降解效果显著,而萘环和苯环降解效果不十分明显.CODCr的降解与色度的褪除成正相关,脱色率越高,COD的降解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124.
毒死蜱是目前全世界使用和销售量最大的有机磷杀虫剂之一。为探讨围生期毒死蜱暴露致8周雄性子鼠睾丸组织的氧化损伤,选择健康Wistar妊娠母鼠于妊娠期(gestation days,GD)第6天至子鼠出生后(postnatal days,PND)21天通过灌胃染毒0、0.75、1.35和2.70 mg·kg~(-1)剂量的毒死蜱,待雄性子鼠8周龄取左侧睾丸实施组织病理学检查,右侧睾丸用以检测丙二醛(maleic dialdehyde,MDA)的含量和谷胱甘肽S转移酶(glutathione S transferases,GS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总超氧化物歧化酶(total superoxide dismutase,T-SOD)的活力。结果表明,与对照组比较,随着染毒剂量的增加子鼠体重和睾丸、附睾脏器系数有下降的趋势(P0.05);而MDA呈升高趋势(P0.05)。各组T-SOD和1.35、2.70 mg·kg~(-1)剂量组GSH-Px活力的下降及2.70 mg·kg~(-1)剂量组GST活力的升高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睾丸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可见2.70mg·kg~(-1)剂量组睾丸组织有明显的损伤,管腔中精液量减少,生精细胞脱落增多。上述研究结果提示母鼠于围生期暴露于毒死蜱,可通过氧化损伤诱导子代雄性大鼠睾丸的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25.
北京市大气颗粒物PM2.5, PM10及降雪中的汞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PM10及降雪中的汞.结果表明,北京大气颗粒物PM2.5中汞的浓度为0.24—1.79ng·m-3,PM10中汞的浓度为0.38—3.02ng·m-3,冬季PM2.5和PM10中汞的浓度明显高于夏季;北京大气可吸入颗粒物中的汞均以细粒子(≤25μm)为主,冬季细粒子中汞的浓度高是细粒子多且其汞含量高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夏季则是细粒子中汞的含量高.降雪中汞的浓度在106—162ng·l-1之间,降雪中可溶性汞为总汞的一半左右.  相似文献   
126.
森林大火潜在危险和可燃物干旱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肖飞  张学龙 《灾害学》1996,11(4):54-57
介绍了森林大火潜在危险的可燃物干旱度指标研究,以及干旱度指数SDI的计算方法,同时对干旱度指数进行了划分确定,以便在森林大火预报中作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127.
王阳  荆杰  雷雨辰  邓悦  钱静  张成丽 《环境化学》2023,42(6):1911-1921
2019年6月采集某典型耕地土壤样品39个,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其有机氯农药的含量,探讨该地区六六六(HCHs)和滴滴涕(DDTs)的残留水平、来源;采用美国EPA推荐的健康风险评价方法对研究区 HCHs 和DDTs 进行健康风险评价. 结果表明,HCHs 和 DDTs含量范围(平均值)分别为5.57—77.83 ng·g-1(45.35 ng·g-1)和1.20—154.58 ng·g-1(119.76 ng·g-1);相比国内外其他地区,研究区土壤OCPs含量处于较高水平;基于比值法结果判断,该区域HCHs主要为工业HCHs和林丹使用的混合输入,DDTs与三氯杀螨醇输入有关;健康风险评价表明,皮肤接触土壤OCPs 是成人的最主要暴露途径;非致癌风险值(10-13—10-3)低于阈值(1),而致癌风险值(10-9—10-6)高于界值(10-6).  相似文献   
128.
林涛  徐盼盼  钱会  侯凯  杨咪 《环境化学》2017,36(6):1388-1396
以黄河宁夏段干流水质监测资料为基础,利用多元统计法对水质样本点进行主因子分析、方差检验和聚类分组,对分组后的水质指标样本点应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进行综合评定.结果表明:(1)黄河宁夏段干流水体水质量为Ⅱ-Ⅴ类水质,入境断面水质量为Ⅱ类水质,出境断面水质量为Ⅲ类水质.(2)从上游到下游断面水质呈现恶化趋势,平水期最好,丰水期次之,枯水期最差.(3)水质评价结果分辨率高,客观反映了黄河宁夏段综合水质特征信息.因此,基于多元统计与综合水质标识指数的水质评价方法对黄河宁夏段水环境的水质评价工作具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129.
采用1998~2013年卫星遥感影像反演的PM2.5全球高精度产品数据集,结合GIS空间分析、地理加权回归(GWR)以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系统地分析了成渝城市群城市化与PM2.5分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1)1998~2013年成渝城市群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区域的PM2.5均值明显高于非城市区域,说明城市化对PM2.5具有一定的影响;(2)近16 a PM2.5重心与城市重心整体上都向东南方向移动,且两者每年在经度上的波动方向基本相反;(3)夜间灯光数据与PM2.5在空间分布上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且1998~2013年两者的GWR全局R2在0.86~0.95之间,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内城市化和人类活动对PM2.5的分布具有明显影响;(4)地理探测分析表明不同城市化因子对PM2.5影响差异显著,从2006到2013年城区人口密度和建成区绿化覆盖率逐渐成为成渝城市群PM2.5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130.
通过多次的现场调研、收集资料和水质监测,分析了引进天然气净化厂生产的产污环节,现有的污水处理装置的有关设计图纸及污水处理的运行情况.在此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与实际问题相结合的方式,针对现有污水处理过程中的不足,提出了该厂的污水处置适应性改造的可行性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