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0篇
  免费   136篇
  国内免费   262篇
安全科学   106篇
废物处理   17篇
环保管理   62篇
综合类   670篇
基础理论   108篇
污染及防治   18篇
评价与监测   39篇
社会与环境   65篇
灾害及防治   3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61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66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64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39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65篇
  2010年   73篇
  2009年   61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48篇
  2005年   38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8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中酞酸酯的污染现状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昌盛  赵兴茹  刘琰  耿梦娇  乔肖翠 《环境科学》2016,37(8):3041-3048
2014年9月采集石家庄地区滹沱河冲洪积扇地下水水样,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US EPA优先控制的6种酞酸酯(PAEs),对PAEs分布特征与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内51个点位仅1个点位未检出PAEs,检出的ΣPAEs范围为nd~28 873.1 ng·L~(-1),与国内其他研究区相比,研究区地下水中PAEs污染水平较重.PAEs及各组分的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3个地下水单元PAEs的平均污染水平总体表现为山间沟谷河谷裂隙孔隙水单元(G1)滹沱河冲洪积扇扇顶部孔隙水单元(G2)滹沱河冲洪积扇扇中部孔隙水单元(G3).在G2、G3单元共计39个点位中,有23个点位地下水中的PAEs以邻苯二甲酸甲酯(DMP)为主,而其余点位均因临近周边污染源,地下水中PAEs含量较高,且以邻苯二甲酸(2-乙基己基)酯(DEHP)、邻苯二甲酸丁酯(DBP)为主.研究区人群饮用受PAEs污染地下水的总非致癌风险指数和总致癌风险指数范围分别为7.6×10-9~1.1×10-2、nd~1.2×10-6,均小于US EPA推荐的可接受的水平,风险较小.  相似文献   
52.
景观病理学在开展病原扩散、病害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方面以其全新的视角,为森林病害的区域控制提供了新的研究技术及理论支持。首次利用景观病理学原理和方法对河南省清丰县一个中型景观下杨树人工林干部病害发生特征开展了研究,目的是解析在大尺度下斑块类型和地理特征对杨树人工林病害发生的影响。在100 km2的调查区域,以种植方式和林分类型划分斑块类型,分析显示发病株率在不同斑块间差异显著:农田间作斑块的林木发病株率显著低于孤立斑块、纯林斑块、混交林等斑块的发病株率;但发病株率在孤立斑块、纯林斑块及混交林等斑块间无显著差异。抚育管理措施对预防和减轻杨树人工林干部病害的发生起到关键左右:精细管理林分(有修枝、施肥和锄草)的林木发病株率(p=0.001)和发病指数(p〈0.001)均显著低于粗放管理林分(无修枝、无施肥和锄草等)。人类活动,如无序修剪和放牧很可能是造成村落附近林分发病率显著高于其他地点林分的主要原因。采用logistic回归,以品种编号、树龄、树高、林分密度、林分郁闭度、林分类型、斑块类型、地理特征,等为自变量建立病害发生预测模型。方程拟合达到极显著水平(Wald=71.248,p〈0.001)。方程总的预测正确率为68.2%,发病的预测正确率为79.8%。  相似文献   
53.
陕西关中地区水文气候状况对全球变暖的响应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平华  胡小晖  程燕 《灾害学》2002,17(2):37-41
利用1953-1999年陕西关中地区年平均气温、年降永量和同期中国年平均气温距平资料,分析对比关中地区近50年气温变化与周期中国气温变化、气温与降水之间的关系,对关中地区日趋严重的水资源退化问题进行了探讨,揭示了全球变化的背景下关中地区气候变化的区域性特点及其气候干暖化趋势。关中地区未来气候将更趋干暖化,生态环境将更加脆弱。建议在西部大开发当中,把生态环境建设放在首要位置。  相似文献   
54.
本文分析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业的政策环境,并提出了促进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5.
56.
火焰原子化方式在原子吸收测试方法中起着重要的主导作用,在考核时通过对金属镉、锌两种元素的灵敏度、精密度、准确度、检出限的测试,可以了解使用多年的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火焰原子吸收的测试性能,及时掌握火焰原子吸收测试性能的调整.  相似文献   
57.
为了寻找能同时降低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有害成分含量的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材料,采用电镜扫描方法观察聚丙烯基阳离子树脂高分子功能材料的表面特征,应用压汞法分析其平均孔径、中值孔径、比孔容和比表面积,并测试了该材料的交换容量,采用环境试验舱检测法对比测试了该材料和活性炭降低卷烟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有害成分含量的效果.结果表明,聚丙烯基高分子功能材料表面多斑点状突起,凹凸状明显,微孔和缝隙多,平均孔径为0.26 μm,中值孔径为149.3 μm,比孔容为19.23 cm3/g,比表面积为293.42 m2/g,交换容量为5.16 mmol/g,对烟气中甲醛、乙醛、巴豆醛和颗粒物的净化率分别达到79.6%、79.8%、82.8%和64.7%,而活性炭的净化率分别为20.3%、0、6.4%和54.2%.研究表明,该聚丙烯基高分子功能材料具有物理吸附和化学吸附性能,净化卷烟烟气中多种有害成分的效果明显优于活性炭.  相似文献   
58.
乔伟光  刘士磊 《环境技术》2015,(3):44-46,53
平台信息系统的批生产管理以往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分析了现行的批生产管理体系问题,从文件管理、质量和可靠性保障、工艺管理、组织管理和技术状态控制四个方面详细阐述了如何进行平台信息系统的批生产管理。  相似文献   
59.
三江平原泥炭沼泽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及其影响因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湿地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变化动态对于揭示湿地碳循环过程具有重要作用.于2012年和2013年对三江平原毛苔草泥炭沼泽不同土壤深度孔隙水甲烷浓度的季节变化动态进行监测,并分析了其关键影响因子.结果表明:植物生长季孔隙水甲烷浓度呈单峰变化趋势,不同土层甲烷浓度峰值(80.45~490.95μmol·L-1)主要集中在湿润的生长季末,但年际间存在显著差异;从土壤剖面来看,土壤融通之后,孔隙水中甲烷浓度随着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增加;土壤表层(5 cm和1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株高(R2=0.6,p=0.005)和土壤充水孔隙率(R2=0.36,p=0.01)的影响,而深层(20~40 cm)甲烷浓度主要受到土壤温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研究还表明,表层土壤孔隙水甲烷浓度能够解释生长季甲烷排放通量变化的26%~60%,而且短期的极端降雨事件可能不会对甲烷浓度以及甲烷排放产生即时影响,而是出现大约一周的延迟(time lag)现象,这主要取决于实际土壤湿度.  相似文献   
60.
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是全球变化与地球科学研究领域的前沿与热点问题,准确地评估陆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是估算未来大气 CO2浓度,预测气候变化及其对陆地生态系统影响的关键。已有相关研究多集中于对区域生态系统碳储量和碳汇量的量的估算,而缺乏针对时间尺度上的变化过程的分析,以及对变化特征空间差异性的分析。本研究基于MODIS NPP数据,结合土地利用数据及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布数据,对三江源地区2000─2010年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同时,基于MODIS GPP数据及China FLUX和America FLUX数据,建立草地生态系统呼吸估算模型,对其碳汇量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以期明确该地区的碳储存能力及其变化过程,为该区域草地生态系统保护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为53.38×108 t,平均碳密度为14.94 kg·m-2(以C计)。土壤和植被碳储量分别为53.07×108 t和0.31×108 t,平均碳密度分别为14.85 kg·m-2和86.77 g·m-2。(2)近10多年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多年平均碳汇量为0.4×108 t,单位面积平均碳汇量为86.80 g·m-2·a-1(以C计),表明该地区草地生态体统是一个碳汇。(3)2000年以来,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总碳储量及总碳汇量均呈波动增加趋势,碳汇功能有所增强。(4)三江源地区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变化趋势的空间分布均呈现明显的空间差异性。(5)MODIS GPP/NPP数据能够支撑较大尺度草地生态系统碳储量及碳汇量格局与变化趋势分析,较传统方法更为便捷高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