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753篇 |
免费 | 449篇 |
国内免费 | 979篇 |
专业分类
安全科学 | 489篇 |
废物处理 | 56篇 |
环保管理 | 204篇 |
综合类 | 2148篇 |
基础理论 | 395篇 |
污染及防治 | 382篇 |
评价与监测 | 181篇 |
社会与环境 | 195篇 |
灾害及防治 | 13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8篇 |
2023年 | 90篇 |
2022年 | 221篇 |
2021年 | 247篇 |
2020年 | 263篇 |
2019年 | 197篇 |
2018年 | 177篇 |
2017年 | 204篇 |
2016年 | 189篇 |
2015年 | 190篇 |
2014年 | 175篇 |
2013年 | 245篇 |
2012年 | 235篇 |
2011年 | 269篇 |
2010年 | 224篇 |
2009年 | 217篇 |
2008年 | 164篇 |
2007年 | 189篇 |
2006年 | 140篇 |
2005年 | 141篇 |
2004年 | 102篇 |
2003年 | 55篇 |
2002年 | 51篇 |
2001年 | 44篇 |
2000年 | 38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5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6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2篇 |
1989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1篇 |
1966年 | 1篇 |
1965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63年 | 3篇 |
1962年 | 1篇 |
1961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7年 | 4篇 |
1955年 | 1篇 |
1954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51.
太湖水源地水质净化的生态工程试验研究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8
基于生物净化技术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思想,在太湖北部的梅梁湾牵龙口水厂水源地实施了净化水质的生态工程试验.该水域位于太湖梅梁湾的东北岸.调查发现,由于这个地区夏季盛行偏南风,吹程长,风浪较大,导致沉积物易于悬浮,且蓝藻也易于在此堆积;同时该水域水较深、透明度较低.为了能够净化水质,在氮磷营养盐浓度依然很高、恢复沉水植物难以奏效的情况下,选择漂浮植物和浮叶植物为主要内容的水生植物恢复手段,结合消浪、挡藻和控藻等技术措施,使得示范区的环境条件得到改善,并达到了净化水源地水质的目的.同时,在试验区内布设大量用于附着生物富集的人工介质,如渔网.结果显示,试验区的水质得到了显著的改善.与示范区外的参照点相比,各项水质参数改善的程度达30%~60%.说明这种新的方法和思路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952.
953.
泰安市大气臭氧污染特征及敏感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8年5~7月对泰安市城区站点的臭氧及前体物进行在线监测,并基于特征比值法和光化学模型分析了臭氧及前体物的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对前体物的敏感性.结果表明,观测期间泰安市正遭受较为严重的臭氧(O3)污染,臭氧浓度的日变化呈典型的单峰型变化,15:00左右出现最高值,氮氧化物(NOx)和VOCs的日变化趋势整体呈现夜间高白天低的变化特征.由O3生成效率(OPE)、VOCs/NOx和H2O2/NOz特征比值法及基于EKMA曲线的方法均得出观测期间泰安市大气O3光化学生成偏向于NOx敏感区及过渡区,削减NOx和VOCs均对O3生成具有控制作用.同时基于EKMA曲线的方法还得出在O3前体物浓度减排时按照丙烯等效浓度(PE)与NOx浓度比值为8∶3进行VOCs(PE)和NOx削减可以达到O 相似文献
954.
江西省耕地土壤碳氮比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以江西省2012年测土配方施肥项目采集的16 582个耕地表层(0~20 cm)土壤样点数据,运用普通克里格和回归分析方法,对江西省土壤碳氮比(C/N)空间变异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江西省土壤C/N在2.98~52.67之间,平均值为11.72,变异系数为25.17%,呈中等变异性.经半方差分析,土壤C/N的块金效应为88.44%,其空间变异受结构性和随机性因素共同影响,但随机性因素的影响更大.土壤C/N空间分布较为平滑,高值区主要分布在九江市彭泽县、萍乡市上栗县和抚州市乐安县.地形因子、耕地利用方式、成土母质、土壤类型和氮肥施用量对土壤C/N空间变异影响均显著(P0.05),但影响程度不一.地形因子可解释0.3%的土壤C/N空间变异,耕地利用方式的独立解释能力为1.4%,成土母质的独立解释能力为2.4%,土类、亚类和土属的独立解释能力分别为2.7%、3.6%、5.5%.氮肥施用量对土壤C/N空间变异的独立解释能力最高,为33.4%,是引起江西省土壤C/N空间变异最主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955.
湿润亚热带森林锰、铜、锌随降雨分配的迁移动态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随降雨分配迁移的特征,连续观测两年降雨,对比分析Mn、Cu、Zn在穿透雨、树干茎流、地表径流中浓度、输出量、变异情况的差异,并讨论了重金属迁移规律的产生机制.结果表明,林型对雨水的再分配有较大影响.米槠次生林树干茎流水量极显著大于杉木人工成熟林,故前者树干茎流的重金属浓度低于后者;对于林内雨,穿透雨中重金属浓度在米槠次生林(阔叶林)更高,树干茎流中重金属浓度则在杉木人工成熟林(针叶林)更高.整体而言,林内雨的重金属浓度在旱季高于雨季,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变化;林型对地表径流的影响较复杂,体现在植被类型、林龄、土壤理化性质等方面.本研究中,Mn随地表径流的输出量在米槠次生林显著大于其它3种林型;Zn在较大林龄的米槠次生林和杉木人工成熟林有更大的输出量;降雨分配过程中3种元素的浓度变异情况有所不同,表现为Mn变异最大,Zn次之,Cu最稳定.本研究结果对进一步了解森林生态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特征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56.
饮水是人体镉(Cd)暴露的重要途径,为了定量表征中国居民饮用水镉暴露风险,通过文献调研收集我国3类主要饮用水类型的镉浓度数据.利用回归模型获得不同年龄段人群饮水暴露参数分布模式.基于概率方法评价不同水体和不同人群由于饮用水镉暴露造成的非致癌风险.结果发现,3种类型水体镉浓度存在显著差异.自来水、未处理的地下水和地表水源... 相似文献
957.
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有色可溶性有机物的吸收及荧光特性 总被引:21,自引:6,他引:21
2004年4月对太湖典型草、藻型湖区东太湖和梅梁湾有色可溶性有机物(CDOM)的吸收和荧光特性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测定方法得到东太湖和梅梁湾CDOM的光谱吸收系数及其荧光值.结果表明,溶解性有机碳(DOC)的浓度在6.3~17.2 mg/L间变化,其均值为9.08±2.66 mg/L;CDOM在280 nm和355 nm的吸收系数分别为11.2~32.6 m-1(平均值17.46m-1±5.75 m-1)和2.4m~8.3 m-1(平均值4.17 m-1±1.47 m-1);355 nm波长处CDOM的比吸收系数为0.31~0.64 L·(mg·m)-1,平均值0.46L·(mg·m)-1±0.08 L·(mg·m)-1.355 nm的激发波长、450 nm的发射波长处的荧光值的变化范围0.50~3.91 nm-1(平均值1.32nm-1±0.84 nm-1).2类草、藻型湖区的DOC浓度、CDOM吸收系数、355 nm处荧光值均存在显著性差异,但CDOM比吸收系数和指数函数斜率则没有显著性差异,由此则反映了CDOM来源的一致性.CDOM的吸收系数与DOC浓度的相关性随波长的降低而增加,在短波部分存在明显的正相关.355 nm处的荧光值、DOC浓度与CDOM吸收系数存在如下显著性的正相关关系:Fn(355)=0.544(±0.035)a(355)-0.946(±0.152),DOC=1.537(±0.196)a(355)+2.683(±0.862).280~500 nm、280~360 nm、360~440 nm指数函数斜率分别为14.37μm-1±0.73μm-1、19.17μm-1±0.84μm-1、13.38μm-1±0.82μm-1. 相似文献
958.
在碳达峰碳中和与共同富裕双重目标驱动下,拓展和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具有重大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界定了碳汇生态产品的概念内涵,根据功能属性将其划分为生态调节类碳汇生态产品和物质供给类碳汇生态产品,总结了两类产品对应的实物量核算与价值量评估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政府主导、市场主导和耦合互馈的碳汇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保障建议。研究认为,碳汇生态产品不仅是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创新举措,也是推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与共同富裕协同实现的重要路径。 相似文献
959.
侵蚀程度差异诱发的坡面产流-产沙-总磷流失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研究不同侵蚀程度下土壤坡面产流产沙及携磷流失特征,以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风化花岗岩母质上发育的坡地土壤为研究对象,选择侵蚀强度不同的出露土层(分别为砂土层(A组)和红土层(B组))两组土壤进行人工模拟降雨试验.结果表明:坡地磷素流失主要以侵蚀泥沙为主,径流携磷流失中以地表径流携带流失为主,壤中流磷素流失量较小;由于土壤机械组成、容重的差异,B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远小于A组土壤壤中流流量及其携磷流失量;雨强对坡面径流中磷素流失浓度的影响明显,坡面径流和壤中流磷素流失浓度相差极大;两组土壤坡面径流量受雨强的影响基本一致,均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不同的是红土层土壤坡面径流产流量较大且变幅小;随雨强增加两组土壤壤中流变化特征差异明显,红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90 mm·h~(-1)120 mm·h~(-1) 60 mm·h~(-1) 30 mm·h~(-1)150 mm·h~(-1),砂土层土壤在不同雨强下的壤中流流量排序为150 mm·h~(-1)120 mm·h~(-1) 90 mm·h~(-1) 60 mm·h~(-1)30 mm·h~(-1);侵蚀泥沙富集较小颗粒(粉粒、粘粒)和磷素,其磷含量均高于试验用土磷含量;雨强越大,土壤细颗粒含量越高,侵蚀泥沙产量越大. 相似文献
960.
为了解泰东河疏浚工程对通榆河水质的影响,于2012年6月8日、9月12日、12月6日,对泰东河沿线以及通榆河东台段进行调查取样,分析施工期间河体水质变化。结果表明,施工期间水质参数基本保持在Ⅱ~Ⅲ类。根据江苏省水环境监测中心盐城分中心2011年、2013年监测资料评价分析,泰东河河道疏浚后,清理了河床淤泥,提高了泰东河的行洪、抗洪以及通航能力,其水质的好转有效地改善了下游通榆河的水质,确保了饮水安全。 相似文献